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发明家 第六章 谁是最高统帅

    “还是算了吧,你看这里情况复杂我们还是先进去看看,里面的文物有没有被盗窃团伙破坏。”我说的大气禀然,无比高尚,好像一切都是在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回过头发现 老师和教授都已经拿着手上的探照灯走到墓室下面去了,不过他们手中的探照灯早已经关掉了,因为这个地宫的光线还比较清晰,虽然我们身在地下,但是依然感觉身处地表一样,虽然没有地上那么清晰。我心中不由得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光线到底是从何处发散进墓室地宫里面来的。

    我和小张也走了下去,走在地宫的感觉就像走在大舞台,表演时用的那种二氧化碳做成的烟雾一样,舞台上那个烟雾一段时间就消散了,要继续补充干冰(二氧化碳)才能正常的维持整个舞台的效果。可是这个地宫中感觉好像有源源不断的烟雾在地宫的表面“流动”,感觉自己身处天宫一样。我走在这个墓室里感觉身轻如燕,感觉跳一下就好像能飞起来一样。

    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兵马俑,跟以前在俑坑出土的兵马俑有一些不一样,俑坑出土的兵马俑全部是用泥土烧制的裸俑,兵马俑大体都是一个样子,而这里的兵马俑完全不一样,他们个个都身披战甲,手握长戟,腰挎弩弓。眼神犀利,感觉就像一只沉睡的帝国军队,再守护者自己的主子,直到千载万世,海枯石烂。我越看这些兵马俑,越觉得浑身不舒服,我甚至都觉得好像有万只眼睛在偷偷的看着我,瞬间觉得毛骨悚然。

    我实在是憋不住了就问小张:“小张你有没有觉得这里好像有点怪怪的的呀。”

    小张嬉皮笑脸的看着我说:“这里一看就觉得有古怪,你看我们头上飘着的东西,会不会突然掉下来呀,要是突然掉下来,不会砸到我们吧!还有,队长你看那个地下宫殿似乎也是漂浮在半空中的,你说这里会不会有鬼呀。”

    我看着他这样说,愣是半天无语,又扫视了这些兵马俑,感觉还是不太对劲,便对他说:“我说的不是那些,我是说这里的兵马俑是不是有问题,你有没有觉得他们好像在看着我们。”

    没想到他直接笑出声音来了,还说我疑神疑鬼,说这里的兵马俑都是用泥土烧制的,怎么可能长了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大活人了。他还说这里最正常不过的就是这些兵马俑了,至少他们还是站在地上面的,比起那些飘在空中的战马铜车,这些兵马俑不知要正常多少倍。

    “我们两个不是一个等级的人,我还是自己去考证一下。”说完我就自己到一边去,更近距离的去观察这些陶俑。我发现这里好多陶俑上面的战甲都是用牛皮做的,有一部分的战甲都是用青铜做的,这些穿着青铜战甲的兵马俑很可能就是这些士兵的将领,还有一些穿着汉服的,发髻插着铜簪的陶俑,这些人只有少部分,腰间挂有一把佩剑。

    想必这些兵马俑很可能就是这些将领的上级,关于秦朝的等级制度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军队的军功爵位等级更是十分的严格。秦朝的军队制度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十分先进的。

    秦人的军功爵位等级的规定是战国列强中最复杂的,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整整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军衔是军人荣誉的象征,使用军衔是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

    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穿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那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应该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在这个巨大地宫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


    在一道水沟之间,是一个独立的纵队,那个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御战车的御手。在兵马俑里,所有的御手无一例外都戴着板状的牛皮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在战场上,御手直接主宰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的位置很关键。

    参照史书记载,御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他们很可能就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御手的权力是主管一辆战车。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呢?

    我发现在陶俑群中一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细小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我想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介于都尉和御手之间的还有一种军官,他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从发现秦兵马俑坑到现在我们开启皇陵地宫,这些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考古学上仍然还是个谜团。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它诸侯国的军队。

    在我们之前还有这方面的专家认为,兵马俑是按照秦京师军的原型制作的,他们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里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我在这里仔仔细细的查看,这庞大的地宫中除了级别最高的军官都尉,再没有其他军官。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象征着秦国军队的这个军团怎么可能会没有统帅呢?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在庄严的咸阳宫中,为他举行了加冕的典礼。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年龄太小,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加冕典礼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从此,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了这个年轻人的手里。

    在皇宫外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一个叫嫪毐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冲进咸阳宫。他想铤而走险,夺取权力。

    阴谋并没有得逞,叛乱以失败而告终,嫪毐被处以极刑。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斩首了几百人。图谋造反的嫪毐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他们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嫪毐的权势仅次于国君,位居20级爵位的顶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秦国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度都由嫪毐决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无法调动军队,嫪毐企图用国君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但印章根本不管用。在秦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当时调动军队必须要用虎符作为凭证。秦国的军律规定:除了战争时期,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虎符。根据杜虎符的铭文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军情非常紧急,发出烽火的警讯,统兵的将领不必等待符的两半相合,可以立即调兵采取军事行动。虎符被分成两半,左边的归统兵之将,右边的由国君掌管,两半合拢才能征调一支军队。虎符是军队指挥权的标志,它使所有的秦军都控制在国君一人手里。

    根据合理的推测,秦国国君应该有无数个虎符。得知叛乱的消息,秦始皇迅速调集了大批的御林军,干净利落地镇压了反叛。由于无法窃取虎符,谋反的嫪毐就根本得不到军队的支持,失败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作为秦国军队的象征,这地宫中数以万计的兵马俑只能有一个最高统帅,那个人就是秦始皇。

    强大的秦军仅听命于一个人的调遣,这是秦军的幸运,秦军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中国。或许,这又是秦军的不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这支伟大的军队就走到了历史长河的尽头。

    我继续在这些兵马俑群中观察,试图找到一些关于秦军的更多证据,我突然发现离我不远处有一尊兵马俑,有严重的破损,我低头准备去看个究竟。眼前的一切差点没把我吓个半死,瞬间我的额头就渗出了大滴的冷汗,一个倒退立马就软座在了地上。



第六章 谁是最高统帅  
相关:    末日崛起  军工科技  最强升级系统  钢铁蒸汽与火焰  天降鬼才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北朝发明家第六章 谁是最高统帅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3633MB

搜"北朝发明家"
360搜"北朝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