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蓝云溪便不知去向,牛家两兄弟倒是为此苦闷了许久。笔砚阁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时近三月下旬,天气逐渐转暖,小树(身shēn)上的棉袄时不时就穿不住了,顾南城还得盯着。
天气正好,牛家两兄弟也被逍遥王带去了河南道。
黄豆跟在这边,没让他跟着两兄弟乱跑。
形势已经看出些苗头了,不说江湖上,风声鹤唳,就看这京师,皇城司从这京城客栈门前,就已经是第七回路过了。
老朱的(身shēn)体越来越差了,现在几乎都不怎么上朝了,只能简单的行走,管理不了国事。
天气乍暖还寒时候,最是煎熬,老朱的(身shēn)体,差不多油尽灯枯了,吃够了苦头,又是战场上打下来的,后半生也没个养生的概念。
本来以为不老仙泉是真的,但是没想到仙泉是真的不假,偏偏他喝不了。
京城这边也是风云渐起,有消息传闻。
皇帝已经打算等四月中旬,北上。
朝廷之中倒也有人说过一些阻止的话,然后,人就没了,后来就再也没人阻止。
他们怕死,老朱也怕,既然仙泉不能到应天府,那他就自己去河东道。
之前出京的皇城司已经带来了消息,不老仙泉属实。
尤其是皇城司回去一个喝了不老仙泉变年轻的近五十的老人。
老朱没道理还能坐得住。
三月份,北玄甲军全员出动,以雷霆之势打下了蟠桃镇,长生门损失惨重,逃去了陇右道,也就是宁王地界,那边准备造反,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可以说,整个天下都知道了。
可是老朱就是不管。
帝王心术谁能看透,看透看不透,乱说的,都死了。
不过,长生门也不是没有后手,用火药炸塌了泉眼,现在一万玄甲军正在原地挖掘,还请了刘伯温去勘探,找风水。
老朱大有一副喝不到泉水,也要死在那边,埋在那边的打算。
已经有不少江湖术士谣传,河东道将要出真龙,仙泉为引,潜龙腾飞。
老朱准备离开京师,其实也不得以,北方就不危险?
燕王,宁王,这都是有想法的,之前隔着长江天险,皇位稳稳当当的,可要是贸然去河东道,就算代王没想法,其他两位可保不准。
但是没办法,顾南城就在京城,而且八月十五,还要号召天下高手在紫(禁激n)城比武。
这老朱可不能稳稳当当的坐着。
北方确实有危险,但是至少玄甲军在手,不怕,毕竟北方的威胁也在军队。
京城这边,到时候,可是所有江湖人聚集,加上一个顾南城,剑神,老朱摸不准这边的想法,故而打算四月份去,晃((荡dàng)dàng)个三个月,等比武结束了,再回来。
毕竟南北这么一个来回,又是大江,又是大河的,一个月去程,一个月回程,是要的。
皇帝出巡,肯定不能快。
所以,这段时间,处理政务奏折的,其实是皇长孙,朱(允玉n)炆。
这位没坐两天龙椅的神秘皇帝。
传闻朱棣之所以批准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这位神秘失踪的皇长孙。
或许,他真的穿越了。
或许,早就死在某个犄角旮旯了。
现在,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
而,今天,这位皇长孙不知道是怎么做到从扎堆的奏折中逃出来的。
找到了顾南城。
顾南城从来没有遮掩过行踪,只不过很少有人敢来找他。
毕竟一剑截断大江,水淹百里长堤,这种威名,也是凶名。
很多人揣测,剑神到京城,其实还是因为黑骑军的事(情qing),在叫板皇帝。
那传闻说的叫天花乱坠,皇帝为了保住杨老将军的独子,少将军杨风,无视剑神威胁。
而剑神一剑削骨十万北蛮,暗挟朝廷,((逼bi)bi)迫解散黑骑军。
现在黑骑军是没了,但是里面的人都还在,其中多数竟然还进入了玄甲军,只是没了编制,曾经的黑骑军少将军,现在还在京城溜达,当了一个参将。
剑神不满意朝廷的处决,亲自到京城来。
更有甚者怀疑剑神已经和老朱见过不只一次面了。
坊间传闻五花八门,还有不少因言获罪的。
皇城司这几天,又在搜寻什么?
刺客。
老朱本来(日ri)子就没多少了,还有丧心病狂的刺杀。
还不是别人,正是长生门**师,亲自出手的。
这是给宁王的投名状。
宁王这厮,做事也是相当的莫名其妙,旗帜老早就打出去了,偏偏动作一点没有。
加上老朱那奇怪的态度,不是没有人猜测,这或许是老朱放出去的一根倒钩,可是这话,谁敢说?
