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巡队伍并没有在绥州多作久留,就在李泰向大行台进言汉水攻略的第二天便再次启程出发、往东夏州而去。
与此同时,为了让李泰能够专心书写完善他的汉水攻略,他虽然仍是随队同行,但也不必再侍从左右,与临时调做后军都督的李穆同行出发。
「我虽然侍从主上时间更长,但对主上的心意猜度却并不如伯山准确深刻。」
再上路时,李穆半是期待半是不解的对李泰说道:「主上今早特意告我才性并不只独限于宿卫警戒,长期用此难免荒废人才。我当然从不觉得宿卫警从是大材小用,但主上突然这么说,应该是对我有别的要事安排吧?伯山你通晓时局,知不知主上将要用我何处?」
听到李穆虚心的请教,李泰心内却是一乐,原本还觉得李雅那小子教育成这个样子,自己是有点难辞其咎,但现在看来也是家学渊源、根上随来的。
咱老大将要用你何处我倒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可能担心再把你留用身边的话、你可能要跟我一起合伙弄他。
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就昨天那一番交流,估计宇文泰已经感觉李泰也已经是有点器大难用了,所以也已经开始重新审视李泰与台府群众们彼此间的关系和互动。
李穆这几年跟李泰走得很近,事业上互相帮忙扶助且不说,就连日常交际中都俨然一副托妻献子的通家之谊。这虽然不足以让宇文泰直接质疑李穆的忠诚,但也明显不太适合再让其担任什么亲兵大队长了。
不需要再随侍左右,李泰的活动轨迹也自由一些,趁着队伍滞留东夏州境内的时候,他便暂时脱离队伍,往西河郡去逛了一圈。
如今的西河郡较之往年可是大变样,正式设治之后,其地也作为宇文泰同独孤信交易的一部分,在行政上拥有极大的自***,并不隶属东夏州又或北华州管制。
此境的屯田规模也发展迅猛,库利川沿岸多有良田沃土分布。这里所出产的粮食除了满足区域自用之外,就是供给三夏州等军镇需求,而台府只需要规范盐池的生产和销售、开具盐引,便能够实现资源有效的跨地域调动。
至于李泰也在这里屯占了大片的良田,这也是理所当然、无可避免的事情。
须知陕北此间是他从一片胡荒之境建造成如今良田沃野、安居乐业的局面,包括盐引开中也是他所提出的政策,台府除了给予一些政策性的辅助之外,实际的人物资源都非常有限。
事到如今,整个河套地区的防线得以增强扩大到如此的规模,毫不夸张的说李泰是位居首功的。他如果不顺带手搞一点私人的产业,反而是不太正常的。
当然,西河郡得以快速发展起来,也得益于独孤信在陇右所积攒人事资源的迁入。如今的独孤信在陇右还表现出一些对宇文导的抵触,其实也是为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人事话语权,从而转移到仍可控制的区域中。
高宾担任西河郡太守,也将郡中政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再加上李到、毛世坚等李泰旧属的辅助,西河郡的整体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
李泰入境之后稍作巡察,也并没有细致走访,只是在黑水防城的军器工坊中又收取了一部分最新打造出来的刀甲军械,着员先行送回华州,准备用于稍后的战事当中。
南人作战除了水战这一特点之外,弓弩威力也非常可观,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作战当中甚至攻击力还要胜过北人骑射。所以接下来再同南人交战的时候,精锐部伍的被甲率也需要有所提升。
李泰之前虽然带走了一批工匠南去荆州,但是此间已经颇具规模的生产线就此放弃也实在可惜,因此仍然留下一批工匠在这里维持生产。
今次交付的军械当中,除了六百多领各式铠甲以及劲弓
、斩马刀等器械之外,还有一批精良的马槊。
高敖曹的故槊虽然品质精良、工艺上乘,但相对李泰的习惯而言,还是有些过于长大沉重,毕竟他本身也并不属于力量型的战将,用倒是也可以用,只是不如量身打造的那样便利顺手。
所以在从晋阳宫俘获到一批能工巧匠带回陕北后,李泰便动念要为自己专门打造一柄马槊使用。当时他是把自己的需求习惯告诉了匠人们,而匠人们也辛勤用工,但一直到了如今,才总算是完工交付。
李泰在将这一柄新马槊试用一番后,只觉得长度、重量和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全都非常合心趁手,心中也是大感满意,果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期造成的还有十多柄形制各有差异的马槊,用料和工艺流程全都一样。毕竟这么多匠人浪费数年时光,仅仅只造成一柄马槊实在太奢侈,同批材料处理并进行各种流程加工,自然是越多越能降低成本,但本身的质量差异并不大。
李泰只需要一柄马槊就好,同批其他的那些马槊,他打算分赠给麾下诸将,并且看到马槊槊身那细密美观的纹路后,还给这一批马槊起了一个非常中二又霸气的名字,龙纹槊!
