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爹,只为一部“玛莎拉蒂”?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话说吕布这么厉害,却终究没能成就一番大事,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因为他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
有人说,因为这个人太好色,色胆包天误了前途;
有人说,因为他德行不够、政治信誉太差。
当然,近两千年来,世人给吕布贴的那张最狠的标签是“三姓家奴”。
吕布有三个爹。
亲爹自然姓吕,其后,他又认前并州刺史丁原当义父。后来,他杀了丁原,投靠大军阀董卓,改认这个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大军阀作干爹。
在父权具有绝对权威、崇尚忠臣不事二主之节义的中国古代社会,干爹也是爹,弑父改投,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因此,照理说,“三姓家奴”这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从历史记载看,这个说法不够准确。
吕布曾担任丁原的主簿一职,类似现在的办公室主任,然而,他是丁原义子的说法,史书并无准确的记载。
丁、董二人成为政治对手之后,董卓为了消灭丁原,悄悄用宝马拉拢吕布,让他“反水”、杀了丁原转投自己,吕布竟然就乖乖滴照着做了。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他是没有经受住董卓的“糖衣炮弹”——赤兔马的诱惑。
所谓“宝马配英雄”,当时,赤兔马的名贵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限量版玛莎拉蒂,吕布不喜欢才怪。
但是,如果仅仅为了一部“玛莎拉蒂”就杀了老领导加干爹,吕布不仅人品够差,而且,还是个智障加二百五。
汉朝极其重视名节,选拔官吏都要“举孝廉”。杀了老领导加干爹转投他人,后果就相当于了“自废武功”加上“自绝于党和人民”。
像吕布这种全国顶尖将才,一旦信誉没了,损失的何止几部“玛莎拉蒂”!从他排兵布阵的智慧来看,这人肯定不傻,但是吕布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真正的答案就在下边。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董卓为了成功瓦解丁原的“并州军”,外加上十分喜欢吕布,跟他成为了名义上的父子——不仅收吕布为义子,并且,还专门进行了盟誓。
这个“誓”字不是一般的重要!
各类史书上只说董卓有个女婿,从未有关于他儿子的记录。从这个迹象上看,董卓很可能膝下无子。如此看来,他死后的继承权就成了非常大的问题。
汉代非常注重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就比如说,袁绍被过继给了叔父,那么,他叔父的爵位、家产等就将由他来继承。这种法律关系是谁都不能剥夺的。
董卓收吕布为义子,并向大家宣告,就几乎相当于说把继承权交给了吕布。
退一步说,即便董卓有亲儿子,被“誓为父子”的吕布也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董卓的“江山基业”里分一杯美羹,甚至徐图取而代之。
因此,说吕布政治目光短浅还有几分道理的,他到底没有能预知“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战略视野,看不出金碧辉煌中蕴藏的败迹。
但是,说他完全没脑子就言过其实了,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缺少着一个雄主。他不是一匹马就能收买的人,其叛杀行为是经过认真盘算的。
至于再杀爹,肯定不是为了貂蝉。
不管怎么说,杀丁原,吕布已经迈出了人格自杀和信誉破产的第一步。
从历史上来看,杀干爹这事,他干得很成功。
接下来他迈出了“辉煌”的第二步,把第二个干爹也杀了。
很多人认为,这次杀爹,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国演义》里面在说,王允等反董人士一直在谋划“锄奸”——刺杀董卓。他们觉得吕布最合适,不但孔武有力,还是董贼的义子,深得信任,随时都有机会实施刺杀行动,进行斩首行动。
于是,王允利用貂蝉设了个连环计,挑拨吕布与董卓反目。结果,吕布为得到这个美得一塌糊涂的女子杀死了董卓。
若果真如此,吕布除了不仁、不义、好色之外,还是个脑子不转弯的、大大的痴情种!
那时候,对于王侯将相而言,三妻四妾不是什么作风问题,以吕布的地位,想找什么样的美人找不到?犯得着为一个女子冒这天大的风险吗?犯得着以自己的宏图大业为代价吗?
实际上,史书也均未发现“貂蝉”、“连环计”、这几个历史的故事,至于从何而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三国志》和《后汉书》其中都记载了两件与此事相关的事:
其一,董卓曾经为某件小事和吕布翻脸,情急之下,拔出匕首朝吕布刺去。幸亏吕布身手好,躲过了。事后,吕布主动的承认错误,董卓的气因为吕布的道歉而消除。但是吕布难免心有余悸,对董卓有所不满;
其二,董卓让吕布负责自己日常的保卫工作,因此,吕布可以经常出入其内室。时间一长久了,吕布跟董卓的一个侍婢有了私情,吕布很担心“东窗事发”,心里一直很忐忑,而导致了发生后面的事。
把上面这两件事合起来看,好像有了点儿“貂蝉”和“连环计”的影子,但从未有史书说董卓的那个侍婢叫“貂蝉”。
事实上,貂是一种动物,蝉是一种昆虫,汉代皇帝的侍从官员们帽子上经常装饰这两种东西。
所以,当时“貂蝉”合称,一般是借指达官贵人的,也有指代后宫女官的意思,所以,此“貂蝉”非彼貂蝉也。
那么,吕布为啥又一次要怒杀老板加干爹呢?
这时,他终于看到了天下大势。
当初,吕布下了极大决心、付出了巨大牺牲投奔董卓,满心希望将来自己上位当“董卓二世”。
谁知,形势变化太快——董卓被众人讨伐,不得已而为之,带着吕布退往西都长安。
因为长安距董卓老巢凉州更近,是“凉州军”的天下。
而吕布所属的“并州军”旧部,实力本来就弱,到长安后,他们地位顺理成章地“江河日下”。
其实,“凉州军”里大多数将领都是看不起这个杀爹投敌的干儿子,有个叫胡轸的将领甚至扬言要杀吕布,有这样想法的将领一抓一大把。
而且,“凉州军”内部实行“扁平化”管理,他们只向董卓负责,根本不买吕布的账。即使未来能接班,吕布也是驾驭不了他们的。
吕布眼见董卓大势已去,自己又在长安受着同侪的白眼和窝囊气和排挤,再加上二人已有嫌隙,恰在这时,有反董力量悄悄的拉拢他,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吕布决定,再杀一个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