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妹子,你手脚也太快了些。王贤弟要知道那观音院里的钱炉子出事了,一定又要气恼一场。”
“黄七哥,你还是劝王纲首先想想,怎么和家中解释观音院的钱炉吧。”
她笑着转身,随意指了指鸭筑山方向的天空,
“那观音院,本来是他用为王老纲首祈寿的名义建起来的吧?”
一道灰金的浓烟,在夕阳在冉冉升起。
正是观音院的方向。
黄七郎他曾经陪着王世强去看过那四座钱炉,自然一眼就瞧出了起火的地方。
事已至此,他只能一咬牙,一拍胸膛,勉强笑道:
“大妹子,这事儿我就替王贤弟作主了,以后这事儿咱们就不用再提了。”
他心里明白,她这样说的意思,反倒是放了王世强一马。
“当初的婚事,那是王贤弟对不住你。大妹子,这事儿我是一直反对的,就连他叔叔王老纲首也是反对的,你去打听打听就知道,这事传开后江浙海商大半都反对。但一则,王贤弟他已经成了婚了,二则他那性子是拿定了主意,任谁也劝不动呀——”
他咬了牙,把王世强卖了出来,
“你知道,他如今也不是以前的王贤弟了。外人不明白说是他攀附楼家。但我清楚,韩参政看重他。他在韩参政面前说一句话,比楼老大人说十名都挺用。楼家将来借重他的地方才更多。”
季青辰何尝没有暗中打听这些消息,但毕竟不及黄七郎更知道内情,如今听得黄七郎抱怨,也细细琢磨着。
“但他不讲道义,却和咱们这些江浙海商没关系——”
黄七郎深知她的性情,半点也没提北伐的事情,把肥厚的手掌一抬,
“他以后是要向官场上走的了。四明王家的那些叔伯如今都指着他,只盼着他将来叫王家祖宗得追封。别看王世亮那小子蹦跳得厉害,但连他的嫡母如今也不敢太明着和王贤弟作对了——但江浙大半的海商们,以后还是要靠海吃海。”
她也微微一笑,抬手和他轻击了三掌。
“大妹子,咱们可就说好了,他以后再不敢提娶平妻的事情,你也别在这东海上压咱们的价了。”
这三年,江浙海商们铺进唐坊的货还是一样地卖得好,却会比往年赚少了五分之一的利。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唐坊不动声色提高了进坊各种费用。
泊船费,仓库租位费,卸货费,租骡驴费等等不一而足,就连坊里的蔬菜和酒的价格也随之提高。
甚至最近一年,季氏货栈还突然提出,因为江浙海船进港时带进了泥沙,引起河道淤堵,增加了唐坊的清理难度。而且,唐坊还咬定这样下去会损害河道使用寿命。
所以,每条进港海船按货重,加收了一笔环境保护费。
这些钱每一笔都很小,但日积月累就让江浙海商们交得愁眉苦脸。
她也知道,王世强最近几年在江浙海商里的风评不太好,但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他得了四明王家第二个纲首之位。
毕竟,江浙海商这十年东海上的获利,全赖他当初协助建起唐坊的先见之明。
而她,烧了观音院的钱炉,不过是也是提醒他:
就算他已经身为纲首,又成了韩参政府中的谋臣,但他违旨走私宋钱到扶桑,私下和太宰府主官勾结印伪-钞的事,她可是清清楚楚。
“自是如此。黄七哥还是劝他一句,以后再到我门上来胡说八道,就不是四座钱炉子可以说得过去了。要知道大宋的言官也是很喜欢无事生非的。”
“那是,那是——”
黄七郎暗暗抹汗。
他陪着王世强三次上门逼亲,每次回去后王世强都折损了一大笔生意,。
最要命的一次,王世强在扶桑下关口沉掉了四条海船,淹死了一百二十匹战马。
谁都知道这是她对求亲的事还以颜色。
只是这一回四座钱炉子的事,干系不仅是王世强的生意和声誉,而是韩参政的官声了。
黄氏货栈这几年不断地为她转运金砂、海珠,把这些源源不断的钱财暗暗通过各种渠道呈献进韩参政府,支持北伐的各种准备。
他比王世强更清楚:
她虽然远离大宋,东海却拦不住她点点滴滴的经营。
她在明州、泉州等港口安排的分栈点虽然小,却消息灵通。
他更知道,她对韩参政府的关注有多密切。
可恨是王贤弟不听他的苦劝,当初非要和楼家结亲,更要命的是王贤弟脾气顽固,那时他心中负气的时候,连提前知会季青辰都不愿意。
按他黄七郎的意思,就算是乡下村男村女闹分手,好歹也要当面互骂几句。
说不定还要把互赠的帕子、布头劈面丢对方脸上,叫上同村的兄弟姑姨再踩上几脚才算是了结。
王贤弟真不愿意娶她了,也应该在订亲前写封信,差个亲信回唐坊告诉她一声。
赔罪挨骂也都担着,才算是个诚意。
没有这样不声不响就成了婚,就把四年的情谊一笔抹了的。
做不成夫妻,难不成以后也不要做生意了?
