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公在位的时间很长,五十年左右。怎么了?把太子给熬死了。他的孙子宁公继位,宁公有三儿子,武公、徳公、出子。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了太子武公,而拥立了 出子。出子是宁公的妾生的,武公同父异母弟。五岁继位,在位才六年,估计一天天长大,不听话了,三父等人就又把出子杀了,拥立武公。过了三年,根基一稳,灭了三父等人的三族,理由,杀了出子。照理说,一个同父异母弟,他还夺了你的位,而且你是我们拥立起来的,功臣呐。在春秋战国时期,杀这个,立那个,兄弟间为争王位,杀的眼红的,也很多啊。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别人是呼天抢地,求人做这种事。您到好,坐稳后,就灭我们三族。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和其它诸侯国有些不同之处。这个是源自哪呢?非子,成那支就是被灭族,而且成也和非子,有继承方面的纠葛。但似乎非子这支,很在乎成那支。秦还有一个特点,哪位有才,哪位上。还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深深扎根于秦的骨髓里。我如果不强大,周边的游牧民族就会把我给吃了,土地是我一寸一寸的扣出来的,是从狼牙缝里抢出来的。挑继承人的指导思想,有壮志雄心,有雄才大略。不管你是哥是弟,只要你素质好,那你就是继承人,再怎么也还在我赢家手里,可以尽量确保不被灭族。武公的弟弟徳公即位。秦这时才初具雄鹰的雏形,而老牌诸侯国齐国,齐桓公已经称霸了。
齐的“建国者”,大家都知道,就是愿者上钩的姜子牙。齐桓公怎么做,成就的霸业?重用人才,齐恒公早年随着鲍叔牙流亡,鲍叔牙的好友管仲,随公子纠一起流亡。齐恒公叫小白,公子小白在莒国,公子纠在鲁国。齐国为争位,打的乌烟瘴气,最后只剩下这两人了。公子纠年长,齐国大臣就去找公子纠。鲁国国君一看,“哟,这么好的事,你当国君,对我有什么好处,给我黄金万两怎么样?”。“九九八啦九九八,只要九九八,纠纠带回家”,“五百?”,“九九七”,“六百?”,“九九六点五”,“擦,还能零点五零点五的减,至少应该一点减起,咦,刚吼几了?吗蛋,重新来”。就这么在那讨价还价,磨蹭来磨蹭去。齐国的大臣们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呐,谁先进城,就选他。这下鲁国国君良驹好车奉上,往回赶。听说齐恒公已经上路了,就和管仲商量,“听说小白已经先上路了,如何是好?”,管仲说,“我去干死他,你赶着路”。管仲紧赶慢赶,看到公子小白的车马,上前去施礼。然后在调头走的时候,转身放冷箭,射向公子小白。但 射在腰带上,小白逃过一劫,那时,腰带宽,有玉有金。 公子小白将计就计,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喷口血,惨叫一声,往后跌在座位上。管仲以为得手,就去和公子纠说,“别担心,小白死了”,然后就悠哉悠哉,边走边欣赏风景,边走边游山玩水,慢慢往齐赶。鲍叔牙一看,吓的半死,以为公子小白真死了,正要哭,公子小白坐了起来。吗蛋,吓死个人了,诈尸啊。“都打起精神来,以最快速度往回赶,我登位,你们都有重赏。”公子小白先到,然后即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继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推辞说,我任相差点,有一个人可以。“谁呀?”,“管仲”,“我们齐国有两管仲?”,“没有”,“差点射死我那斯?”,“就是他”,“你再考虑考虑?!那斯使阴招,差点射死我。你不提还好,既然提到了,那正好,让鲁国杀了他和公子纠”,“他是大才”,“我是大神”,“要是你想治理好国家用我,要是你想称霸得用他,各为其主”,“我拧不过你,答应你,试试看,要是不咋地,就送他万箭穿心”。鲍叔牙发了封国书给鲁国,“那个公子纠,你们弄死吧,把管仲给我送来,我要活剥了他。”,鲁国照做,在去齐国的路上,管仲一个劲的催赶车的人快走。