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从改变开始正文卷第727章道理讲通,命为“夸父”在看到陈舟写到第三块白板的时候,李振邦赶忙吩咐会议室的工作人员。
让他们赶紧的再搬几块白板进来,并把剩余的所有白板预备好,随时准备使用。
同时,也特地交代他们,在搬白板进会议室的时候,千万要动作放轻,不要打扰到陈舟。
之所以有这个交代,是因为李振邦发现,比起最初的计划书。
陈舟此时在白板上所书写的内容,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优化。
整体思路没变,但细节优化了太多。
许多原本存在的问题,也被陈舟给一次性解决了。
这也代表着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这些人所担心的可行性,被进一步论证了。
李振邦不知道这是陈舟早已完成的优化,还是临场迸发的智慧。
所以,他担心搬白板的动静,影响陈舟此刻的思路。
事实上,陈舟此时的状态,已经完全沉浸在白板上面了,完全屏蔽了外界的影响。
光是搬白板的动静,是不可能打扰他的。
当然,李振邦的这种做法,还是有效的。
至少能够给会议室里的人提个醒,谁也不要再发出多余的声音。
对于陈舟此时在白板上所书写的内容,李振邦能够看出来这些细节的优化,会议室里受邀参加这场讨论会的人,自然都能够看出来。
只见,他们脸上的表情,一个个都比较精彩。
有欣喜的,有愁闷的,有无奈的,有期待的,有赞赏的,有嫉妒的,也有愤恨的……
总之,精彩纷呈,各人自有各人的心思。
本来想着借讨论会,给陈舟涨涨知识,让他学一学该怎么在学术界搞研究。
可没想到,竟然让这家伙给装逼成功了。
尤其是那个白板,简直无法形容……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陈舟再一次震惊到了他们。
不管是潘老这样的,聚变技术领域里的先驱者们。
还是其他真正致力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以期将其真正实现的研究人员。
亦或者如廖玉志这般,一方面确实期待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另一方面却又有着自己想法的人。
此时都只有一个想法,陈舟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远超他们的想象。
先前还口口声声说着他们不是学生,可却真的成为了学生,认认真真的做着笔记。
对于身后众人精彩的表情,陈舟自然浑然不知。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面前的白板上。
手中握着的笔,正稳稳的在面板上,留下一行行的文字。
很快,第三块面板全部写完。
陈舟很自然的便走到了下一块面板前,继续抬手书写。
在又一块面板被写满之后,陈舟也从原料产生部分,来到了材料部分。
材料部分的主要内容,正是陈舟结合dmd-2号材料,所进行的研究。
当然,这还是一个方向,并不能直接运用于可控核聚变技术上。
但就是这么一个方向,却看得会议室里很多人,瞬间瞪大了双眼。
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过,陈舟曾经发过一篇关于计算材料学的论文。
虽然可以说是改变研究格局的论文,但是在那之后,就没有听过陈舟在材料学领域,有什么更加深入的研究了。
反而是陈舟的老本行,也就是数学和物理学,一直在出研究成果,更是拿下了菲尔兹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就是说,陈舟应该没有再把研究重心放在材料学上,也应该没有时间,再兼顾材料学的深入研究了才对。
但现在,就在他们的眼前,陈舟所展现出的,关于材料学的研究深度,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如果再仔细想想的话,距离那篇关于计算材料学的论文发布,似乎也没有过去多久。
完全想象不到,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精力,在取得那么耀眼的数学和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还能兼顾到材料学的研究。
更加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是,陈舟的学术能力,以及他的科研天赋,简直令人感到窒息。
难道说,陈舟将成为新世纪第一位,真正全能型的科研人员吗?
这个想法也在许多人的心中冒了出来。
他们此时再看向白板前的年轻人时,目光之中已经隐隐有了佩服之色。
与此同时,在又两块白板被完全写满之后,陈舟也完成了材料部分的内容,开始向着工程设计部分进发。
以托卡马克装置为基础,陈舟逐渐开始展开……
原本上午9点开始的讨论会,已经进行了3个多小时,现在也已经到了中午12点多。
李振邦本来也没注意时间,全沉浸在陈舟的白板上。
还是会议室工作人员的提醒,才意识到时间问题,得给每个人安排午餐了。
可在看了眼还在奋笔疾书的陈舟后,李振邦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现在明显不是打断陈舟,带着他们去吃饭的时间。
而且李振邦也相信,这些记着笔记的人,此刻估计也没有太大心思吃饭。
想到这,李振邦快速环视了一圈,和他所想的差不多,基本上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陈舟所书写的白板。
即使是廖玉志这样,带着个人想法的一些人,也同样目不转睛的看着白板,手中的笔则记录个不停。
于是,李振邦便吩咐工作人员,先把午餐备好,等会议结束他们再去用餐。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舟逐渐写到了第十块白板,也来到了五大核心部分的最后一个,控制程序部分。
这一块,就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主,数学为辅了。
但是因为陈舟解决了np完全问题,在控制程序部分的内容,同样优化的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
只能说,五大核心部分逐一加重力度,逐一征服了他们。
到现在这里,陈舟已经把他们全部的问题,都给回答了。
尤为重要的是,关于项目的可行性,按照陈舟的设计,按照这白板上的内容,三到五年完全有可能实现!
而这也是在场众人,感到最为激动的地方。
特别是像潘老这样的老人,深耕于聚变技术领域太多年了,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辛劳,真的能够变成现实时,那种心情是无以复加的激动。
至于组织这场讨论会的李振邦,现在也终于清清楚楚的认识到了陈舟的道理,到底是有多硬!
这简直就是完全不讲道理的,硬拿着超越众人的学术能力,把所有人的道理,都给讲通了。
终于,随着陈舟缓慢的停下手中握着的笔,他的任务完成了。
而众人的目光,也在这一瞬间,全部落在了陈舟最后的落笔处。
不管是跟上陈舟思路的潘老等人,还是没跟上思路的其他研究人员。
此刻都看向了陈舟最后的落笔处。
那里写着一行字———
逐日之光辉,控能源之聚变,项目名可命为“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