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在书院塾师的资助下,从朝鲜的仁川出发,乘坐商船好不容易到了上海码头。燃字阁 www.ranzige.com
可正好遇到了舰队出征,上海的码头封锁,商船只能前往不远的松江码头停靠。
抵达码头之后,李舜臣向当地市舶司的官员提出了请求,要离开船队进入东南地区。
却没想到要离开港口区,还需要进行三十天的隔离。
李舜臣只好在迎宾馆中自费隔离,这几乎将他带来的钱全部用光了。
不过好在李舜臣的汉语不错,刚到港的时候,靠着给朝鲜商人当翻译,好歹是赚了一些钱,这才撑到了隔离结束。
等到三十天的隔离结束,他被人带到了市舶司中的一间公堂,一名吏员坐在桌案后面,审核他的入境申请。
李舜臣在桌案前坐下,负责审核外国人入境的吏员姓岳名伦,是从福州市舶司调过来,他看着李舜臣问道:
“朝鲜人?来我东南是为了什么?”
李舜臣立刻说道:“游学!”
岳伦在入境登记上写上了“游学”两个字,又抬头问道:
“在朝鲜的学历呢?”
“学历?”李舜臣疑惑的问道。
“就是功名。”
李舜臣立刻说道:“哦哦,没有考过功名。”
岳伦又问道:“私塾上过吗?能读写汉字吗?”
李舜臣立刻说道:“能读写!”
吏员在登记表的学历一栏写上了“识字”两个字,然后说道:
“身份背景,家中有没有人在朝鲜朝廷做官的?”
李舜臣全部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已经家道中落,岳伦在表上写了上了“低品文官之后”,然后说道:
“恭喜你,你可以入境了。”
这就结束了?
李舜臣本来以为东南的吏员也和朝鲜的一样,要走复杂的文书流程,还要敲诈索要贿赂的。
却没想到只是问了几个问题,就放自己入境了。
这个吏员又将一份印好的宣传页递给李舜臣说道:
“你们这些外国人只要不违反律法,我们东南上下不会对你们特别对待的。”
“这是你的暂时居住证明,等你入学了之后,再交给当地官府办理户籍。”
李舜臣连忙点头。
“这份册子上是南直隶地区几所学校,入学条件也都写在上面了。”
李舜臣看到上面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学校名字,连忙语气谦卑的问道:
“能不能请大人帮我参谋参谋,到底入哪所学校比较好啊?”
看到李舜臣这么客气,岳伦也对他心生好感。
朝鲜人本来就和汉人样貌差距不大,李舜臣的汉语还说的这么流利。
这段日子审理那些杂毛夷狄入境,都快把他审吐了!
而且比起那些心怀不轨的西方传教士,李舜臣是来东南求学的,自然更让人心生好感。
岳伦说道:“像你们这些家境普通的外国人,最好还是学一门技术,南京的天工书院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天工书院的学费比较贵,而且南京生活的成本也很高,你最好找一份工作勤工俭学。”
“而且对于外国人,天工书院只开设基本算学、博物学等基础课程,比较重要的课程需要有保荐人才能学习,你们这些外国人是没没资格学习的。”
李舜臣立刻点头,天工书院他早码头隔离的时候就有所耳闻,这是当年苏大都督在南京办的书院,现在苏松的新式纺织机,就是苏大都督在天工书院推广的。
这一次天工书院恢复招生,不少工坊主和匠人子弟都排队报名。
如此重要的书院,自然不可能随意对外国人开放。
能给外国人开放基础课程,已经说明大都督的宽宏大量了。
李舜臣摇头,他来大明是学习救国之道的,学技术救不了朝鲜国。
看到李舜臣摇头,岳伦继续说道:
“东南新军学堂,如今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南京的陆军学部和福州的水师学部,东南新军的将校都是出自这个学堂。”
李舜臣眼睛一亮,但是岳伦下一句话让他泄了气。
“新军学堂从不对外招生,只有加入东南新军并且立功的士卒,才能被推荐进入学堂进修,只要能成功结业,就可以提拔为军官。”
李舜臣想要学习救国之道,军校自然是最好的去向,却没想到想要在东南地区上军校这么难。
他不死心的问道:“敢问大人,我这样的外国人能从军吗?”
