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馨居次在吴旗盘桓了两天,赵昱陪着她登上了早已荒废的吴旗长城,自有一番感慨,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度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似知己,也似情侣,偶尔的摸摸抓抓也让二人开心不已。
两天之后,赵昱派出了一曲兵马由李呙带领护送洛馨居次前往汉宁,自己则带着姜维等人出发去巡视那些新得之地。
年后这几个月,张鲁陆陆续续从汉宁各地迁移到北地大约五千余户流民,更是给赵昱下了一道密旨,着他在自己的领地之内试着推行他们二人商议的新的政治体系,张鲁这是将赵昱这些新得之地当作一块试验田了,并且将军政大权完全放给了赵昱。
这样也好,赵昱在这里的权限等同于郡国之主,自己的很多主张也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在人事任免上也更能体现出自己的意志。
土地有了,兵将有了,人口也正在递增之中,似乎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同样严峻的民生问题也摆在了赵昱的面前。
现在赵昱治下有四万多户,大约十一二万人口,这个人口基数对于这片广褒的土地来说微乎其微,这还是张鲁迁移来五千户流民进行了补充,就算如此也可以用十里无人烟来形容,一路行来,能见到的村落也是稀稀拉拉,而且赵昱领地内的民族成分也颇为复杂,汉人当然是占据了大多数,大约在五六成左右,其余各民族也是不少,其中以匈奴屠各人为主,大约占了一成,其次是蒙族、大月氏、拓跋人等十几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生活习性不同,矛盾也时有发生。
赵昱承认,自己对处理民政确实是有一些欠缺,不过最近投奔他的人中不乏治理民政的好手,其中一名叫做董贺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董贺字永和,今年已经年近五旬。董贺曾经是公孙瓒治下北平郡的田曹掾史,颇得公孙瓒赏识。公孙瓒败于袁绍之后,袁绍曾征辟董贺出任北平郡丞,被董贺拒绝,袁绍被曹操消灭之后,董贺举家辗转来到汉中。
按照董贺的本意,他只是想寻找一个没有战乱的地方安度余生。可是没有想到,曹操刘备将战火又蔓延到了汉中,迫于无奈之下,董贺再次背井离乡,跟随着张鲁败军辗转来到了汉宁。在他心中,对张鲁的仁政纲领也是颇为赞同,不然也就不会跟着张鲁背井离乡了,此次他就是跟随北迁的五千户流民一同来到赵昱属地的。
董贺本已无心出仕,却是他的好友阎圃向赵昱力荐了董贺,言及董贺乃治世能臣,单论治世之才远在自己之上。
赵昱正苦于手中无人可用,闻言之下勃然心动,亲自拜访董贺,相谈之下对于董贺之才大为钦佩,最后搬出了民族大义终于打动了董贺,说服董贺担任了治下最高行政长官,权利职责等同于一郡之首。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董贺也不负赵昱所望,将这些新得的属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按照赵昱的意思又重新对这些地方进行了行政规划,将属地划分为四个地区。
西部以同心为治所所在,辖同心、海原、环县三县,由西部校尉吴岽总领,配行政专员及五部曹掾史,各司其职。
南部以合水为治所所在,辖合水、庆阳、正宁、富县四县,由南部校尉张晏总领,配行政专员及五部曹掾史,各司其职。
东部以安塞为治所所在,辖安塞、甘泉、宜川、延长、子长五县,由东部校尉文钦总领,配行政专员及五部曹掾史,各司其职。
中部以吴旗为治所所在,辖吴旗、华池、志丹、定远四县,由中部校尉宋晨总领,配行政专员及五部掾曹史,各司其职。
吴旗也是整个郡所的治所所在,赵昱亲自坐镇,董贺总领西南东中四部的行政事务,赵昱的权力架构已经逐步明晰,也在自己的辖境之内试着推行了民选制度,属下各县除了县令、县尉之外,包括县丞在内以及三老、蔷夫、游缴、亭长、里长都由民选产生,不过赵昱嫌读着拗口,将三老亭长里长等干脆换成了后世的乡长、村长之类的称呼。
哥在别的地方得适应这个时代,可是在自己的地盘里你们就得适应我了。
只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人们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可是这民选制度在百姓中却是激起了惊涛骇浪,好几位在民间素有声望却没有什么家世的庶民在赵昱的新政中一跃登上了龙门,让那些有才学的寒门学子们看到了晋身的希望,而赵昱所制定的每五年一届的换届选举制度也是让那些现在已经做到官位上来的官员们不敢掉以轻心,如何能够获得民众的持久支持成为了他们在任内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当然就是最好的答案。
民选制度的另一个好处在推行之后也凸显了出来,由于官员是老百姓自己选出来的,对于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来说,这种矛盾也随之减弱了不少。
而且赵昱还在民选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代表议会制,各县乡村分别成立了议会,各级议员同样是由民众选举,对执政官员的执政进行公议,可否决执政官员的执政纲领,甚至可以提议罢黜不称职的官员。
就连执政多年的董贺在熟悉了赵昱推出的新政之后也是拍案叫绝,他向赵昱提议各级官员都可按照这种民选的制度推行下去,甚至包括他这个最高行政长官也可参加民选。
赵昱笑着劝阻住了董贺,一项新政还需要让民众慢慢的适应才行,操之过急不亚于拔苗助长,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现在赵昱采用的是民选与官派并行的方式,但是官派的官员并不代表就特殊于那些民选官员,他们同样要接受代表议会的监督,如果不称职同样也会被罢黜。
这其实只是赵昱迈出的改革第一步,现在军政还混在一起,主要是因为这里一是新得之地,民心未稳,还需要以军队为主进行震慑,其二是周边的环境依旧是强敌环窥,没有军队震慑民心更是不稳,等到真正稳定下来,赵昱自会将军政彻底分开。
赵昱更关心的其实还是民生问题,现在管的人多了,治下的百姓也多了,民以食为天,饥寒必生变故,按照自己治下的环境来看,如何大力发展农业以及畜牧业才是重中之重。
赵昱的念头自然是转到了劫杀贾诩的时候缴获的那十几枚玉米棒子上去了,对如今的汉宁来说,种植高产的玉米才是彻底解决民生的王道。
可是赵昱手中的玉米只有那么点,都掰成了粒也不过是几千粒,而这几千粒玉米粒真正能够发芽生长出来的又有多少?这点种子恐怕连栽种三亩农田的分量都不够。
赵昱不会种地,可是他手下这两万多名兵卒中却不乏种地的好手,为此赵昱专门在手下兵卒中精选出了一曲兵马,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勤营。
特勤营说上去好听,其实就是负责耕种土地饲养家畜以供军需,不过是以军屯的方式存在。
特勤营的营长叫做冯浩,本身就是汉中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被征召入伍之后也没有什么出色表现,此时却被赵昱看重调过来担任了特勤营的营长,可谓是一步登天。重操旧业做农民,冯浩对此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怨言,拿着军侯的俸禄做农民,天底下到哪儿去找这么好的事儿去?
赵昱对手中的这几千粒玉米种子可谓是慎重之极,他虽然不敢保证这几千粒玉米种子是我国现在唯一的玉米种子,可是据他所知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地方在大规模种植玉米,而且赵昱也不敢保证如果试种失败之后他是否还有机会再次获得种子,他不得不慎重,这关乎到整个汉宁甚至更多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否能够填饱肚子的问题。
事情都安排下去了,赵昱也就放下了一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