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荆州牧、昌陵乡侯夏侯尚病逝。原因是夏侯尚宠爱一个爱妾超过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于是曹丕派人绞杀了这个爱妾。夏侯尚很是悲伤,生病至精神恍惚,埋葬爱妾后仍然忍不住思念,又外出去墓地看她。曹丕听说后发怒,说道:“杜袭看不起夏侯尚,是有道理的。”但仍以夏侯尚是旧臣,对他恩宠不减。
公元225年,夏侯尚病重,回到洛阳,曹丕曾多次亲自去看他,握着他的手痛哭流涕。夏侯尚与曹丕早年交好,深为曹丕所爱,在夏侯尚病重之时,曹丕的儿子东武阳王曹鉴去世,曹丕的悲伤都不及对夏侯尚的忧虑。甚至在夏侯尚担任征南大将军时享有“作威作福,杀人活人”之权,但之后因蒋济以为恩宠过度而被劝止。杜袭早年即鄙视夏侯尚,称尚“非有益之友”,然曹丕不以为意。后来夏侯尚因爱妾被杀精神恍惚,曹丕才觉得杜袭看不起夏侯尚并非没道理。
公元226年正月,孙权因战事日久,致百姓离农,父子夫妇,多有离散,令“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吴将陆逊因为所在地区粮谷匮乏,上表请求命令各位将领广开田地,增加粮食产量。吴王回复说:“你的建议很好。让我父子亲自下田,以八头牛犁地,四张犁耕作,虽然不及古代的帝王,也是想和大家一起劳作。”有的人认为以此为吴屯田为始。
吴陆逊对有利于国家的措施提出建议,劝吴王广施德政,缓和刑罚,放宽赋税,免征徭役。又说:“忠诚善良的建议,不能彻底向君王陈述;取悦君王的小臣,才反复以小利上奏。”
孙权回复说:“《尚书》上记载:‘我有错误,你要帮我改正’。你在信中不敢彻底陈述,怎么能称作忠心善良呢?”于是命令有关人员,把将要实施的条款拟好,派郎中令褚逢带给陆逊和诸葛瑾,让他们对其中的不妥之处进行删改或增添。
诸葛亮南征得胜之后,兵威正盛,准备出兵汉中,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
此前李严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渐形合影离。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对诸葛亮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
诸葛亮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认为自己与李严还是可以相忍为国、并肩合作的。于是让驻守永安的李严移屯江州,留下护军陈到镇守永安,开始着手伐魏之事。陈到被任命为永安都督,驻守于巴东郡,受李严统属。
蜀汉后主刘禅封赐南征诸将,济火为罗甸王,世长其土,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最贵者曰更苴,皆属济火统辖。即后,牂牁界中普里(属贵州)革僚叛,济火受后主诏,率众讨平之,进而拓其境地。时,济火年已耆艾,帝赐给缕银鸠杖(龙头拐杖),以宠异焉。济火既平普里,令其子长之,是为卤氏大宗。夷谓宗为主,而呼主为革,呼普里为白勒,故谓普里诸卤为大革。火世居闵(水西),而先人勿之少子阿纳居南广之鹿里,今镇雄县。
相传,济火死后,葬于大定城东之火焰山,故后人称火焰山为济火峰。济火也称济济火、火济,尊称将军,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黔西)安氏、芒部(镇雄)陇氏彝族土司之远祖。济乃父名,火乃已名,众称济火将军。济火深目身长,面黧色而白齿,以青布帛为囊,笼发其中,若角状。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诸彝戴之。济火居于显贵地位,握有大权,用楚吐城(成都)制的名帛,祭奠自己之祖宗,于是进占了四十六个山庄。“按卧龙先生的谋略,要联结勿阿纳的后裔,攻城如摧枯拉朽;野占则呐喊称强。”
蜀汉建兴三年(225),济火闻诸葛武侯南征,即率众往芒部之大草坝(今彝良境)迎接武侯师,积粮通道,助帝出征,遂随军佐武侯平西南夷,“视为贤能老臣。在楚敖山(七星关附近)设宴,给卧龙先生接风,与他盟誓,本帅所统帅的人,都听命令,若有反叛之心,叫他不得好结果。”济火战斗勇敢,亲擒孟获,立功于军前,得诸葛亮赞赏。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县城以西)人。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而备有车乘的人甚少,董允神色犹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文伟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
诸葛亮征讨南中而还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诸葛亮以刚从南归之由,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在招待宴上,孙权为人滑稽,向费祎嘲啁无方,而诸葛恪、羊衜等吴臣以才博果辩,也纷纷论难,辞锋不绝。费祎则以顺畅的言辞及笃信的义理,据真理以作答辩,终不为所屈。费祎别传载道:孙权与众吴臣别酌好酒以灌费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及当世之务,辞锋问难累重而至。费祎便辞以酒醉,退而撰想其所问之事,然后事事条答,最终并无所失误。
孙权曾大醉问费祎道:“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时务,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你们这样胡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
费祎愕然不能即答。其时襄阳人董恢(字休绪)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于是看着费祎说:“可速指杨仪、魏延之不协纯起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混一国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果舍此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孙权方才大笑而乐。
回蜀后,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董恢善言,知道怎么说话。董恢回来还不到三天,就被征辟为丞相府掾属,后来升迁为巴郡太守。对于费祎使吴时的应对,《吴书》亦有相关记载:费祎使吴,于廷上受接见,东吴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时,费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费祎问道:“蜀字云何?”诸葛恪便道:“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费祎复问:“吴字云何?”诸葛恪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
孙权曾设食招待蜀使费祎,先逆令群臣:“蜀使来时,伏食勿起。”不久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却自不起。费祎嘲之道:“有凤凰飞来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诸葛恪便答:“我们种植梧桐,本欲等待凤凰,现下一些甚么燕雀,竟也自称来翔?我们何不弹而射之,让它返回故乡!”费祎停食饼,索笔而作一篇麦赋,诸葛恪亦请笔作磨赋,互相称善。
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向费祎道:“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费祎别传载:孙权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费祎,费祎答道:“臣不才,何堪当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但愿大王可以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也不负这次东顾贵国之行。”费祎回国后,迁为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