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轩然
刘浩然的话一说完,便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去了,整个朝堂一片寂静,估计连蚂蚁在地上爬动的声音都能听见。数百位官员名士,先是如果被施了定身术一般,呆呆地定在那里,嘴巴半张着,却是半个字也说不出。过了好一会,定身术失效,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半个字也说不出来。
皇帝陛下这一连串的话如果一场头脑风暴,什么民为贵,君为轻,那就是个屁,有些人像是一辈子信仰的神像突然被人扒开,原来外表光鲜的里面就是一滩臭不可闻的污泥,他们瞪着迷茫的眼睛,哆嗦的嘴不知该说些什么;有些人则是如同被雷电劈中,清醒过来后感觉像是死了爹娘一般,脸色惨白,挣扎着要起来反驳,却不知从何反驳,如果刚才说这话的是其他人,这些人自然会斥责为妖言惑众,大逆不道,可这话是皇帝陛下自己说的,自个揭自个的短,却叫这些视皇权重于生命的人情何以堪?有些人则眼睛光,他们如同在迷途中寻找许久突然现指明灯的人,欣喜在他们脸上荡漾着。而李善长、冯国用、孙炎、刘基等老臣,脸上的异色迅闪过,又恢复成波澜不惊的神态。
不过做为会议主持人孙炎知道,这会肯定是开不下去了。皇帝陛下放了这么一炮,众人的心肯定是一定了,大家先要做的是赶紧消化这些话的意思,商量对策,其余的先放在一边再说。
“陛下一番圣言如同黄吕大钟,看诸位的意思,应当是好好体会圣意,再作他论。陛下,不如此次朝会先散了,大家分组讨论,意见一统后再从长计议。”
“也罢,当如此。”刘浩然干脆地说道。
“陛下,你这是自毁国之根本,从此之后,君臣之道不复,国将不国啊!”一个老人奔将出来,扑到刘浩然跟前,泪流满面地说道,此人正是王微存。
“何为君,何为臣?何为君臣之道?昔日齐景公问政于孔圣人。圣人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做君主就应该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就应该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就应该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就应该像儿子的样子。”
“左传又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君义是君主应当承担的责任,而君承担了这份责任,自然能得到臣承担的责任-臣行。义对于君而言是责任,行对于臣而言也是责任,那么义对于臣而言就是享受的权利,行对于君而言也是享受的权利。就如同父子兄弟一般,父兄不爱子弟,他们如何得到子弟的孝和敬?孔圣人已经把君臣父子兄弟众人的权利责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有些人却总是截言曲意,只提上对下的权利,下对上的责任,却只字不提上对下的责任,下对上的权利,是为误国!”
刘浩然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向王微存丢去,直投他的心窝。中国古书就是这么微言大义,谁强势谁就拥有最终解释权,现在刘浩然最强势,当然他就拥有最终解释权。王微存的脸由白变青,又由青便黑,最后这位老夫子忍不住吐出一口鲜血,洒在了地上。
可是刘浩然的刀子还在继续地扔:“迂腐酸儒曲意迎逢已经数百年了,误了前朝历代不说,陷亿兆百姓于水火之中,朕再也不能任由大明江山和百姓再被如此愚门g下去。大明江山不仅仅是朕的江山,也是亿万百姓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一家之天下只不过能苟存二三百年余,天下人之天下才能千秋万代,前秦之误,到朕这里就为止吧。”
说罢,刘浩然拂袖而去。正当众人目瞪口呆之时,几位监察御史走了进来,他们来到胡惟庸等几个跟前递出一纸文书道:“胡大人,这是江宁北区监察御史官署的拘票,你因为受贿渎职等罪名已被立案,请跟我走一趟吧。”
众人不由死死地盯着当事人,皇帝陛下刚完飙,监察御史又出来亮眼了,堂堂一部shi郎居然在朝堂上被拘了,人言监察御史牛气,想不到居然如此牛气!
胡惟庸脸色惨白,他看了一眼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李善长,叹了一口气道:“罢,我跟你们走一趟吧。”
刘浩然的话第二日被一字不动地刊登在《大明时报》上,再加上江宁、苏州、杭州、宁波、广州五地监察御史官署一口气拘了数百名官员、商人、工厂主,大兴大明立朝以来规模最大的受贿渎职、行贿枉法、偷逃税赋案,一时大明上下掀起波澜。
“百室,胡惟庸是你一手举荐提拔,又是你提议复起的,可是你看看他,受贿贪污三百六十七万银圆,可谓是我大明立朝以来第一贪,又包庇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富商、工厂主,与计部、海关、税务总局部分官员上下其手,偷逃国税高达四千六百五十七万银圆。这就是你的好学生,你的好接班人啊!”
