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负心汉,他不知辜负了多少豪情,多少光辉。他让许多的人,淹没在他的浪潮中,无论如何挣扎,结局也不过是一捧泥沙;历史有时又是个情种,用他的无边无际,去歌颂被他选中的幸运儿,无论多久,时过境迁也好,白云苍狗也罢,只要有历史存在,便一定有那些幸运儿的颂歌。
前人作赋,后人咏歌。
世界是公平的,千百年后,有些泥沙,被冲刷出来,后辈,在泥沙中,看到了闪烁的金光;有些原本光辉浩荡的幸运儿,则因为泥沙中的金,那不撼动,永不腐坏的真谛,打碎了光环,消沉在茫茫历史的海洋之中。
时间更迭,周而复始。
到了这一代,一个追求效率与利益的时代,街道上,车水马龙,喧嚣不断,现在的都市,因为没有了曾经古时的宵禁,许许多多,则变成了以夜唯美,以夜声名大振的不夜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有名有利的人,在夜里,笙歌燕舞,享不尽的春、色,唱不完的长歌。还在追名逐利的人,则愿栖身在夜色中,与权贵们交流,交流那些能说的,或是不能说的。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已完全陷入了如今的生活。
奔波。享受。
这对立的两个词,如今,竟然能够并立于此。
有些人,在奔波生活,得不到享受。
有些人,在不停的奔波,奔波着,往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场所,去享受不同的春、色,不同的欢乐。
哎。
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不在愿意拿出一点时间,静静的在幽若的灯火下,去仔细的体会生活对自己的寄语;相反的,又让许多人恨不得拿出自己所有的时间,在人群中,向不同的人,倾诉,或是说发泄自己的“委屈”。
人才,是构成社会的体系的核心。人,才是构成社会的体系的基础。
提起人才,古时候,儒生才子,恐怕很多人都会掠过一个柔弱的形象,手无缚鸡之力,儒衫长袍。其实我觉得这是对文人的一种不公的印象,国人向来喜欢将文武分化而论,可在我看来,这是不怎么明智的。
其实在历史上,文人墨客中,能在字里行间侠气纵横的,不在少数,可若是让这些侠骨大儒,骑上战马,身披甲胄,纵横四方征战,恐怕没有几个做的到了。
不过,既能纵横四方,驰骋疆场,又能轻颂风云,望月做歌的,我还真想到一个。
他就是辛弃疾,我最敬佩的词人,我并不怎么佩服的将军。
时势造就英雄,时势却也淹没英雄。
稼轩就是这么一个被时势淹没的英雄。得幸的是,他留下个亘古的词句,千百首,可令后人在吟唱中,体会他的一生,品味他的苦乐,重回他英雄旧梦中。
可只有一个稼轩,只能有一个。
古人,不得意时、落魄时、抱负满腔不得施展时,还能寄情山水,纵、情诗词。可现代人那?社会是现实的,曾经的,终究只是曾经。可以体会,可以贴服,却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的人,无法寄情山水,无法纵、情诗词,能做的,还有什么?不外乎两种,沉沦,或忍耐。
沉沦的,是自己,是家人,消费的是情。
忍耐的,是内心,是思想,消费的是坚韧。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这样的友情,无时无刻不在。从古至今未灭。
区别不过是,曾经,可以相见一面,推心置腹。现今,则要慎之又慎,从百千万人中,挑选出隐藏在最不显眼处的那一个。
曾经,要金石般的友情,需要的,是志向,是豪情,是畅快,是坦荡。
现今,要金石般的友情,需要的,是眼力,是城府,是考验,是“赌博”。
假如生命是一场甘霖,怎么能浇灌在荒芜的沙洲。
假如生命是一场甘霖,怎不能浇灌在荒芜的沙洲?
《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就是治理国家政务。
郑观应《盛世危言》有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
同时“治国”还可以理解为安定太平的国家。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理解方式,其核心还是在于一个“治”字。
在这里我们不涉及有关政务的问题;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治”。
“治”,治的本意为水名,治水出自泰山;同时其名词、动词、延伸词义又可以将其解释为整理、惩办、安定、医疗等意。
前三个意思都很好与治国联系上,但是医疗又该怎么讲那?
