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稽与范睢进了咸阳,向秦昭襄王推荐范雎,秦昭襄王召见他,他玩了一次行为艺术。
到了宫门口,他假装不知道是内宫的通道,就往里走。
秦昭王出来,宦官发怒,喝斥道:“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说,其实是喊,不然大王听不见呐,“秦国哪里有王?我只知道太后和穰侯.”
秦昭襄王一看,立刻明白,这人的确不是一班的。
秦昭襄王和他一道进宫,然后让左右退下,跪着对范雎说:“求先生赐教”,范雎回答的相当精简“嗯嗯”。
秦昭襄王问了三次,他就嗯嗯三次。
秦昭襄王有些不耐烦了,就发最后“通牒”,“先生终究不肯赐教吗?”。
范雎一听,开始陈述。
“姜太公遇到周文王时,他只是个渭水钓鱼的渔夫,像他们这种,就属于交情生疏。
但周文王听完他的一席话,便让他当太师,并用车亲自拉他一起回宫(据传有这么一段,“文王你拉我八百步,我保你江山八百年.”
,周朝从立朝,到战国后期,周灭亡刚好八百多年。
),因为他说的,说到了周文王的心坎里。
周文王得到姜太公的辅佐,终于统一了天下。
假如当初,周文王疏远姜太公,不和他深谈,文王、武王也就无人辅佐,而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
如今我是个客居异国的人,与大王交情生疏。
但我所陈述的,都是匡扶国君的大事,我处在大王与亲人之间来谈这些大事。
本来很愿意进献我的一片忠心,但不知大王心里是怎么想的.”
,潜台词就一句,万一你以骨肉亲情为重,把我卖了,那我就挂的快了,宣太后和“四贵”,你知道的。
“这就是大王连续三次问,我不敢回答的原因。
我并不是害怕什么。
我明知今天向您陈述主张,明天就可能受死,但我决不想逃避。
大王果真照我的话做,死也值。
五帝那样的圣明,终不免死去,三王那样的仁爱,也不免死去,春秋五霸那样的贤能,都死了。
乌获、任鄙那样力大无比,也难免一死.”
范雎还是比较内敛,没有商鞅和张仪张扬。
他这里提到了五帝、三皇、五霸,说的就是商鞅被处死事件,也就是说,当时商鞅被处死,对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冲击,对秦这个客卿天堂有一些担心,甚至很可能范雎以前没去秦国,就是因为这种担心。
“每个人都得面对死亡,如果知道自己的死,能够对秦国有一点点益处,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伍子胥被装在口袋里逃出了昭关,路上夜里行走,白天隐藏,走到陵水,连饭也吃不上,只好爬着行走,上身**,叩着响头,鼓起肚皮吹笛子。
在吴国街市上行乞讨饭,可后来振兴了吴国,帮阖闾成为霸主。
假如我能像伍子胥一样,穷尽智谋效忠秦国,就是再把我囚禁起来,终身不能再见大王,只要我的主张得到实行,我也没什么顾虑。
过去箕子、披发装疯,对君主有什么益处。
假如我也跟箕子有同样的遭遇,然后披发装疯,但能够对我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益处,这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我所担忧的,是怕我死后,天下人看见我为君主尽忠,反而被处死,大家都闭口不谈来秦的事,以后没有谁肯来秦国.”
,如果这篇真是范雎说的,他刚到秦的时候,应该是受到过怠慢。
以为秦昭襄王不待见他,是因为他装过死,出身卑微,在秦不得志过,也许是他早年周游列国的时候。
听上去很像他的口吻,但也不排除是遭遇相同的人,或者后人添砖加瓦了一下。
读史就这样,要是全信,就是傻子,要是全不信,那就是因噎废食。
“现在您对上,害怕太后的威严,对下被奸佞臣子的惺惺作态迷惑,自己身居深宫,离不开左右近臣的掌握 永远也接触不到真实的情况,终身迷惑不清,也没人帮助您辨出邪恶。
长此下去,从大处说国家灭亡,从小处说您孤立无援岌岌可危,我所担心的也就这些。
至于说困穷、屈辱,或者是处死、流亡之类的,我并不害怕。
如果我死了,而秦国得以昌盛,那我死就比活着有意义.”
,说了这么半天,就几句话“我担心你信任外戚,不信任我。
我担心你们秦的老毛病,杀功臣,流放贤能.”
。
秦昭襄王跪着说:“先生来秦,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是祖宗对我保存家业的赞许,是我秦的无上光容。
先生来,是先王显灵,祖上积德。
从今以后,事情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所有有关问题,希望先生毫无保留的批评指导,不要再怀疑我了.”
