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届奥斯卡落幕之后,之前所有的争议刹那间全部都消失了,几乎所有媒体都在为雨果送上赞誉之声。
没有人再担心雨果的金酸莓奖是不是阻挡了他的前程,没有人再质疑金球奖的无视是不是预示着雨果的杯具,没有人再提起“生死时速”、“低俗小说”两部作品不被看好,也没有人再提起当初“告别有情天”的挑衅和对决,甚至没有人提起“生死时速”的票房之争……
当雨果拿下最佳男配角小金人的那一刻开始,所有媒体都齐齐转了风向,搜肠刮肚地想象出更多的正面词汇来表达对雨果的赞扬。
其中以“纽约时报”为最,他们对雨果的推崇甚至超过了天使之城本地扎根的“洛杉矶时报”。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之中,他们表示,“兰开斯特在演艺生涯之中表现出来的扎实演技功底和强劲瞬间爆发力,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之后,终于发挥出了相对应的威力,‘辛德勒的名单’堪称他的巅峰代表作之一,这一次的胜出绝对实至名归!”
除了对雨果的演技再次表示赞扬之外,“纽约时报”还表示,“今年年仅二十七岁的兰开斯特,他用过去两年时间的一部部作品证实了他过硬的表演能力,虽然这才是他的第一次奥斯卡提名、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但可以相信,在未来十年时间里,他势必将会成为中生代男演员之中不可或缺的演技代表人物。也许,我们正在见证着又一个马龙-白兰度的横空出世。”
马龙-白兰度,美国影史上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他的一生一共获得了八次奥斯卡提名,其中两次获奖,虽然在提名次数和得奖次数上,马龙都不是影史之最,但人们普遍认为,马龙在1973年第四十五届奥斯卡上依靠“教父”荣获影帝时,却拒绝出席颁奖典礼,而是派了印第安小姑娘上台宣读抗议美国。政府虐杀印第安人的声明,这一举动制约了他在奥斯卡上的进一步发展,遭到了学院保守派的排斥和封杀。
不过,奥斯卡提名次数和得奖次数并不是决定马龙影史地位的重要因素,他在多部作品之中展现出来的绝佳风采,就是他演技实力的最佳证明。
更为重要的是,马龙是奥斯卡诸多影帝之中少有的帅哥,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学院评委就对英俊潇洒的帅哥嗤之以鼻,詹姆斯-斯图尔特、马龙-白兰度这些三十多岁就能够拿奖的帅哥已经不再受到待见,被人们成为“帅了一辈子”的保罗-纽曼(paul。newman)更是在自己获得终生成就奖之后的第二年,才依靠“金钱本色(the。color。of。摸ney)”拿到了自己十次奥斯卡提名之中的第一座小金人。
雨果,也正如同马龙一样,是一个超级大帅哥。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雨果更像是保罗-纽曼,而不是马龙-白兰度。
众所周知,马龙-白兰度面容俊朗、形象叛逆,以乖戾嚣张的形象屹立于大屏幕之上,受到了无数欢迎,同时马龙的脾气暴躁、不假辞色,感情私生活更是混乱不堪,他甚至直接承认与同性发生过多次。性。行为,而且他并不觉得害羞,相反还十分大方地承认了那些事实。马龙的这种魅力让“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詹姆斯-迪恩神魂颠倒,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相反,保罗-纽曼的明眸善睐让他闻名于世,无论他出演痞子、劫匪,还是黑帮头目,那一片海蓝色的眼眸都让人沉溺,而且保罗的个性一向温和友善,被誉为好莱坞典型的高富帅代表,一生从容不迫,凡事信手拈来,拍电影颠倒众生,办公司红红火火,做慈善一掷千金……他的一生什么都不缺;和妻子相知相守五十年,至死不渝;最终以绅士的形象体面离开人世,帅了一辈子,优雅了一辈子,好莱坞的绝对传奇人物。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雨果更像是保罗,而不是马龙,雨果那双琥珀色眸子里的温柔足以融化所有人,曾经保罗被称为“好莱坞永恒的情人”,而现在雨果显然就有这个潜力接班。
但“纽约时报”之所以称雨果为“马龙-白兰度接班人”,则是因为雨果年仅二十七岁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保罗一生都是奥斯卡的悲情人物,十次奥斯卡提名,一直到1987年,自己六十二岁的时候,才获得了人生首座影帝小金人,更为讽刺的是,一年前他才刚刚接受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
而马龙则是典型的奥斯卡宠儿,1950年出演了第一部电影,1951年第二部作品“欲。望号街车(a。streetcar。named。de私re)”就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接下来连续四年他都赢得了影帝提名,并且在1954年依靠“码头风云(on。the。waterfront)”登顶,得奖时他年仅三十一岁。
