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一頭黃牛,長長的叫了一聲。大凡走在路上得黃牛,都是人養得,野生得黃牛,好像不多見。
這頭黃牛,背後拉著一輛車,李忱躺在牛車上,撬著二郎腳,愜意得望著天。
『了凡阿,你有沒有聽過黃牛和水牛得故事?』,李忱問道。『沒聽過呢,這有什麼故事?』
『我先問你,你看過水牛嗎?』『見過阿,當然見過。也有很多人養水牛。』『見過就好,從前從前,水牛是黃色得,而黃牛呢,其實是黑色得。』『明明就…,』了凡抗議,李忱反駁,『都說了是很久以前了,你要不要聽故事阿,要就別打斷我。』
『剛說到哪了,很久很久以前阿,水牛是黃色得,而黃牛呢,則是叫黑牛。有一天,黃牛和水牛下水游泳,把皮給脫下來。結果剛下水沒多久,就聽到,吼~~』李忱裝腔作勢,『聽到一聲虎嘯,這可不得了,怎麼辦?』
『當然要快跑阿。』了凡答到,『對了,快跑阿。可是呢…忙中有錯,黃牛先上岸,拿起一件皮,就跑,邊跑邊穿。水牛慢上岸,趕緊拿起衣服一批,壞了…』
『怎麼了,難道老虎來了嗎?』了凡緊張問,『當然不是,是的話不就被吃掉了,是衣服錯了,黃牛拿走了水牛得衣服,水牛只能披著黃牛剩下得衣服。可是呢,水牛個大,黃牛拿了他的衣服一披,衣服又~寬又~大,所以你才看到,黃牛一層皮好像太寬鬆了。』
『聽十三郎這麼一說,好像是這麼回事。那穿了黃牛衣服得水牛怎麼辦?還有水牛脖子周圍那一圈是怎麼回事。』,了凡是個好聽眾,很有反應,李忱說得很滿足。
『水牛各大,黃牛個小,水牛穿了黃牛得黑衣服,結果變得一身黑不說,又小又緊,心裡一急衣服扯破了,這下壞了。老虎要來了。』『那先別管衣服了,快跑吧,老虎要來了。』了凡急道。
『你慌什麼,又不是你遇上老虎。了凡,要是你遇上老虎,該怎麼辦?』『好端端得,你故事不說,又說起這個。十三郎,你就愛吊胃口,說故事老說一半得。』『知道就好,你遇上老虎怎麼辦?捨身飼虎嗎?』
『那怎麼可以,我要用佛經打動老虎。』了凡無奈,只能接著李忱得話頭,『佛陀不是說,不要捨身飼虎嗎?怎麼你不聽佛祖的話。』『哪怎麼可以,要是我捨身飼虎,那虎吃了我,不就墮入地獄嗎?殺死沙彌,罪業可是很沈重的。』
殺死沙彌,會墮入地獄。那天在十王殿,了凡特別強調了這一點,殺死沙彌得罪業很重。當然了,佛說十王經,都是佛家掰出來得,當然得特別強調這一點。
對於中國人,十殿閻王,十八層地獄得觀念如何形成,李忱一點印象都沒有。那天看了十王店,聽李忱說起<佛說十王經>,大概了解一點。
十殿閻王加上地藏王菩薩,是佛家的說法。最初只有閻羅王,後來才演變成這十殿閻王,十殿閻王,一人掌管一個地獄,非常剛好。
這十殿閻王中,根據了凡介紹只有閻羅王是外來的,從印度傳來時候就有得,其他的九殿閻王,都是後來慢慢增加得。李忱猜想,十殿閻王是佛家,那麼十八層地獄,難道是道家得說法。
佛道儒是中國三家主要思想。儒家最早,但是不夠純淨,在漢武帝廢除百家,獨尊儒術時,儒家就以不是孔子那時候得儒家了。董仲舒,在裡面加進了太多奇怪的,儒家原先沒有得觀點。
至於道家,好像跟儒家同期,甚至比儒家還早,奉老子為祖。可是,實際上這是牽強附會,與戰國時期得道家說法不進相同。正確來說,道家應該叫道門,跟老子所傳得道家思想並不相同。當然了,這是李忱一知半解得看法。
至於佛門,從東漢時期傳入中國,流傳到唐朝至今,演變前面就說過了,從度己得小乘佛教,到渡世的大乘佛教,這其中也是吸收了很多中國本土得東西。
比方說,把很多道家得人物,吸收進了佛家。像封神榜裡面,崑崙12仙裡面,很多後來都變成佛家得神佛。這好像反應了,佛家如何攀附道家,吸取道家精隨,最終超越道家。
佛教吸收道門,大概也有吸收儒家思想吧。只少中土佛門,不像印度佛門那般,什麼王子捨身飼虎,簡直莫名其妙。
就像了凡說得,如果他捨身飼虎,豈不是害老虎犯下殺害僧人得罪過,使得老虎墮入地獄。就算你說,王子那時候,還不是僧人。那吃人得老虎,萬一吃人吃習慣了,以後他吃的人豈不是算在你身上.。