岳伦愣了一下说道:“这倒是没有限制,你可以去南京募兵点试试,如果测试合格应该可以吧,但是想要在军中立功可不容易啊。”
李舜臣点点头,从军也算是一条路了,早就听说东南新军待遇极好,如果从军也解决了生计问题,不用辛苦打工赚钱。
岳伦又说道:“苏州府的李时珍医学院,是东南最大的医科学院,就是读书的时间比较长,普通医科要学习一年才能毕业,就连最快的军医科也要半年才行。”
李舜臣再次摇头,学医更是救不了朝鲜,他来这里可不是为了当大夫的。
他又问道:“请问大人东南还有什么知名的学堂吗?”
岳伦说道:“除了这两个之外,各省还有吏员的培训学校,这些要参加吏员考试,户科兵科,漕粮水利这些科目还要加试实务,我看你也考不上。”
“这些都是公办的学堂,不过还有一些民办的学堂可以选择。”
“民办的?”
岳伦点头说道:“松江府的徐氏账房学堂,是如今苏松地区最好的培养账房先生的学堂了,如今一个好的账房先生,在苏松的工坊和商行里能一个月赚到二十两银子!”
“而且学会了账房技能,还可以参加户房的吏员考试,账房实务加试优秀,是可以择优录取的。”
二十两银子!
李舜臣的呼吸急促起来,这笔银子在朝鲜可是一笔巨款啊!
东南一个记账的,一个月就能挣二十两银子!
不愧是天朝上国啊!
“徐氏账房学堂是松江华亭徐二公子私人办学的,招生没有限制,但是学费很高,一期课程最少也要四个月,光是学费就要二十两银子,还不包含食宿。”
李舜臣全身上下都没有二十两银子,岳伦一句话就打消了李舜臣发财的念头。
“此外还有一些纺织和刺绣的培训班,你随便找份报纸都能看到招生简章,这种学堂都是私人开办的,但是鱼龙混杂,花了钱也学不到真本事的也不少,你眼睛擦亮一点。”
李舜臣连连点头,他问道:“大人,有没有学习新学的地方啊?”
岳伦抬起头看向李舜臣,却没想到这个外国人竟然是来东南学习新学的?
这段时间他审批入境的,要么是居心叵测的西洋夷,这些人要么是想要偷学东南的技术,要么是想要进入东南地区传教。
这些西洋夷也对各种学堂感兴趣,但是基本上都是对技术类的有兴趣,很少有人会询问新学。
别说是外国人了,就算是岳伦这样的吏员,也对新学提不起兴趣,在他心中看一看报纸上关于新学的科普文章就好了,真的研究什么新学,那都是读书人的事情。
可李舜臣这个外国人竟然要学新学?