毕竟是太年轻……
“谢家箭楼,还是多谢王纲首。”
她微微一笑,没再有什么言语,顺手拿起了挂在鼓架边的望远镜。
从刚才起,就一直有螺号声从箭楼传来。
她从镜筒里看向了唐坊外的海面,还有不断传出螺号的两座箭楼。
黄七郎知道,只要她收下箭楼,就一切好说,不由得就松了口气。
至于她手上的望远镜——他早就见过季洪衣上拴着的镜片,更清楚她内库作坊里做出的望远镜,所以见怪不怪。
他也把手搭到了眉头上,望向了海面。
唐坊入海口之处,尖礁密布。
海船要从东海进入唐坊停泊,入港口外仅有不足两条海船并行的一条狭窄航道,是可以安全通行的。
所有海船只能沿着安全的航道,从两座小岛之间驶过,才算进入海港。
那两座名为小岛实际上是大型岛礁的据点,已经被谢国运占据,岛上昂然耸立着两座九层木拱塔楼,楼顶各有人影屹立,手中箭光锐寒。
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经过这两座箭楼,就不能进入唐坊。
而她的唐坊甫一开建,虽然有四明王氏协助,却偏偏又惹来了台州谢氏。
台州谢国运虽然晚了一步发现唐坊,无法再插手其中,但那位画风奇怪的谢十三公子,却仍然凭借着犀利直觉,抢占了先机。
他在海面上抢先建起两座箭楼,掐住了唐坊进出的海道。
如此一来,就算他做生意的本事只有被王世强痛宰的份,他却奠定了台州谢氏在东海上屹立不倒的地位。
更要命的是,他又凭着不要脸的贿赂,用重金换来了扶桑国的公文。
公文里居然把这两座岛实封给了他这个异国人。
而这位喜欢画工笔美人图,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的世家公子,这位瞒着家里在唐坊养了十二名外夷小妾的谢国运,本是台州谢氏里最得宠的嫡出子弟。
他也是所有宋商里,唯一以宋人的身份得到了扶桑土地的人物。
只不过,她和王世强在吃惊他占地建楼的手快之余,同时对他万分鄙视。
他与她万万没有料到,他这般出身的谢家嫡出子弟,居然唯利是图,没节操没底线到让人忍无可忍,原因却是:
谢国运为了得到扶桑国主授地的那封公文,为了死赖在那两座箭楼上舒舒服服和唐坊分帐,他居然改了名字。
他瞒着台州谢家,瞒着他家二房里谢氏叔祖谢老大人——这位叔祖曾经出仕为参知政事,可谓是朝廷中副宰相——谢国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扶桑人的名字:
鸟饲二郎。
她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就回响起了季辰虎的声音
“阿姐,我们改姓吧!像谢国运那样,把季氏改成虎饲,龙饲,鸟饲,什么饲都好!”
她分明还记得当时听到这些话的震惊。
还有她心里,对谢国运没皮没脸,不做好样子的痛恨。
她更记得,当时季辰虎横眉环眼,把扶桑国地图重重铺在她面前的样子。
“阿姐,平清盛一直重病,你不也觉得他离死不远,死后一定会有内乱?唐坊并不是没有夺占九州岛的能力。阿姐,我们趁他们内乱时徐徐图之。如果有机可趁,咱们再抢占几个四国岛上的封国。接下来,他们自相残杀的时候,我们如果能趁机推进到本州岛平安京城附近的话——到时候我们改姓平氏,把家谱一直修到神武天皇什么的身上,像平清盛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平清盛,也是自称为前前任扶桑国主的私生子,才有名份主宰扶桑二十年。
然而那时,听到自己弟弟所说的,清楚明白要入侵扶桑的谋划,她简直要怀疑她是不是又穿越了。
她这十年辛苦,只是想不受欺负地和大家伙儿一起吃饱穿暖,过好日子罢了。
“阿姐,你忘了我们爹娘都不记得自己姓什么,只叫你阿大,叫我阿二,姓季不姓季有什么了不起?”
