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朱雀大道上,数支车队鱼贯而入,排列在第一位的是蒙古人。
这些蒙古男子大多穿着皮革制成的民族长袍,独特的帽子和款式展现出了蒙古男人的粗犷和豪放。
领头的几名蒙古人身骑高头大马,面容刚毅,神情寡淡,刚一出场就夺去了许多京城百姓的眼球。
虽然京城不同于城市,往来行商的外族人很多,但蒙古人的面孔依旧显得小众和陌生。
九成蒙古人都过着游牧的生活,跟随自己的部落生活。一直到南下侵占沿途城市之前,这些蒙古人都不会在城市里睡觉度日。
跟在这些人身后的,则是金国的车队。
金国相比于蒙古人的打扮更为华贵臃肿,少了几分野性。
不过这些特质在齐国的汉族百姓眼里并没有太多区别,直至其他小国的人马走入才有改变。
“那不就是常在京城里行商走动的大食国人吗?围着白色兜帽,牵着骆驼。”
“大食国的人都看腻了,不如东海的琉球国人。”
“脏兮兮的琉球国人同野人无异,还是南疆的巫族有特色。”
京城百姓在大道沿途众说纷纭,之所以这样形容,是因为那云滇王派来进贡朝拜的使团太过惊艳。
使团内的女子基本都是由年轻漂亮的女性组成,她们身上穿戴着大量造型精美的银饰,长裙上遍布着华美多姿的绣花。
走起路来,刺绣与银饰相互映衬闪烁,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群。
朱雀大街上繁华喧嚣,人潮涌动。
托这次万邦大会的福分,两旁都站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
渐渐地,数以百计的使团车队逐渐都开进了皇城前的偌大的空地,由本国使者高举国旗,按照入场顺序排列站立。
百官之前,各国使者依次拿着本国的宝物进献给女帝,以表诚心。
当然了,作为九州之主的大齐皇帝,女帝也会在这次万邦会上给予各国封号和回礼,彰显大齐的气度和国力。
“蒙古国可汗赠予大齐女帝的是汗血宝马五匹,金银锦缎二十箱,珍珠宝石十箱”
先前领队行走的几名蒙古汉子端举着双手,捧着一件白色丝织品,在传话太监的高声中步入皇位的高台前,对着珠帘内模糊不明的身影单膝下跪。
待那太监传报的礼品结束,为首的那人接话道:“为表大汗对齐国皇帝的尊敬,特命我等呈上班扎拉。”
此言一出,便引得金国使团内部生出了一阵骚动。
与蒙古人接壤临近的他们,自然清楚这东西的作用。
这些宽大多褶的缎子并没有太多的价值,但象征的意义却非同寻常,通常会被用在祭典仪式,或是被赠予亲友表达感情。
虽然只是礼节上的来往,但大齐与蒙古人走的亲近,自然让金国的使臣急的不行。
“清儿。”
皇台上的珠帘之内,许太后居高临下的俯视众生,她宽大的龙袍覆盖皇位,流线型的龙纹镶嵌在明亮的丝绸上,犹如古老的传说中的巨龙。
此刻的许太后,已恢复到了千古一帝的神态表情。
在蒙古人跪下去不久后,她就将视线转向了一旁的许清身上,问道:“你觉得我们齐国该如何处理?”
“既不用太过冷淡,也不用热情回应蒙古人和金国人想送东西,我们一视同仁,收着就行。只要在未来的战事中帮助孱弱的一方,建立两虎相斗的局面,齐国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许清所说的,是坐山观虎斗的建议。
有前身记忆的他,将蒙古人和金国都视作了敌手,但现在有篁岭关的尸毒存在,双方相当于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你这孩子,心思和城府都越来越深了。”
许太后螓首微抬,似是微微打量了一下许清片刻,随即就朝着门口候着的莲华君说道:“按清儿的意思办,将蒙古人的东西呈上来吧。”
“是。”
莲华君低头行礼,拨开垂帘的一角,现身在各国使团的视线里。
这些人万万没有想到,那传说中风华绝代的女帝身边,竟然连传话的女官都长得如此标致。
“圣人准了。”
下方的太监宫女闻言动身,从那蒙古使者手中接过白缎,在仔细勘测一遍,确认没有异常问题后,放在了莲华君的手上。
莲华君还未将这班扎拉呈入皇台的珠帘内,金国使团的使者就向前迈出两步,恭恭敬敬的向皇台行礼。
“尊敬的齐国皇帝,我们金国也有大礼要赠予您。”
虽然金国人的行为举止逾越了规矩,但这也合乎了许清计策。
他本意就是让两国倾尽全力,讨好齐国。
莲华君接到帐内许太后的意思,淡淡回应道:“贵使请讲。”
“我们金国所送的东西,并不只是一些金银财宝,稀奇古玩天子圣人应该知道,此次攻克上京城的军队,正是我金国的猛将。”
金国使者所说的事情,许清也有所耳闻。
虽然篁岭关封闭后,南北两地的接触和来往少了许多,但仍有许多跨海经商和跨河贸易的商贩带来消息。
辽国覆灭,上京城被金国大军攻入,所有的契丹贵族都在一夜之间沦为了奴隶。
听说最可怜的人,就是契丹的皇室。
“先前率兵攻入齐国领土的萧崇,已被我国的猛将一刀砍为两截。为解齐国之恨,吾皇特命我等千里迢迢,将那贼人的首级呈上。”
金国使者的话语,让在场众人都悚然一惊,哪怕是一旁的蒙古人,也一脸懵逼。
金国攻入上京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一直都没有萧崇的死讯传出。
现在看来,是金国刻意隐瞒了消息,赶在这次万邦会上向齐国示好,争取其的帮助。
原本有些寡淡,抱着吃瓜看戏想法的齐国群臣也露出了不一样的神色。
先前辽国大军攻破篁岭关,逼近京城的时候,几乎人人都把状态绷紧,生怕做了那亡国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