范睢听了后打躬行礼,秦昭王也连忙还礼。
秦昭襄王说的最多的,是先王的恩赐。
范雎给秦昭襄王说了半天,秦昭襄王的回答很有意思。
潜台词是“我能在这位子上,是祖先的功劳”,为什么要牛头不对马嘴的告诉范雎呢?他得位,是他母亲宣太后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他以为大家都会把这事放心上 。
这样一说,我夺母亲的权,你也就不会说是她给我的位,我忘恩负义了。
呵呵,两人一拍即合。
经过和范雎这么一来一往,秦昭襄王的包袱终于卸下了。
范雎位列宰相后,起兵攻打魏国。
魏国一看秦朝自己来,就派人去谈,咋们别打了,为什么要打呢?派谁呢?呵呵,认怂谁拿手就是谁。
谁最拿手?呵呵,须贾。
猜中没有?猜中的请到联合国领奖。
须贾来到秦国,范雎知道后,就打扮的很落魄去见须贾。
须贾吃了一惊,你怎么还活着。
范雎就说他怎么怎么得保存性命。
他乡遇故知,须贾就招待了点酒食,边喝边聊。
聊的时候,看范雎头发上有水,衣衫单薄,冷的瑟瑟发抖,就让人找了件粗布衣服,亲自给范雎披上。
聊天的过程中,就问范雎。
“听说你们当今宰相张禄,很得秦王的信赖,是吗?”,“是啊”。
“那你有什么门路能引见一下吗?”,“我怎么可能,我们家的东家和张相国关系好,可以帮你引见”,“那好,帮我引见一下,这次谢谢你”,“好的,明天我带你去”。
第二天,范雎架着车,去相国府。
路上遇到人,都朝车子行礼,须贾自我感觉良好,眉开眼笑,不愧是咸阳,人的素质真高,看来这次任务好办了。
当然素质高了,架车的是他们国相。
国相真是多面小能手,文能治国安邦,武能驾驭马车。
到了国相府,范雎让须贾在外等着,自己大摇大摆就进去了。
等啊等,太阳都快要落山了,还不见动静。
就去问守门的士兵,刚进去那人怎么还不出来。
士兵“那是我们相国,他出来做什么?!”。
须贾差点一跟头栽地上,呃滴个神啊。
认怂,他最在行嘛。
把上衣一脱,在两士兵的长矛护送下,爬着进去。
范雎正襟危坐,须贾一个劲的磕头。
呵呵,认怂谁最牛?我须贾解烦忧。
你有需要认怂,却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吗?你有需要认怂,却弯不下膝盖的时候吗?你有需要认怂,却不知道怎么磕头的时候吗?请找我认怂小能手,帮你解烦忧,电话,冻拐冻拐冻冻拐。
“堂下何人?”,“罪人须贾”,“为何下跪?”,“得罪大人”。
“得罪我什么?!”,“请大人明示”。
“你嫉贤妒能,在你的家任由魏齐打我,你见死不救”。
“小人知罪!”,看在他为自己披衣上,也没怎么他,让他过两天来参加宴会。
过了几天,他来了,给他安排个座,在门栏底下,给了一盘喂马的黑豆。
和门客们一五一十的说了来龙去脉,门客们起哄,要杀了须贾。
范雎指着须贾,“要秦罢兵,可以,提魏齐的人头来.”
。
范雎就这么一个人,锱铢必较,有恩必报,有仇必报。
魏什么须贾不说明惩罚范雎的原因呢?“我们去齐国,是要装孙子的,你插嘴,所以有惩罚”,魏国的颜面何在?后来魏齐逃到赵国平原君那。
秦昭襄王就说“范相国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赵交人吧”,就问赵要人。
平原君不交,死也不交。
秦让平原君来秦国游山玩水,顺便谈谈魏齐,平原君去了,就被扣住了。
呵呵,流氓耍惯了,不交人,不让走。
魏齐又逃到赵国国相家里,赵国国相丢下国相印,和魏齐一起逃亡。
有点骨气,耍点小聪明,赵的风气,杀了不仁义,包庇又包庇不了。
魏齐又回到了魏,请求信陵君避难。
信陵君严词拒绝,你对魏国有什么贡献,你自己惹的祸。
魏齐一听,也对,也就自刎。
魏齐人头送去,秦自然也就罢兵。
这次范雎事件,还暴露出个问题来,人才流动。
魏国的人才流动不畅通,人才晋升通道被阻。
一个国家人才通道一旦出问题,就会衰落。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旧的既得利益者,已经根深蒂固,人才的选拔培养,就不是以能任才,而是以是否符合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来做为选人的标准。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选的不是人才,导致发展滞怠。
选的人不是人才,他依据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为标准,选的会好到哪去。
人才坑发展,发展坑人才,就这么层层叠加。
为什么人才通道被阻?魏抗争过秦,没成功,要做的,能做的,就是装孙子,不需要人才,不想要人才。
就像一汪池水一样,人才就是泉源。
没有源头活水,池子就分层,底下的营养物质上不来,上层的阳光下不去,水活,整个池子环境就好。
秦这池水,时不时的放点活水,君主是塘主,臣子是鱼。
只要鱼个头稍大,就会被捕捞。
捕捞做什么?清蒸鲤鱼、红烧鲤鱼、糖醋鲤鱼,宰杀方法很多,随便挑。
大概这也是,秦自己保证自己这个池子生态的方式,别国没这么幸运,塘里没两条大鱼,就觉得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