她试图冷静下来,向季辰虎这个亲弟弟说明唐坊没有海船,又拿出二郎买来的中土历代史书,举出战例,想说明骑马陆战和海上水战并不一样。
他能横行九州岛、四国附近海域和濑户内海,但如果登上了扶桑最大的本州岛,唐坊里会骑马的只有他一个人,而他也根本没真正参加过马战。
然而他却用更实际的眼光一一反驳了她的理由。
扶桑内乱,唐坊这里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根本不可能置身事外。
要么战,要么逃。
她只能以退为进,劝他学习骑射、兵法之术。
又连蒙带骗地哄着他,说是等她的内库工坊里仿造火器成功,再为他多制一些,将来未必没有堂堂正正冲杀战场,定鼎扶桑的可能。
她的拖延之计却又被他驳了个落花流水:
“阿姐,你居然这样糊涂!?北宋有火器不也早就亡国了?勇力不足为恃!宋国的兵书虽然是出海禁品,但我早已经弄到手了。那上面都写着步步为营,不战而胜为之上。我们在扶桑是外人,当然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她只记得他反复不断地纠缠着,劝说着:
“阿姐,我们改姓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二郎的那些认祖归宗的虚话不能听!他读书读傻了,才会想回大宋!我们在扶桑有唐坊,退能保立身之地,不看外人的脸色。进能等待时机,未必没有在扶桑裂土称王,自立一国的机会。回大宋我们什么都没有了——阿姐,我们改姓吧!”
面对如此难堪的局面,她曾经无数次地后悔。
她后悔,在那三年辛苦为奴的时光,在用汉字佛经教他粗浅识字之外,没有功夫再教他更多的她自己都不太在意的古代礼仪廉耻。
姓季,于她而言是理所当然。
十年前在烧村流浪的路上,她曾经听着季辰龙这个堂弟,讲述过他们的姓氏、名字。
那时,她从季辰龙这个小渔村里村长的儿子嘴里听说这些时,在发现她还可以和前世一样继续姓季时……
在那一瞬间,她在心中闪过微微欣喜,清晰得到现在也没有忘记。
只可惜三年为奴,时光易逝。
出寺回家之后,她又忙于建立唐坊,与宋商来往,与扶桑人抢地盘,她完全没有想过要像李先生家一样,在家中摆上一个李氏牌位。
就算完全不记得祖宗的名字。
这些年,她曾经无数次后悔,她应该像李先生一样,带着三个女儿每日向牌位晨昏磕头,回忆李氏祖上光辉历史:
李氏祖宗在宋高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披身之前,曾经中过一次状元。
他们家的祖先,曾经在被篡夺的后周柴氏王朝里出仕,曾经是后周朝最后一个誓死不降,举家逃到扶桑的状元公……
到如今,李氏三姐妹还时常以此为傲。
论起家族历史的清晰,北坊坊民大半是近二百年才逃来的宋民,所以他们普遍比南坊坊民多识字,会说汉话。
而北坊里家学最好的,当然就是李家了。
她甚至都想过,如果当初送到李家收养的是季辰虎,而不是二郎季辰龙……
因为这样的假设不可能成立,所以,她只能日日面对三郎要求改姓的纠缠,哑口无言……
她不能不疏远三郎季辰虎。
她不能不切断他的财源,阻止他召兵买马。
阻止他和扶桑关东的谋反贵族暗中联系。
就算她也不同意二郎仓促归宋的提议,就算她也认为唐坊无法置身事外,她也要压制三郎。
她也要压制,当初随他从南九州岛迁来此地的南坊上万之众,二千余户的坊民。
毕竟,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如汪婆子一样把切身利益牢牢捆绑在三郎身上。
南坊里上千的强健坊丁,在这十年与北坊的内斗中,他们无形中已经成为了季辰虎的私兵。
要解开这个死结,她只能扩大八珍斋仿制品的山寨生意,日以继夜地筹集巨木和钱款。
她不断寻找可以秘密建船的港口,加快建船的准备。
同时,她也不得不暂时接受泉州陈氏的提亲。
没有了王世强的支持,她压不住马上就要成年的三郎,她需要让坊民知道,即使没有了四明王氏,她在唐坊也不会被两个成年的弟弟压制住。
就算季辰虎是他的亲弟弟,只要他不改变入侵扶桑的念头,她就不会把坊主之位交给他。
三郎七月初七就要行成年礼了,她必须得为血气方刚的老三打开一个新局,宽阔广大得足够他横冲直闯。
否则,他真会在成年礼上说出改姓的混帐话。
——她绝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