在西河郡逗留短日后,李泰便又返回广武城汇合大队人马,而在起行南归之前,宇文泰也特意着员传令杨忠随队返回华州,以表示他对李泰所提出的计划并非敷衍的态度,只要论证可行之后,便会尽快将人事配备整齐。
东夏州巡视完毕之后,一行人便沿河南下,并在华州北部的北山南麓大狩数日,总算是结束了这一次的出巡,浩浩荡荡的返回华州。
等到一行人返回华州之后,时间早已经进入了六月中旬,而李泰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般变得异常火热。如今的他早已经急不可耐的想要南下,痛快的撕咬瓜分南梁这一块肥肉。
宇文泰在回到华州之后,便也即刻召集府员们针对李泰所提出的计划进行探讨,但是讨论的结果却并不怎么乐观。
大部分的台府佐员和将领们都不太认同李泰的这一计划,一则是因为李泰这个计划过于宏大,同时树立的目标太多,看起来就有失真实。二则轻敌冒进的教训西魏也不是没有受过,上一个反面教材还被困在颍川呢。
李泰对此情况早有预料,倒也并不紧张。究竟是否要出兵,并不是这种群众会议能够决定的。而且将众人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都给予回应并加以解决,本身也是统战工作的一部分,而这才是作为一个政权首领的核心价值。
抛开各种内部纠葛不说,宇文泰明显是对李泰所提出的这个计划非常的动心。毕竟侯景一路残师败众都能直入建康并且控制南梁二宫,他们西魏总不能连侯景都不如。在强大的欲望驱动下,任何事不可行的借口都不成理由。
不过李泰所提出的执行计划的人事结构让宇文泰有些无法接受,也是想用群情民意遏制打击一下李泰,想要让事情回到由台府所掌控的正轨上。
这种情况下,所讲究的就是谁更加笃定、能够更加熬得住。
所以面对群众的质疑声,李泰一直都在不断的重复讲述自己的计划,不作修改、不做让步。
这可不是斗气,而是对自己计划的信心,如果作为实际的执行者都扛不住群众压力而朝三暮四,那这计划本身的可行性就要大打折扣。欲成大事,有时候就是需要一定的固执。
随着李泰不断的坚持,舆情风向也渐渐有所转变。很多人其实只是下意识的对此心存抵触,他们所作出判断的理由是过往的事件和经验,而非对当下的最新情势有深入的了解和明确的判断,李泰的态度就成了他们对此事赞成或反对的重要依据。
察觉到舆情转向之后,宇文泰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起来。
他先以台府的名义奏请朝廷将王思政爵位改为颍川郡公,将王思政兵进颍川一事给予一个正面的评定。不论最终成败如何,王思政为国开疆拓土的行为和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同理类似的行为计划也都值得褒扬赞赏。
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政治人物该有的格局和襟量,因为这样的计划本身就是有着时效性,如果再互不相让的继续僵持下去,就会从问题探讨变成意气之争。
如果李泰不能在台府这里获得让他满意的决策,就一定会引入新的评判方,那就是朝廷。就连小孩打架都明白不能告家长,一旦朝廷介入此事,那事情的性质也就变了。
随着台府做出明确的表态之后,时流对于此事的议论风向也发生了转变,不再集中于讨论是否可行,而是开始讨论如何优化执行过程。
与此同时,也不乏时流开始向李泰表露善意和请求,希望能够加入这一项宏大的军事行动中来,这其中就包括一个李泰不太想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人,那就是宇文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