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可以睡个懒觉,今天索性把早想给各位书友写的东西写了吧。
说句实话,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就是一时冲动而已,等往起点一传,大家反映这么强烈,我本人真是没想到的,毕竟起点的水平是那么的高,开始我是真没有预料到能被大家接受的,现在嘛,我的积极性也就有了,我在此向大家保证一下小说的进度,那就是尽量每天更新。
写到这份上,我发现自己不仅写出了乐趣,还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也多亏了各位书友,让我能在积极写作的同时不断改正错误,在此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肤浅的谈谈关于本书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魏忠贤。“hcxy”书友所说的“认为魏忠贤本身并没有人们想想中那样庞大,就是一个“贪”字。这个人在进宫20余年后才开始发达,其所作所为,除了“暴发户”似的“贪”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动作。”我在翻看了大量的资料后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在那个时代,东林党做为明朝一个比较进步、正直的先进团体,其所受损失、失势和魏忠贤有很大关系,魏忠贤在对付这个团体的成员上,可以称得上心狠手辣这几个字,你可以参考以下
“天启五年,魏忠贤大举屠戮朝廷里的正人君子,将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的杨涟下狱。同时下狱的有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等大臣,所诬陷的罪名是贪污。百姓大愤,数万士民在北京街道上呼叫大哭。魏忠贤不敢正式审讯,命狱卒在监狱中打死了这些大臣。杨涟死得最惨,土囊压身,铁钉贯耳。不久,魏忠贤又杀熊廷弼。
熊廷弼在辽东立有大功,蒙冤入狱,百姓都很同情他。民间流传一部绣像演义小说《辽东传》,描写熊廷弼守辽东的英勇事迹。魏忠贤的徒党中有一个名叫冯铨的,他父亲当年在辽东作布政的官,清兵未到,先就鼠窜南逃。”
他如果就只是个贪字的话,似乎犯不着这么夸张的大兴牢狱、陷害忠良。也似乎不用其他人叫他“九千九百九十九岁”这些虚名来过瘾吧?
二、关于我写附在崇祯皇帝身上的意识。实际上照我本来想法,我就干脆把崇祯皇帝写成一个唐宗宋祖式的英明神武之神??只不过想来想去,发现就算是唐宗宋祖来到这个时代也未必能比崇祯更高明。崇祯真的是个煤(霉)巴,上台初的几年,就开始年年遭殃,陕西等地年年受灾,庞大的军队又要维持,吏治等等更不用说,再英明的人物,如果一上台就遇到这样那样的倒霉事,恐怕都会比崇祯急躁、多疑,至少一样。更何况那时候的崇祯还只是个青少年呢。只好借着幻想架空小说的架子硬安排“我”的意识附在了崇祯身上,这个“我”自始至终没提他姓什么叫什么,因为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未来的走向,知道文武百官谁贤谁奸,甚至知道地球另一边正发生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历史发生改变。
三、关于书友“不想孤单的我”提出的“你敢得罪全体皇族再加大半官员再加全部大地主,连自己的皇后都没落下。却靠锦衣卫来保驾(你忘了——有明时代最腐败的就是东西厂+锦衣卫)。你这皇帝有一千条命都不好使!”
“不想孤单的我”提出的这个意见相当有代表性,在此多谢你了,我想说明的是,书中崇祯皇帝实施改革的依靠,一是他成功的击退了皇太极的入侵,并且不欠士兵工资,军队对他的支持是坚决的;二是王承恩这个太监,无论在哪个地方,我没看见说王承恩坏话的,说明这个人是个好太监,而特别重要的是,王承恩对崇祯忠心耿耿,最后还陪着皇帝一起殉国,真是很难得的呀。要知道当时北京城破之时,殉国的太监大臣不过是就一、二人而已。另外就是王承恩的身份,在魏忠贤死后就由他掌管了东厂大权,以东厂大名,想必还是能够保护一个皇帝的,更何况这个皇帝没有三妻四妾的麻烦。
四、关于李自成在本书中的形象。嘿嘿嘿~实在不好意思啊各位,我也知道历史上大多都是象书友“魔星”这样评价李自成的:“李自成这类人,天生的枭獍之心,野心勃勃,桀骜不逊,靠高官厚禄是笼络不了的。”
但是李自成有几点让我佩服,一是他骨头够硬,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一直都比较硬气,不象张献忠等其他头领那样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只有一次是因为被围困在山谷中而骗降,冲出山谷即反。二是李自成能聚积人心,墥关和洪承畴大战,输得身边只剩下十八骑,仍然能死灰复然,最后成大事,说明他李自成并不是一个让人看了就联想到吃人魔王般的人。三是小弟我看姚雪垠老先生的李自成传后,对这个人物向来保持好感,实在不愿意把他给抓来杀掉。嘿嘿~实在是我自私啊。
五、要特别感谢“鬼哭狼嚎”兄的建议,真的句句都是精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也很有启发啊。当然所有朋友的支持和挑刺都是小弟我的动力所在,我也不再费话,就尽力让大家满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