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奋斗史 第103章,第二次面圣

    许泽轩在宫门之外,要求面圣之时,李世民正在窗外,听老学究孔颖达,给皇子们授课。茶壶小说网 m.chahu123.com

    突如其来的饥荒,搞得李二陛下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把事情处理完毕,他自然不想继续面对满桌子的公文,而是想稍稍放松一下,换一换心情。

    检查皇子们的课业,便是他为数不多放松的方法之一。

    他的大儿子李承乾,年仅十岁,却丰姿峻嶷、仁孝纯深,聪敏机灵,读书也非常用功。

    三子李恪,敏而好学,也是个好学生。

    四子李泰,就更不得了了,连一向古板的孔颖达,都经常夸奖这孩子有天赋。

    (次子李宽,过继给了五弟李智云,暂且不提。)

    正因为生了三个这般出色的儿子,所以李二才会选择用检查课业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因为每次听到孔颖达夸奖自己的孩子,他的心情就会莫名的好起来。

    “越王殿下天子聪颖,这一句老夫只讲了一遍,你便能举一反三,好,很好!”正当李二站在窗外,美滋滋的听着孔颖达,夸赞自己的四儿子时,一个内侍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身前,并凑在他耳边低语了两句。

    “许泽轩要见朕,他刚刚回京,按例不是应该先去兵部报备,怎么直接就来求见朕了?”为数不多的爱好被人打断,李二陛下的心里,肯定是有些不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年轻人能有一腔热血,回到家后顾不得休息,第一时间就进宫面圣,这样的精神,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偷闲和处理国家大事,哪一件更加重要,作为皇帝,李二一直分的很清楚,因此他并没有过多的犹豫,心念电转间便命人摆驾,重新回到了那座经常面见大臣的宫殿内。

    “宣文水县男,右武卫左中候许泽轩觐见!”伴随着太监有些尖锐的嗓音,许泽轩一步步迈入了大殿,第二次来到了李二陛下的面前。

    “臣许泽轩,见过陛下!”第二次见李二,许泽轩少了些忐忑,多了几分沉稳。

    “免礼平身!”皇帝轻轻一挥手,示意许泽轩起身,

    许泽轩年纪小,资历浅,虽然受李世民的欣赏,不过论圣眷,比起杜如晦之流,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赐座是不用想了,只能站着回话。

    “不知许卿此来,所谓何事?”李世民身为皇帝,事事都掌握主动,一应礼节完毕后,自然由他率先发问。

    许泽轩恭敬的回答道:“回陛下的话,臣此来所为两件事,其一是向陛下汇报关于治蝗和推广伤兵营的有关事项。

    其二则是想对赈灾一事,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哦?朕也很想听听许卿的意见,不妨说来听听!”李二陛下微不可查的看了许泽轩一眼,对于其汇报治蝗和推广伤兵营相关事项,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他好奇的是,赈灾的事,明明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这许泽轩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

    “咳~咳~”许泽轩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清了清嗓子,便朗声道:“首先说最简单的推广伤兵营一事。

    关于在战时,如何有效的救治伤兵,又有那些注意事项,臣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已经把大概的方略,给整理了出来。

    右武卫的几十个随军郎中,跟着臣数月,也把救治的方法,学的差不多了。

    陛下若是想要推广,只需照方抓药,按照臣所写的方法执行,再让那几十个郎中,把相关的救治方法,传给其他卫的郎中即可。”

    “许卿有心了!”李二对许泽轩的回答很是满意。

    能够早早的定下章程,写下推广中要注意的点,这无疑能更好、更轻松的推广新式治伤之法。

    而这种方法早一日得到推广,大唐的将士,就能少出现死亡、伤残的情况。

    “臣也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谦虚了一句,许泽轩并没有立即接着讲治蝗的事,这倒不是没准备好。

    关于治蝗的法子,他早已在之前呈上去的《治蝗疏》上,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之所以不说,是有些拿不准李世民在治蝗一事上的态度。

    沉默了一小会儿,斟酌了一下语句,他这才用试探的口吻问道:“至于治蝗,不知陛下对此有何看法?”