造反,有时候说说,都要掉脑袋。
所以说,江湖乱,京城更乱。
比起江湖,燕王和宁王,反倒安静的过分。
江湖和京城,乱是假象,不会动摇江山社稷。
燕王,宁王,那是假的安静,就等这边老朱没了,直接起兵,勤王或者清君侧,随便找个理由,打上京城。
宁王,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历史上,他是被朱棣绑了,一同反叛建文帝的,朱棣即位后,将本来的内蒙古的封地改到了南昌,后来还不罢休,坑害不少,最终导致这位宁王,朱权只能将心思放在了道教,喜剧,文学方面,还有个涵虚子的号。
这个宁王是比较能打的,兵甲八万,会和诸王出塞作战,善于谋略。
造反,他也有份的,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玉n)炆即位,开始削藩。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建文帝怕朱权也造反,派人招他入京,还没到,就被削去三卫。
后来朱棣去救朱权,一开始兄弟相拥,互相理解,没想到等大部队到的时候,朱棣直接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
后来在燕军之中,朱权还帮朱棣草拟檄文,朱棣也许诺过平分天下,后来当然没实现,还加以迫害。
怎么说呢,这时候的宁王也是一个能人,后来就算寄(情qing)道家,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造反什么的,心狠手辣方面是不如燕王朱棣的。
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这里就换一下概念,宁王也是主动的,把他后世子孙朱宸濠的设定加上。
因为燕王没有许诺当初的承诺,反而迫害朱权,导致朱权的后代,也就是之后的宁王,一直心怀不满。
到了正德,也就是朱厚照,这货喜欢出去,西巡之后,又想南下,甚至还想周游天下,反正就是不想当皇帝。
朱宸濠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宣城明武宗荒(淫yin)无道,兴兵造反。
他也是很了不起的,声势浩大,还想招揽唐伯虎的,可惜出了个圣人——王守仁。
王阳明嘛,心学大家,知行合一,虽然不知道说的什么,但是确实是一个能人,比朱熹厉害。
王阳明平定了朱宸濠的叛乱,然后,宁王就没了,子孙都伏诛了,一个不剩。
毕竟这个时候,血脉已经很远了,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qing),朱厚照可不能无视。
造反,怎么能不诛九族呢?
反正皇帝和宁王之间,已经超过九族了,都第四代了,没多少关系了。
这里,就把两个宁王融合到一起,就不给名字了,就叫宁王,四个宁王算一
家。
本来就是一家。
朱宸濠的野心,加上朱权的谋略,组合成我们所说的宁王。
这货,我们虚拟的宁王,从一开始就知道按循序来,是不可能轮到他当皇帝的,就算立再大的功劳。
故而,一开始就没有朱棣那么大心机,隐藏自己,尤其是得到了陇右道的藩地之后,直接就天高皇帝远了。
钦差,捕快,来一个杀一个,当他的土皇帝。
摆足了造反的架势。
就差拿个旗子竖着,写——老朱一死,我就造反。
明朝的王爷太多了,朱元璋又整了个藩王制度,一下子不好办,毕竟都是儿子,这个削藩了,那个怎么想?
故而,他把这件事留给了朱(允玉n)炆。
只是没想到朱(允玉n)炆没有hoid住,玩炸了。
刚即位,还没捂(热rè),就开始削藩。
当然得炸。
扯远了,不过这个背景还是要补充的,总不能算番外。
这样局势也更加立体。
朱(允玉n)炆找顾南城干什么?
不是拜师,而是请他出京城。
京都皇城,天子脚下。
朱(允玉n)炆这位含着金钥匙。。。金砖长大的皇长孙,并不清楚剑神这个含义,也不在乎。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当他知道皇爷爷是因为这个江湖人而寝食难安的时候,就有了为皇爷爷分担的意思。
按照他的想法,皇爷爷不好出面,或许有所顾忌,他没有,他出面,满足剑神的要求,请他离开。
这样皇爷爷就会好了,就不用他每天去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政务了。
在朱(允玉n)炆看来,这一条路,比批阅奏章要更加简单。
故而,他偷偷出来了。
朱(允玉n)炆有三位老师。
方孝孺,第一参谋,黄子澄,齐泰。
方孝孺是个能人,儒学泰斗,可惜没有政治脑袋,就是他让朱(允玉n)炆削藩的,偏偏朱(允玉n)炆极为信任方孝孺。
而且,这货,方孝孺,还喜欢瞎忙,朱(允玉n)炆在位四年,他没歇过,但是都在瞎忙活,他要学王莽,改革,改土地,玩复古。
搞这些的同时,还不忘忽悠朱(允玉n)炆死守南京城,然后,朱棣打上城门,朱(允玉n)炆跑了。
方孝孺就不,他要靠嘴炮,说服朱棣。
朱棣也识人,知道这位有真本事,就算不能处理政务,也算是大儒。
可是这货嘴炮乱开,喷朱棣,喷的房瓦震动,什么难听来什么,忤逆圣意,大逆不道,篡夺朝纲。
方孝孺血口是喷爽了,还让朱棣诛十族,想要搏一个忠臣的名头,没想到朱棣真的诛了十族,家人不够,学生来凑,杀了八百多人,七天七夜,刀没停。
当然,方孝孺也死的老惨了,先是凌迟,然后肢解,最后弃市,后人家人,认识的人都死光了,连个收尸的都没有。
他这一喷成名,却不是忠君(爱ài)国,而是愚忠,作秀。
朱(允玉n)炆出城,也是这货的注意,还专门让黄子澄配合,带到了顾南城面前。
顾南城历史不好,不知道方孝孺这位明朝第一喷子,虽然好奇朱(允玉n)炆的脑回路为什么这么清奇,却也没有恼羞成怒。
当然,离开是不可能离开的,毕竟他来这边,也确实要找老朱算账。
皇长孙大大小小也算个麻烦,不好乱来,故而,被顾南城一脚送出了京城客栈。
朱(允玉n)炆这么灰溜溜的刚想报名号叫嚣两下,就被(身shēn)后的黄子澄捂住了。
被打可以,丢人也行,但是不能丢人之后,还要报上皇长孙的名号。
不然,这人,就丢大了。
(本章完)
读之阁,读之阁精彩!
(www.玉ed玉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