测试广告1 这也就是来福,换成旁人是绝对不敢说这番话的。墨子阁 www.mozige.com因为无论你再如何的表忠心,这都等同于在要官。
一个厂公,其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那可是,比肩与锦衣卫指挥使的。
皇权特许,其权利之大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皇帝身在深宫之中,什么事不都得依仗这些太监。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鉴于前朝亡国之祸。明明知道太监不靠谱,比如说晚唐时期,太监开创了千古未有的权力巅峰。
唐朝宦官竟可以杀戮皇帝、废立天子,为所欲为。宦官集团之所以位高权重,首先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神策军这一朝廷中枢武力。
“安史之乱”后,在藩镇割据、骄兵横行的现实下,如果没有一支兵力充足的禁军作支撑,来拱卫京畿,威慑四方,那么朝廷中枢的权威是荡然无存的。大唐天子想要保证自己不至于沦为东周天子,这支禁军就是最大的底牌。
皇帝之所以会将掌管十几万中枢禁军的军事大权交给宦官,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武将的忠心已再难被皇帝信任,而文官大臣的能力和威信,被多次证明不足以统军,一样也会尸位素餐,中饱私囊。
唐代宗李豫连续除掉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大宦官后,他儿子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爆发了“泾原兵变”这样的重大叛乱,不过区区五千乱军,一个久被闲置的客将朱泚,一旦起事,竟能将大唐天子逼到仓皇出逃,皇族宗亲惨遭荼毒,朝廷威信扫地的地步,只因由文官管理的禁军,竟是只余空饷,根本无兵可用!
因此,当乱事平定后,唐德宗李适才痛定思痛,不再反覆,最终确定了以宦官掌管禁军的制度。
皇帝一开始并不信任太监,他们用武将定天下。结果呢,武将势力大了之后就不安于现状。然后,就是起兵造反。比如说,安禄山之流。
那就信任文臣,文臣你让他写写文章做个抱着笏板怨天咒地的大喷子可以。让他领兵,只能说是瞎胡闹。
最终,皇帝无奈只好启用太监。太监是隶属于皇帝的奴仆,他们没有子嗣,可以说皇帝就是他们的依靠。
相比于尸位素餐的文臣,相比于表里不一的武将。很显然,太监就是个最好的选择。
为了让宦官们不能一家独大,反过来威胁皇权,唐德宗先是于贞元二年,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分别设置左右神策军大将军二人,左右神策军统军二人,贞元十二年,又增设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因为是直接掌握军权的要职,反过来架空了大将军和统军。
就像是朱慈烺建议成立东西厂是一个道理,就是不能让一家独大。三方制衡更好,于是崇祯便采纳了这个建议。
唐朝就是太倚重与太监了,唐宪宗元和年间,为着平定叛乱藩镇的用兵需要,又将此前亲信宦官代表皇帝去执掌军机枢密的差遣,加以制度化,确立了宦官担任枢密使的制度,让宦官得以“承受表奏、出纳帝命”,逐渐参与到中枢政务。
主政的左右枢密使,和主军的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便被成为宦官集团的“四贵”,更经历数十年演化后,成为了能稳定传承的既得利益集团。
在这种权力架构下,皇帝要除掉具体某个当权宦官,是并不困难的,有一群觊觎他位置的其他宦官,会主动甘为皇帝的手中之刀。但若是皇帝想废弃整个宦官执掌禁军、参与枢机要务的制度,便意味着要和整个宦官集团、也包括已经被宦官集团极度渗透、遍布党羽的神策军将士们,去作一番生死之战。
这个和大明目前的情况有些类似,崇祯皇帝想要拿下骆养性不过是一句话的事。问题是,五十万锦衣卫并不是骆养性一个人的。除掉一个骆养性容易,除掉整个锦衣卫集团,难如登天。
如今的锦衣卫已经壮大到凌驾于军队之上了,而且朝廷官员治贪反腐的案子还没有了结。如今的朝廷,还必须继续仰仗锦衣卫。
李唐皇帝和宦官集团的最大一场冲突“甘露之变”,实为唐文宗只会死读《贞观政要》,完全不懂朝堂平衡之道,竟意图将宦官集团和士大夫朋党一网打尽,恢复唐朝前期皇帝的威福自传之权,却全然不计后果。
这就跟崇祯皇帝一样,崇祯皇帝当初急于弄死魏忠贤。也是因为他不懂平衡之道,其实弄死魏忠贤没有错,错就错在崇祯皇帝没有再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阉党集团。
唐文宗当时先将当时朝中的牛、李二党尽皆贬斥,然后意图以一场大规模的杀戮,来肉体清洗宦官集团,在失败后又颓废丧气,称自己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云云。
紧接着宦官集团虽然迅猛反扑,软禁天子,杀尽朝中李训、郑注党徒,进而得寸进尺,欲杀戮异己,从此独占朝堂大权。
幸亏各地藩镇还算不错,昭义镇节度使刘从谏为首的外镇各大强藩纷纷上表,声讨其罪,因此宦官集团亦畏惧其势,被迫收敛,牛、李两党的高级官僚回朝执政,于是达成“南衙北司”新的平衡。
因此,即使是对这个已经彻底撕破脸的唐文宗,宦官集团亦不敢杀之、不能废之,还得让他如常上朝听政,只能待其病重时,才成功矫诏,更立储君唐武宗,抢回新一轮的“拥立”之功。
黄巢起兵之后的残唐,中枢权威彻底沦丧,帝国秩序已经总崩溃了,四方藩镇群起交兵,互相征战兼并,宦官劫持皇帝,最后皇帝府废立都在宦官的掌控之中。
大明不想走这样的老路,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奈何崇祯皇帝朱棣登基之后,还是发现太监好用。
结果,到了明末蹦出来个魏忠贤。如今,朝廷再次重建东西厂,朱慈烺的目的,其实不想让钟粹宫的人趟这趟浑水。
当来福请求做厂公时,朱慈烺知道。来福并不是为了这个厂公的职位,而是想效忠朱慈烺。测试广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