后来鲁君一想不对啊,要他死,在哪不是死,管仲那么大个人才,讨厌也应该是更讨厌公子纠啊,就去追,但囚车已经到了齐国,齐恒公亲自相迎。全城百姓倾巢而出,国君是要干个啥,这么隆重,谁这么大面子。管仲一到,大家就沸腾了,这不就是差点射死国君的管仲嘛,齐桓公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立刻由人变成神。齐恒公他也是人,对那箭,恐怕也还有所芥蒂。先自己谈,看他的才能,说的头头是道,然后又让他和大臣谈。反正哪个环节出错,可能就得挂。我礼贤下士,我宽宏大量,我都亲自出城迎接了,可他没才,就怪不得我了。管仲讲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说的相当好,的确是大才。但齐国庙小,恐怕施展不了。因为我有三个缺点,贪酒、好色、爱打猎”,管仲一听,就笑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个好的开始。你怎么玩怎么玩,治理国家我在行”,齐桓公一听“就你了!”齐恒公也是一代英主,胸怀挺宽广,任了差点射死他的管仲为相,而且是完完全全绝对的倚重。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逐渐国富兵强。齐国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几次会盟诸侯,每次周天子都派人参加。但有个国家,就好像一切和自己无关一样,一直没参加。哪个?秦。齐国称霸的主要目的,其实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让秦臣服、归顺,进入到中原这个大家庭。齐首次称霸,来了几个小国。真正想看到的秦没来,以为秦背后是楚国,就找楚国的茬。攻楚的理由,楚国没进贡苞茅(过滤酒用的,以前不是蒸馏酒,有点像米酒)。其实是想让秦进贡物品,以表敬意。看到没有,你的老大楚国这么强大,依然可以找个,没进贡苞茅的借口攻打他,你应该向周天子进贡,小家伙。没想到秦还是无动于衷,然后就把怀疑和秦关系好的,都打了个遍。秦因为地位的因素,始终没有把自己列入到华夏文明之中,只在边缘游离。所以任齐怎么暗示、怎么召唤,就觉得和自己无关。秦徳公死后,秦宣公继位,秦宣公是位了不起的君主,对大势,对环境,对时局的把握,很少有人能出其右。周王室发生内乱,起因是周惠王要大臣的良田放牧,你说你好好的做你的王,干这杂七杂八的屁事做什么?“老子的田,凭什么给你,今天要田,明天要什么?!你无理取闹,说要就要给你?!”。那时君臣关系很宽松,国君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只看你要求是否合理,不管你是谁。于是乎,大臣们另外拥立了颓做王,进攻惠王,没成功。颓逃到卫国,后来卫国和南燕国伐周胜利,惠王逃跑,颓称王。在此过程中,有大臣建议秦宣公出兵,拥立惠王。他秦是因为什么而成诸侯的?就是勤王有功。历史重演啊,这个很容易栽进去。“祖宗就是这么起家的,我也要这么干。”这是很多人的做法。他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三点, 一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强抢臣子的土地是为不义。二王子颓自己也是周庄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脉,这件事本是周王室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秦国当时实力不济,纵然强力支撑,扶惠王重新登基,取得天子信任,予以封赏,以自己国家的实力,不久也必然会被人赶下台去。与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观事态,以静制动也许可以占得先机。分析的多么精准啊,那时才刚刚即位。卫国一个中等偏小的老牌诸侯,周文王的儿子立的国。可以勉强支撑,说明秦这时已经实力不错了。加上长年和周围的“蛮夷”打,练就了一支劲旅。对付中原国家,可能就是一顶两。
是骡子是马得溜,检验战斗力的机会来了。
齐桓公肚里撑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