从这个角度来说,雨果自然更像是马龙,而不是保罗。“纽约时报”将雨果誉为“马龙-白兰度接班人”,显然也是对雨果未来的发展轨迹有着绝对的信心。同时,雨果在过去三个月时间里,面对记者展现出来的魄力和强势,也隐隐可以看到马龙脾气火爆的影子。
与之相对应的,“洛杉矶时报”则认为雨果是“保罗-纽曼接班人”,因为雨果无论是气质、个性,还是为人处世、演技风格,都可以看到保罗的痕迹,而雨果这位温柔性感的大众情人,显然将会成为继保罗之后,第二个“好莱坞永恒的情人”。
在此之前,虽然有人提过汤姆-克鲁斯有希望成为第二个保罗-纽曼,但现在看来,硬件和软件都全面超越汤姆的雨果显然才是真正的人选。
至于保罗在奥斯卡的坎坷命运,“洛杉矶时报”认为,雨果将会用自己过硬的实力避免学院重蹈覆辙,年仅二十七岁就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小金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管是“纽约时报”还是“洛杉矶时报”,也不管是马龙接班人还是保罗接班人,包括全国报纸、地方报纸在内的各大媒体,对于雨果的赞誉之声都犹如盛夏七月的阳光普照一般,在全美国蔓延了开来,并且逐渐影响到了海洋彼岸的欧洲和亚洲,将雨果的声势推向了一个巅峰。
此时,摊开报纸,几乎所有人都在称赞雨果,再加上来自于红地毯上无差别的赞扬和夸奖,这种众口一致的壮观场面,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一时之间,雨果倒是超越了汤姆-汉克斯、霍利-亨特和安娜-帕奎因,成为了第六十六届奥斯卡结束之后演技部门奖项之中风头最劲之人,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并驾齐驱,成为今年颁奖典礼上的最大赢家。
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娱乐圈这些记者一个个都是人精,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来了,雨果现在得到了犹太人的全力支持,绝对可以说是火力全开,特别是雨果的得奖感言朴实而真挚,轻而易举就获得了犹太人们的认可。
“纽约客”的一份调查显示,雨果在奥斯卡的得奖感言博得了百分之十七的观众的喜爱,力压被誉为经典感言的汤姆-汉克斯,占据冠军宝座。汤姆在获得影帝之后的得奖感言十分感人,但更多具有官方色彩;相对而言,雨果的得奖感言可以清晰感受到他的发自肺腑,而那喜极而泣的场面更是让人深刻地感同身受。
可以想象,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果在好莱坞的发展道路绝对可以说是康庄大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人掉队,即使是“纽约邮报”也不会在这个关口去触霉头,所有新闻媒体都竭尽全力向“辛德勒的名单”送上了赞誉,对史蒂文、雨果取得的成就表示赞同。
其实这也是过去一年的格局所决定的,1993年之中虽然有许多不错的作品,但说到佳作论起经典,“辛德勒的名单”就是唯一的一个选择了,无论是“告别有情天”还是“钢琴别恋”,都很难对“辛德勒的名单”发起冲击,奥斯卡的最终得奖结果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这部从商业到艺术到思想全面领先的作品,从上映开始就一骑绝尘,一路狂奔冲过了奥斯卡的重点线。
所以,当奥斯卡落幕之后,整个舆论一面倒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落下了帷幕,这也标志着1993年的纷争终于画上了句点,但事实上,奥斯卡的后续影响这才刚刚开始,奥斯卡效应所带来的增幅效果会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发挥威力。
由于奥斯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大节目的邀约也越来越多,其实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情况,正如当初雨果参加完金酸莓奖之后,许多谈话节目都想要邀请他上节目谈谈想法一样,现在雨果拿到了小金人之后成为舆论宠儿,人们也想要了解雨果的感想,仅仅是从报刊杂志的铅字并无法满足民众们的好奇心,电视和电台的谈话节目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雨果原本并不想参加这些宣传的,但他却无法拒绝来自于史蒂文的拜托,还有来自杰-雷诺的邀请,所以他就选择了“今夜秀”这一档谈话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