    “看法?”李二淡淡一笑,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道,“在此之前,朕也曾就此事,和几位大臣商议过。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先在长安城周边几个县实施,若此法真的有效果,再推广不迟。”

    许泽轩闻言一阵无语,下意识的拍下拍自己的额头。

    “许卿这是何意,莫非此法有问题?”在李世民看来,杜如晦提出的法子,实属老成持重之言,他实在不明白,许泽轩怎么会表现出,这绝对是个糟糕注意的神情。

    “陛下乃是一国之主,做事求稳可以理解,然而……”说到一半,许泽轩又停了一下。

    如果眼前的不是李二,他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的指出对方的错误倒是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坐在自己面前的,是当今皇帝。

    而自己又不是魏征,不可能丝毫不顾及皇帝的感受,在任何时候都敢于直言切谏,所以说话的速度不免慢了些。

    “有话直说,无论许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许泽轩的小心思,哪里瞒得过李二,他是个大度的皇帝,魏征那铁憨憨,不知惹恼了他多少次,但只要对方提出的建议,对国家有利,哪怕他心中再怎么气恼,到最后还是会采纳对方的意见。

    被魏征惹恼,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光是贞观元年一年,魏征就提出了两百多条建议。

    有着魏征这个先例在前,李二并不介意,许泽轩也直言纳谏一回。

    许泽轩当然不会像魏征一样耿直,他说话的方式,要比魏征温和、委婉许多,只听他接着道:“然而想要有效的控制蝗灾,并非整治一州一地,便能行得通的。

    治蝗不是施政,陛下若是要修改施政方针,先在一州一地上实行自无不可。

    可蝗灾的爆发,往往是从一州一地开始,不断蔓延,最后覆盖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数个州,甚至十数个州的。


    若是只整治几个县,根本看不出任何效果,因为蝗虫本就能从其他州县飞过来。

    不从源头上解决,只是对几个州县动手的话,和完全坐视不理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此事容后再议,且让朕细细思量一番!”李世民不是神,所以他会犯错,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但他也不是笨蛋。

    结合许泽轩所说的话,他很快就意识到,之前和杜如晦商量处理的决策,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若是真的要让举全国之力对付蝗虫,他又很难下这个决心。

    天人感应一说,在古人心里终究是有些分量的,在没彻底弄清楚蝗虫是否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之前,他若是发动民众的力量大举灭蝗,惹恼了上天,上天再度降下灾难怎么办?

    身为皇帝,他不得不考虑这些。

    “是!”许泽轩无奈的叹了口气。

    李二陛下虽然英明神武,可终究还是跳不出时代的局限性,也正因为如此,他晚年才会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仙道,最终死在追求仙道的过程中。

    “说说赈灾吧!”李二揉着眉心,压下了心中的思绪,强行把话题转移到了赈灾上。

    “是!”许泽轩虽然有心除蝗,可这天下毕竟是李家的,李二不同意,他即便能想出万全之策,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关于赈灾,微臣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

    从朔方回到长安,这一路上,臣亲眼目睹了关中百姓的惨状。

    田地干旱,家中的存粮耗尽,没有办法之下,百姓们只能依靠朝廷施舍的稀粥度日。

    臣出于好奇,亲自去尝了一口那种稀粥,那滋味实在是……”

    说到此处,许泽轩再次叹了口气。

    “没人有比朕更清楚关中百姓的疾苦。我李氏之所以能坐拥天下,全赖关中百姓支持。

    关中可以说是我李氏的根基,如今根基受损,朕也是心急如焚,朕也想给受灾的百姓,更多、更好的救灾物资。

    可为百姓赎回卖掉的子女,已经差不多把朕多年积攒下的财富花光,而大唐国库,也没有多少余钱。

    即便朕有心,但巧妇终究难为无米之炊,朕也是有心无力啊!”李世民以为许泽轩是想请求自己提高灾民的待遇,故而率先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这也是他欣赏许泽轩,想要培养这位年轻人,如果换一个其他臣子过来,怕是很难让这位帝王,说出类似的话。