屆時,老虎殺好,還是不殺好?殺了,殺生。結果你成佛了,人家殺生了。不殺?到時候老虎越吃越多人,死掉的人活該倒楣給老虎吃?也就是印度的婆羅門,才會有這樣得奇怪得觀念,只求度己。
『殺生很沈重,所以啦,觀音經過點化了那隻老虎,救了水牛,又給水牛一條圍脖,讓水牛可以遮著破衣服。』李忱繼續說故事,也不去猜,到底後來佛儒道三門如何混成了一家,什麼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本是一家,也就只有中國是這樣。
『事情還沒完,本來水牛得叫聲不世這樣的,可是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水牛總是喊,(換阿,換阿)。黃牛穿水牛得衣服,穿得舒服,自然不願意了,每次都喊<謀阿(台語:沒有得意思。)謀阿>。』
了凡聽得哈哈大笑,不僅他笑,其他幾個僧人也笑了出來,『阿黃,你好壞阿。拿了人家牛皮不還人家,你有沒有拿人家牛皮?』了凡笑著,拍了拍前面拉車得黃牛頭,那頭黃牛,『呣~~』,又是一陣大笑。
不得不再提醒一句,現在中國流行得普通話和古代唐宋的官方語言,是有差距得,會有這樣的變化,主要還是百年蒙元得影響。所以,黃牛得叫聲,在現代聽起來不像沒有,唐宋時期,認真來說還是很接近。
『快到了吧。』,李忱說了半天,爬起來到牛背上,望向遠方,『真的阿,快到了,以前都要走半天。』了凡也爬起來看像遠方。『還是半天阿,只是今天有李帳房說傳奇,所以時間走得好像很快。』一個僧人差話。
『看到了,看到了,善信已經把穀子用麻袋裝好了。』,了凡還不能下山巡遊,在寺裡面每天就是打坐念經,不然就是自修,年紀大概十多歲,正式活潑年紀得他,最期待就是能跟寺裡得僧人一起出門。
牛車進了一個村莊,順著土路駛進了村里得曬穀場。曬穀場上,還有正在曝曬得穀物。
今天,李忱跟著一干大小僧人,是來收帳得。秋收到了,長壽寺有萬頃田產,這些是長壽寺產業,不用上稅。可是這些田地,是租佃給農民,租佃自然要租金。今天長壽寺是來收田租得。
下了牛車,並沒有急忙裝車,而是要先清點,秤重。牛也累了,有農家得小孩,把牛車卸下,帶牛去吃草,讓牛休息。
『都種了些什麼阿?』李忱好奇的去看那些正在曝曬得穀物,其實他本來可以不用來的,等到這些東西運回寺裡面,要入庫,他在清點就好。李忱純粹就是好奇,加上這些天,他也累了,趁機出來散心。
『稻米阿。』,李忱撮了一把手中的穀粒,這些是曬穀場正在曬乾,還沒來得及收起來得作物,李忱抓起一把,仔細看了下。原來是稻米。
李忱本來想看一些別樣的東西,他聽他父親說過,以前他們老家,習慣吃得是小米,好像就是以前人說得粟米。
看了一下,李忱也失去了興趣。轉頭先開始清點數量。那些作為田租得稻米,已經被農民們裝好,用稻草梗作成得米桶,既方便又環保。這些農民杯杯們,很有環保意識。
李忱開始清點這些東西,掏出一隻筆出來。找了個平坦得地方,攤開賬本,開始紀錄起來。小沙彌了凡,本來正來想要去跟農家孩子玩,看李忱正在振筆疾書,好奇得走過來看。
『十三郎,你手上拿的是什麼阿。』『這個喔,碳筆,我找那種小木炭,用紙捲起來。』『這樣寫起來不會不方便嗎?』『是不方便阿,炭筆很容易碎裂,可是這樣用起來比較快。』
了凡似懂非懂得看著李忱在帳簿上紀錄,非常奇怪。只看到李忱雖然寫得慢,可是幾下就紀錄好了,帳本上面盡是些他看不懂得奇怪符號。雖然他沒有當過帳房,可是他也知道,李忱寫得那些東西,不是一般帳房會用得。
了凡也是再廟裡受到教育,讀過書,識過字的。個、十、百、千、萬,。他絕對認的出來,可是李忱寫得不是那些。而這些個鬼畫符般的符號,紀錄在紙上,有什麼用嗎?
他本來想繼續問的,可是看到李忱那麼認真在抄寫,只好扭頭,去幫他的師兄們得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