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最后还是默许了……
其实,从刘彻的决定之中,真正最受鼓舞的还是庄青翟。
一大劲敌落幕,又加上助推大司农一把,多了一个队友少了一个敌人,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做多少次都是舒服的。
他最希望刘彻能因为新政的顺利推进,从而淡化对瘗钱盗窃案的印象,那么他给刘彻留下来的,必定都是好的一面。
当晚,他立即兴冲冲地回到相府,就是要朱买臣、王朝和边通一起饮宴,借此庆贺风波的平息。
众人一片欢腾,推杯换盏间,已经是三五瓶酒下肚,面色红酒。
可在场四人中,朱买臣却显得不那么乐观,他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健忘的,不会因一废二,该记的永远会记住,因为一旦翻案,刘彻总是会一一算帐,确保举措正确。
而且这朝廷也不是平湖秋月,水波不兴,说不定……在哪就会翻船,一旦翻了,总是怕地不行。
夜阑席散,众人起身向丞相告辞时,朱买臣目光微缩,只留下了一句让大家酒醒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动抑或是旗动,两者皆可定为动作,诸位大人多加小心吧!”
但是,当日子平静的那一天天走向春天深处,再走向夏天的时候,仿佛一切真的过去了,一切都很平静。
谷雨刚过,就从上林苑三官处传来喜讯:三官钱的再次精修与流行,彻底杜绝了假币的流行。
仅从京畿各县的情况来看,三官钱型范精准,成色足,尤其是铸造手段高妙,很难仿造,郡国兴起的私铸之风,告一段落。
由孔瑾主抓的均输官,实际上也相继离京赴任,各地开花。
让刘彻欣喜的是,孔瑾深谙他的用人喜好,所选人才经过挑选,一个个都是少壮精锐之士,精力充沛能办实事,而且这些人都是商贾世家出身,熟悉贸易之道。
司农府报来的奏章说,朝廷的财政状况,在近几个月,也在桑弘羊的调控下,渐渐好转,有了不少新收入!
“哈哈哈!这个桑弘羊,还真是个人才!对,这才像话嘛!”
刘彻每天阅读这些奏报,心情就那像暮春的风一样,于温暖之中,渐渐地融入了这大好夏日的热流。
就在这样风和日丽、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再次奉命出使西域的张骞,也顺利地回来了。
社稷依旧,河山历新。
这庞大的大汉使团和数十人的乌孙国使团,形成宏大而宽松的人流,他们浩浩荡荡走下咸阳原之时,张骞也一直在追忆着当年,第一次回归时的感觉。
然而,很快,那种辛酸和寂寞早已消失,就随着大汉疆域的延伸和雄厚国力的强大而变地渺无踪影了。
且不说他们此次一路西去,畅通无阻,就是所到之处,由于匈奴远逃的原因,西域再不复往日阴影,百姓更是兴高采烈地倾城迎送。
现在横桥对面迎接乌孙国使团的阵列,那无比的尊敬,也让他找到了作为大汉使节的尊严。
张骞暗地打量了一眼身边的乌孙国使节昆窳,在心里暗笑乌孙国王昆莫的目光短浅,他区区一个小国之主,竟然因为对大汉的孤陋寡闻,而对陛下偶有兴致,提出联手破匈奴的诚意漠然置之。
偏安一隅就可以享国长久么?笑话!固执!张骞目光中掠过短暂的鄙夷,旋即恢复了平时的热情。
他指着前方道:“使君请看,前面站着的,就是陛下特意派来迎接使君的大行李息、右内史苏纵和典属国。”
昆窳“哦”了一声,嘴巴张得老大,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不远处长安的壮观,汉官的威仪,这伟大的造业,让他有一种如在梦境的感觉。
李息已经是体力不比当年了,却仍不失将军的气度和老臣的稳健,当张骞介绍昆窳时,他以大汉朝代表的身份,雍容大度地上前,以汉朝的礼节表示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欢迎。
“请使君到驿馆歇息,明日陛下将在未央宫前殿接见使君。”
而李息则邀张骞同乘一辆车驾,引导着使团,径直朝长安城内走去。
途中,张骞心有惭愧,对李息说道:“在下此次出使,没能说服乌孙国内附,下官甚觉愧对天恩,无颜见长安父老……”
李息苦笑了片刻,抚着张骞的肩膀道:“使君两次出使西域,迢迢万里之远,一路又是餐风露宿,彰显我大汉国威,何愧之有呢!”
当李息问他是否找到纳玛母子时,张骞伤感地摇了摇头:“当初离开时,下官特意在那里用石头垒了标志的,可这次去,大漠茫茫,那里早已被沙海掩埋,不知她与孩子最后怎样了。”
李息沉默了一会儿道:“闻听使君即将归来,我已向陛下辞归了,并举荐你为大行令。”
他告诉张骞,在他离开长安的这些年里,朝廷又发生了许多事情。
李蔡死后,现任丞相变成了庄青翟,而御史大夫张汤,因为涉嫌盗卖先帝陵寝瘗金而入狱。
而经过这些事情,皇帝也日见消瘦了,不复壮志气涌云霄的模样。
一听到这些,张骞的心就一下子沉重了,他恨不得立即就去拜见陛下,他有许多话要对刘彻说。
第二天,刘彻就在未央宫前殿召见了乌孙国使者昆窳。
昆窳首先转达了昆莫国王对他的问候,并献上了乌孙器物、果蔬,以及战马的清单。
刘彻下走口谕,典属国会同少府寺,主持挑选大汉布帛、银器等,待昆窳返国时,一并回赠。
他特别叮嘱庄青翟,在乌孙国使节逗留长安之际,不要傲慢,一定要带他到各处看,让他多了解一些大汉的风土人情。
这也是一种慑服,
有些现实,
见过了才会有敬畏之心。
“睦邻方可邦兴,远交才可结友,互通才能开眼,此……乃是朕凿空西域之根本也。”
送走乌孙国使节,刘彻单独留下张骞,一进宣室殿门,张骞就跪下了。
“臣未能说服乌孙国东归内附,有负于陛下重托,臣真是罪该万死!”
刘彻让包桑阻挡一切大臣来见,自己则拉着张骞相向而坐,一脸宽容地、好笑地看着他,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