岳伦虽然不觉得李舜臣能学会,还是说道:
“新学最好的学堂,自然是南京国子监了,大都督在南京的时候,每隔三天都会在南京国子监亲自讲解《三经新注》。”
李舜臣露出向往的表情,但是岳伦下一句话让他再次失望。
“南京国子监的入门门槛极高,通过吏员考试后,只有四级以上的吏员才有资格去学习。”
“此外明廷有举人以上功名的,也要通过大都督亲自出题的统一入学考试才能入监。”
“听说这还是捷径呢,等明年春天咱们东南也会开科举,只有考过科举的才能入国子监。”
“但是入国子监读书,能通过毕业考试的就可以授官了,这可要比我们吏强多了。”
李舜臣点头,朝鲜的体制和大明差不多,也是官吏殊途的。
岳伦说道:“现在在咱们东南,吏员也能转升为官,但那都是四级以上的吏员才有机会的,等我明年升四级吏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考国子监。”
李舜臣立刻说道:“在下只能祝愿大人考运昌隆了。”
岳伦咧嘴一笑,他对于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三级吏员的俸禄不低,足以养活一家。
大都督那些高深的新学理论,岳伦是看不懂了,现在他儿子已经开蒙识字,岳伦指望自己儿子能够读书,日后考入国子监光宗耀祖了。
“除了南京国子监之外,那就是东南的私立书院了。”
“这些书院原本是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而办的私塾,自从大都督的《三经新注》一出,很多书院都开设了新学的课程,就为了参加明年的科举。”
“其中最有名的几个书院,分别是泰州府的大儒颜先生办的泰州书院,苏州府归先生办的江南书院,以及浙江杭州府胡大人资助的安定书院,浙江衢州书院,福建延平书院和福州新学堂。”
李舜臣连忙将这些书院名字记下来。
岳伦说道:“这些书院也要考核的,有些书院学费也不菲,多少读书人钻研新学,就为了在明年的新学科举中夺魁呢。”
李舜臣刚刚火热的心又熄了,这么多东南本地的读书人都在卷,自己这个外国人能卷的过吗?
“好了,你可以入关了,记着不要生事,若是触发东南的律法,不仅仅要受罚,你们这些外国人受罚之后就要驱逐出境,明白了吗?”
李舜臣立刻点头说道:“明白明白!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不会惹事的!”
“下一个!”
等到李舜臣离开之后,一个留着散乱头发的倭人走了进来。
岳伦皱起眉头,他是福州人,生平自然是最厌恶倭寇了。
不过想到了自己的职责,岳伦只能忍着不适问道:
“姓名?”
“木下藤吉郎。”
“来东南的目的是?”
“奉家主的命令,想要和东南做生意购买鸟铳和火炮。”
“既然是做生意,在港口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入境?”
尖嘴猴腮的木下藤吉郎立刻说道:“吾之家主乃是尾张国大名织田公,乃是立志统一全国的霸主,此来贵地是要谈大买卖的!自然要面见苏大都督!”
要说这木下藤吉郎也是倒霉,他的船遭遇风暴偏离了航线,被沿海的渔民当做倭寇,最后被巡逻的水师俘虏,辗转送到了松江港。
木下藤吉郎好不容易证明了身份,又被隔离了一个月。
可织田信长如今只是倭国的一个大名,他提出要面见苏泽谈一笔“大生意”,自然被市舶司官员嗤之以鼻。
就算是倭王的使者,大都督都不一定会见,你一个倭国大名的使者什么身份?
无奈之下,木下藤吉郎只能提出入境请求,自己去南京找关系去见面见苏泽。
“学历?”
“?”
“能写能读汉字吗?”
木下藤吉郎说道:“能说汉语,不会读写。”
“那就是文盲。”
写上“文盲”之后,岳伦又道:
“在倭国的职位?”
“尾张国大名织田公麾下家臣。”
“有食邑封地吗?”
“还未曾有。”
“那就是倭国浪人。”
“来我东南的目的就是做生意是吧?”
木下藤吉郎的汉语并不流利,只能似懂非懂的点头。
岳伦也懒得和他废话,完成了手续之后说道:
“你等倭国浪人,只要遵守我东南的律法,也不会遭受不公平待遇。但是尔等要是触犯刑律,那就谁也救不了你了!”
“你的倭刀是管制刀具,要没收才能入境。”
要是普通倭国武士,此时已经暴跳如雷了,但是木下藤吉郎的脸皮在织田信长麾下是最厚的,也是最能忍的,他立刻说道:“多谢大人教导。”
木下藤吉郎拿着通关的文书,终于走出了市舶司衙门。
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都被苏州的繁华惊吓彻底震惊了。
感慨于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繁荣的城市,木下藤吉郎登上租赁的马车,向着南京城而去。
而李舜臣则苦着脸,作为苦逼的自费留学生,他先要在东南活下来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