    “微臣理解陛下的难处,也理解朝廷的难处,正因为如此,才想到结合自己所学,为朝廷出一份力。”许泽轩整了整衣冠,一脸正色道。

    “哦?许卿有什么好办法?”李二见此,神色也认真起来。

    正如他所说,关中是李唐发家的地方,关中百姓受苦,他李二心里也十分着急。

    如果真的有办法,能让关中百姓吃的更好,活的更好,他肯定愿意去执行。

    “回陛下的话,微臣认为白白送粮食给灾民,无异于隔靴搔痒,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若是想要长久的供应百姓吃喝,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挣钱。

    所以微臣提议,让灾民以工代赈,出力气给朝廷办事,为朝廷赚取足够买粮食的银钱。

    而作为回报,当朝廷赚到钱后,也就能够让灾民们吃的更好。”话说到了这里,许泽轩终于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概念。

    “以工代赈?”李世民稍微愣了愣,类似的方法,古人不是没有想过,可要给灾民安排什么工作,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古代的工作岗位有限,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也很难去创造全新的岗位。

    即便创造出来了,也多半是一次性。

    就连许泽轩想出的制盐以及煤矿产业链之法,也只能用一次。

    因为只要是能赚钱的行业,就会引来资本的觊觎,而一旦有资本入场,市场上出现了类似的产品,再要用相同的方法赈济灾民,可行性就不高了。

    “是的,以工代赈!”许泽轩狠狠的点了下头,随即从袖中,取出自己所写的奏折,恭敬的递到了李二陛下办公的案几前。

    一直低着头,站在李二身边的小太监,刚想结果许泽轩递过来的奏折,却被李二一把推开。

    “嗖~”一道风声略过,许泽轩的奏折,已经出现在了李二的手中。

    《以工代赈的具体实施办法》,扫了一眼奏折的名字后,李二陛下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起来。

    在奏折的开头,许泽轩首先阐述了以工代赈的概念,随后又给出了相应的工作项目。

    他给出第一个工作项目,自然是比较有把握的制盐之法。

    这种制盐之法,名为五步产盐法,顾名思义,就是分五个步骤生产食盐,分别为:集卤蒸发、过箩除杂、储卤、结晶、铲出。

    第一步,集卤蒸发。把卤水(含盐量高的水)引到到蒸发畦,蒸发数段,“一步一卡”,借太阳和风力自然蒸发。

    第二步,过“箩”除杂。利用产盐过程中结晶出来的盐板作为“箩”,叫做硝板,它可对产盐卤水起到除杂和提纯效果。

    第三步,储卤。将经过四至六次“箩”后的卤水,提送到储卤畦浑存。

    第四步,结晶。结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箩”)。在提送卤水前,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使结晶出来的池盐同硝板的结合较疏松(为铲盐节省人力)。然后将储卤畦中的卤水,灌进结晶池中,就能不断析出氯化钠晶体(食盐)。

    第五步,把盐铲出。

    通过这种五步产盐法生产出来的食盐,颗粒较大,颜色纯白,口感去除了苦涩。

    若是再经过过滤、溶解、结晶等一系列操作,便可制成精盐。

    这么制出来的盐,口感肯定是比不上21世纪的,可比起唐朝的精盐,却是一点都不差。



第103章,第二次面圣  
相关:    云其深  叶辰孙怡夏若雪  明尊  太荒吞天诀  顶级赘婿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初唐奋斗史第103章,第二次面圣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3879MB

搜"初唐奋斗史"
360搜"初唐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