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话不能这样说……”昭儿反驳道。
“昭儿……,”蕙兰压了压心头的怒火,与儿子解释说,昭儿,咱一家人生活在李家庄,日无衣食之忧,岁无赋税之苦,多幸福呢?昭儿为是么非要出去疯跑呢”
“娘,俺外公传授俺许多本领,若不出去闯闯,其不亚于捐金于野吗?他日求取一官半职,也是彰显祖荣的事呀。”
“昭儿,娘不稀罕你升官发财,只希望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蕙兰沉吟了一阵,又继续说道,昭儿,你爹有也是读书人,可是他陪着娘在谷里十数载了,从未说过一句怨言,你怎么一点也不像你爹呢
“?蕙兰,今天您丈夫也给你说一句心里话。”俭信的一双眸子深情地望着妻子,踌躇了一阵子,才说道,“古话说,‘好男儿当有凌云志’,您丈夫也不例外呀。曾近也想有所作为,只是把许多的想法藏在了心里。今天若不是昭儿的事情,也可能永远烂在了肚子里。”
“相公,没想到咱们这么多年的夫妻,你还藏着心事。你们父子都不好东西,都给我滚,滚的越远越好!”蕙兰终于咆哮了起来。
待蕙兰拂袖离开的时候,俭信悄悄拽了拽昭儿的衣襟,想他递了个眼色,二人一前一后,想随着走出了茅屋。俭信护送着儿子走出了李家庄,又向前走了五里路,才收住脚步说:“孩子,你去吧!爹不送你了,你日后要多保重呀!”他说完话,扭头往回走去。
“爹……’您和娘也要多保重呀,请恕孩儿不孝呐!”昭龄跪在地上,眼泪喷涌而出。
让人欣喜的是,昭龄进京赴考,高中了进士。他那出众的才华,深讨主考官李平阳的赏识。有一天,昭龄将门生帖递进了李府,李中堂在客厅接待了他,叙话时,他向孟昭龄问道:“你以前所做文章,能否借我一阅呢?”孟昭龄慌忙点头,起身赶回住所,将所作文章工整地抄写了一遍,呈于了李品阳。李中堂看把他的文章,微微地点了点头,而后说:“金殿上有一副先帝的遗训,你能背下来吗?”孟昭龄摇了摇摇头。这时,李中堂勆背了一遍先帝的遗训,沉吟了一阵,才说:“孟学士,你要用心记下呀,说不定是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殿试时,明成祖忽然心血来潮,盯着屏风上的先帝遗训,让孟昭龄背诵。出乎意料的是,孟学士一口气背了下来。明成祖甚感意外,惊讶地问道:“孟学士,你何时记下了先帝的遗训呢?”孟昭龄答颓废的军政道:“奴才上次在金殿面君时,就已记下了。奴才虽生性愚钝,却一直留心身边的事情。”
孟学士的一番应对,深的明成祖赏识,即刻加封其为兵部侍郎之职。
翌日,孟昭龄到兵部赴任。接管军政后,他治军甚严,很快把频临颓废的军政,治理的虎虎生威。半年后,四川蜀王朱泽厚造反,所率二十万叛军声势大造。一月余,已占据西南四省。危难之际,明成祖钦命兵部侍郎孟昭龄为三军都统,全权负责剿匪事宜。
孟昭龄亲率二十万明军,经过一年,枕戈待旦,秣兵历马的血战,终于剿灭了四川叛军。自此,孟昭龄战功卓著,深受明廷赏识,加封其为兵部尚书之职,人称“一品宰相”。
书中代言,孟昭龄得志时,曾多次回李家庄寻找父母,遗憾的是父母已过世多年,只得将父母厚葬,并修建起孟氏宗祠。不久,又从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庄,迁来二百户近族,卒将李家庄改为孟家庄。
岁月蹉跎,已过去了许多年,孟昭龄随官场得意,但已诺大年纪膝下无子,在背地里与夫人,经常唉声叹气。一日午睡时,孟中堂偶得一梦,梦中一位白发红颜的老妇,向他点化道:“
浮华盛景过眼云,
膝下无子添忧情。。
若想剪去心头患,
速到家乡凤莲尘。
老妇念罢四句揭语后,飘然而去。
孟中堂睡醒后,将梦中情景向夫人叙述了一遍。孟夫人很是欢喜,认为是家乡送子观音点化。孟中堂点了点头,于是将身边诸事处理一番后,决计回乡了一下心愿。
几日后,孟中堂携夫人乘一顶小轿,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回到了孟家庄。在一所庄园中刚安顿好,族长孟昭英,带领着几位老者赶来了。一进屋,乡亲们一起跪倒在地上,口中喊道:“吾辈得知,老爷荣归故里,心中欢喜之至,特来看望您老人家。”老中堂忙伸手相搀,招呼大家坐下。寒暄之后,老中堂将梦中送子观音点化,回乡拜谒之事讲述了一遍。
这时候,族长孟昭英欠身离座,侃侃而谈道:“老爷此趟算是来着了。听风水先生讲,凤莲尘曾是一片莲池,从前,有一只凤凰在莲池上空盘旋了数日。不久,从莲池中隆起了一座山丘。乡亲们都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筹了一笔善款,在山顶上建了一座观音庙。以后,凡是善男信女诚信拜庙者,都能遂愿。久而久之,百里之外皆由名声。”老中堂闻言,面庞上浮现了笑容。
老中堂携夫人徒步走出孟家庄,向北走了半里路,便到了凤莲尘山脚下。老钟堂抬头仰望,只见山顶有一股清泉奔腾而下,跌入山脚的深潭。有一条蜿蜒的小道,一直通向山顶。山道两旁长满了苍翠的古柏,仿佛支撑了一道绿色的屏障。老中堂浏览了一阵子景致,拉着老夫人的手亦步亦趋,攀上了山顶。老中堂伫立在山顶,向四方望去,只见整座山峰,前边狭小,两肋开阔,后边微翘,迫使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老中堂沉吟一阵,不禁手捻须髯,哈哈大笑,道:“凤莲尘,真乃风水宝地也!”
片刻间,已走到了一所庙堂前,只见正殿门楣上镌刻着“送子观音”四个大字,两扇山门大开,廊下立着两根朱红色的明柱,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
无不可过去的苦难事,
有自然往来之布施者。
“走!拜庙去!”老中堂站在送子观音庙前,心中甚喜,拉着夫人的手快步走进了大殿。刚踏入殿内,蓦地望见观音大士端坐在莲台之上,神态安然地注视着世人。老中堂趋步向前,点燃了一琨香。他手捧香烛恭恭敬敬地插入了香炉内,而后将各色供品,摆在了供桌上。做完这些,他与夫人并排跪在供桌前,双手合十,虔诚地默念道:“送子观音在上,今有俗家弟子孟昭龄夫妇,祈求您老大显灵光,神恩賜子,他日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