假如一个国家产生了不安定的因素,或者是有所动、乱,那么就好像人生病了一样,既然是生病了,那么自然要去找到医生为自己治疗。
所以“治国”的“治”,解释为医疗的话,这个词就可以解释为:为国家治疗病痛。
不涉及的政务的话,那么治国就能够很好的解释,可是又有几个治理过政务那?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在这个“国”字,做做文章。
有大国,则必然有小国,那什么是小国?就拿我来说,与我而言,所谓的“小国”就是家庭、企业。
家庭上面没有什么好说的,在之前齐家篇说过了,那么就来说一说企业吧。
我的企业,就好像是我的小国家,里面的机构设施全部都是受制于我一个人的,那么我就是这个“企业小国”中的皇帝。
《道德经》第六十章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典故源于著名丞相伊尹与商汤之间的一段对话;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
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尹”【即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
治理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核心在我看来是团队,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更何况,我不是一个好汉。
个人的精力、能力总是有限的,有所长必有所短。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人的帮扶了。
每个人其实都一样,在某一方面有其特有之才华,那么在另一个方面,或者是另几个方面上,必然有他的短处,比如善于销售的人,未必懂得管理;能够良好公关的人,又未必知道如何经营。还有,短处也未必局限于才学方面,也可能是其性格上的一些缺点,比如贪婪、懒惰等等。
企业就是这样,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企业的团队,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其作用也不是随便可以替换的。而企业的核心团队更是如此。
作为领导,作为小国中的“皇帝”,要做的就是要权衡利弊、缓急结合、决策左右、号令进退、知人善用。
严谨权衡利弊,可以使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把握急缓结合,能够使得企业不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变得混乱、躁动。
认真决策左右,能够不让企业走上歧路。
懂得号令进退,可以让企业的步调、轨迹不会因为市场的改变而产生大的波动。
依仗知人善用,能够让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物尽其用,使其长处最大化,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的各个部门、关节,都能够被最适当的人所把握。
这里涉及到一个“知人善用”的问题,也就是用人之法,在这里暂时不做过多解释,有机会以后可以由《驭人经》入手,深切的谈一谈。
“治国”作为基垫,更上一层便是所谓而的“平天下”。
单说“平天下”一词,就有很多种解释方式。
其一可以解释为平定天下;又可以解释为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指用武力平定天下。
介于《说文解字》中对“平”字的解释,“平天下”一词又可以解释为天人合一,消除一切分别,达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古籍名著,每一个阅读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一种理解方式,在这里不必深究。总之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来说我虽然崇尚“兵家”之法,但是却并不倾向于将“平天下”一词解释为以武力平定天下。
在“修身”篇中,我注释过对于平天下的解释“天下平和,表示一个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
“平天下”于我来说,我更愿意将其解释为“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同时,构建天下平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秩序。”
平天下,公平天下百姓,使之安乐、康泰、欣荣。我想这是帝王最终的期愿。
公平天下,公平二字,最是难以做到。
什么是公平?
佛言:众生平等或公平:即诸法实相因果法性平等或公平。
可是真的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公平吗?我想是没有的,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由于人之差异,所以只能有相对的公平,而最后所谓的绝对公平,真的很难做到。无数代人为了这一目标而奋进,虽然尚未达到,但是也异常的接近了,我乐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绝对公平”是有希望实现的。
既然有了公平,相对的也好,绝对的也罢,有了公平,少了偏袒,人与人之间就必然会减少矛盾,如此一来,安乐的社会、欣荣的社会,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
在这里多说一点,我国儒学中,有“德本财末”一词,把“德行”与“财富”进行对比,阐述平天下之法。
不过个人倒是觉得,所谓的“德本财末”是不是可以抛去本意换一种方式解释一下。
德行固然重要,但是财富也是必不可少的。
财富是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意义之外,还有精神上的,知识上的,政治之上等等,这些财富其实也是平天下之本。
与之相比对的,是《论语》中的一个词;“先富后教”。
这个词本意是解释经济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但是咱们在这里也是抛去其本意,把富这个字从经济上摘掉。
把“富”解释为丰富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又可以解释为先丰富自己而后再去教育他人。
无论是“德本财末”,还是“先富后教”。其核心都是在于“治国,平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只要是能够给百姓黎民,带来好处,带来实在,无论是怎样的方式方法,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大略方正。
有一句话说“江山为重”,可是 “民为先”!
中国的千古之法,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已然在现在的社会中失去了效用,但是这绝对是个偶然,亦或者是说,这绝对是一种曲解,了解古人的智慧,从中索取千万年中的精髓,对于现在都市快节奏的人来说,或许是另外的一种提升自我灵魂修养的方式。
白松雨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但是他却也有自己的金戈铁马,从而他也会在自己的战场上纵横厮杀,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这样的,或许这就是出于个人性格的不同从而造成的差异吧。
江湖中人总是给人以不喜欢亦或者是不屑于阅读这样类似于《大学》、《道德经》这样的古籍的印象,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白松雨也是江湖人,而且还是一个在江湖中很有地位的人,但是他却对于这样的估计异常的偏好,而且他经常对人说:“古书几千年上万年的东西,老是老了一点,但是能够传承这么久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不要说里面的东西有什么样的智慧了,就是没有任何的智慧,那我觉得看看这样的书也能磨练人的性子,毕竟古文对于现代来人说是陌生,很多的词、句是不容易解释的,所以就需要在不清楚的时候去查证、理解,这样做事需要时间的,不知不觉中,也就能够磨练性子,懂得平缓两个字所带来的好处了。”
是这样的,白松雨擅长中国的古典经、典,而且不单单如此,他还偏好其中的兵家学说,对于光头这个人,或许白松雨本不该如此,亦或者说他此时此刻,至少此时此刻的揣度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对于一个现代“兵者”来说,他定然不会允许有什么危险,在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情况下,还去纵容毫不提防,而且真正的说起来。
不是白松雨冷血,反而是因为光头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了,到了该让他来开这里,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当然,这样的享受的前提就是离开后,再不能回来,如果光头在没有白松雨的召唤下,踏上春都的话,那么他的下场……
这就是江湖,残酷,残忍,却也未必就局限于此!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