刘浩然的斥责毫不留情地倾泻着,李善长在众人面前被训得头都抬不起来了。但是他明白,皇帝陛下如此训斥他,说明心里还在意他,这次估计自己受责不会太重。
“幸好你没有与其有任何牵连,只是察人不明,否则朕也保不了你,只能让你去监察御史官署和按察院走一回。不过察人不明就是失职,你年事已高,就不要再参合进来了,还是致仕荣休吧。”
“臣遵旨。”李善长弯腰拱手道。众人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唏嘘万分,李善长如此被不留情地落,还是第一次,虽然只是几个重臣议事,但是这面子还是落了下来,看来皇帝陛下这次真的是要大动作,不惜把李善长拿出来当典型,以镇宵
“朕准备借着这次机会,将资政院和奉议会完善,资政院主掌立法事宜,奉议会主掌监督税赋,即决定税赋和审核预算。资政院只在中枢设置,奉议会分为中枢、省、县三级,中枢为通议会,职通议大夫,省为奉议会,职奉议大夫,县为承议会,职承议郎,专司中枢、各省、各县预算审核。因为税赋决权在于中枢,故只有通议会方可决权税赋,先审议此前的赋税条列,此后无通议会通过,不得增收新税种。”
“陛下,臣等明白,这就是陛下所言权利与责任之分。”冯国用谨慎地说道。
“是的,百姓纳税,这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那么知道税赋用到哪里去了,是否增加新税就是他们的权利。”
“陛下,还有一点,这议会只设三级,那么府这一级如何办理?”刘基提出一个新问题。
“现在大明疆域扩展地非常快,所需官员远远跟不上。而一个称职的官员不是国考中举就可以了,而必须通过培训学习,任职锻炼方可。因此废除府制,可以为我大明减少部分官员需求,也避免我大明冗官,提高上行下达的效率。”
“陛下,那如苏州、杭州等繁华要地如何处置?”
“苏州、杭州等要镇等同府制,即每省省治、要地,虽为一县,但是辖地可比普通县大,可直设府,级别高于县而低于省,其余官署议会设置等同县制。”
刘浩然的意思很明白,如一省省治,南昌、长沙、杭州这样的,如繁华要地,如宁波、泉州、太平这样的,可以将原本两三个县划做一个辖区,直接称府,但是行政机构和议会却和其它县一样设置,只是行政级别高一级而已。
“陛下,那官品如何划分?”汪广洋接着问道。
“这倒是个问题,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计?”刘浩然沉yin道。他知道,虽然自己口号喊得高,大道理一串接一串,但是官员品级这件事却是逃不离,就算再如何,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必须有品级制度。
默然一会,刘基开口道:“陛下,此事不如借鉴前宋官制,官称和官职分开。”
“可是这样恐怕会有冗官之忧。”冯国用接着反驳道,这段时间政制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他们这些重臣也早就把前朝的官制又好好研究了一遍。
“陛下,冯大人,在下的意思是借鉴,并不是完全采纳,可以以前宋官称定俸禄,如前汉两千石,六百石,而官职则为实授差遣。”
“伯温此策甚好,官称仅为官员俸禄,且只限于行政官职,不推之监察御史、按察院、工、学等处,亦可避免冗官。”
“陛下,正是如此。可吸取前宋教训,以散官定官级俸禄,以政职定官职,避免官称与官职魂淆。依臣之见,不如如此划分,太师、太傅、太尉三公为第一级,少师、少傅、少保三孤为第二级,左右仆射为第三级,中书令、shi中可为第四级,左右散骑常shi可为第五级,中书舍人、通事舍人可为第六级,左右补阙可为第七级,左右补遗可为第八级,典仪可为第九级。第一二级无左右之分,而第九级也无左右之分,其余各级有左右之分,如此总计十五级。”刘基补充道。
“如此甚好,官职为国之重器,不可轻授,故而官员三年稽考优者,或任期有卓绩者可升官称俸禄,再优者才可升官职。不过当定,官职因过或因罪被夺,官称也并夺,只有致仕者方可保留官称俸禄,不过左右散骑常shi以下致仕,俸禄当减。”
刘浩然衡量了一下,三公,三孤只能给致仕的大学士,左右仆射配在职大学士,中书令、shi中配在职直学士和尚书以及布政使,左右散骑常shi配在职shi郎和参政,中书舍人、通事舍人、左右补阙则可配省厅佥事、知府,左右补阙、左右补遗则可配知县、主事、主薄,典仪就是配主簿和资深“公务员”了,那么还应该加一个最基层的级别-承务。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叹了一口气,官本位,官文化,自己还是得顺从某些传统和规矩,总不能一竿子把一切都推翻打倒,事情还得一步步来做。而且自己向旧势力紧逼了一大步,就必须在其它方面进行让步,这就是政治妥协,否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大明肯定会套。
定下这些后,待到众人离开,看着空旷的偏殿,刘浩然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当皇帝十几年,切身体会到皇帝的威势,再看看史书和现状,他明白,想要避免历史上大明的悲剧,不仅仅是搞定东北一隅就万事大吉。没有满清,还有其它的势力会等在那里,关键是大明自己不能出事。可是皇权**就是个死结,不管你如何的改良,都后来结果都是一样,这个结局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开始注定了。
民主这个玩意,看来自己还必须得用上去,不管是真民主还是伪民主,至少要让被**黑暗笼罩了上千的华夏看到一线摆脱历史轮回的希望。可是民主真的有效吗?刘浩然不由想起穿越前在到的一句话,也不知是哪位大拿说的,大致意思是“民主是个错误百出的制度,但是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而且从刘浩然的所知道的知识来看,**无法在制度上克服政治偶然xing,无法保证不出现暴政和奴役,圣君可遇不可求,因此,**肯定不是好的选择,而民主虽无美德光辉,但据说能够杜绝最坏的政治状况。
刘浩然从史书上来看,皇权**已经给华夏带来了上千的历史灾难和轮回,伪儒那一套已经试得够久了,他觉得,从自己手上开始,华夏应该试一试民主这方药剂了。
过了一会,皇子刘焕翼走了进来。
“翼儿,当下有一件大事,我以为你挑梁担起大任。”
“还请父皇吩咐。”
“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国家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用律法确定下来,翼儿你与有识之士好好商议一番,先拟出草稿来。这律法的名字嘛,就叫大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