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八节 空运救巴丹
实际上,刚开始,华盛顿的这个决定确实已经作出来了。虽然马歇尔在元旦来电说:
“我们满怀希望,在马来屏障迅速部署占压倒优势的空中力量,将会切断婆罗洲以南的日本交通线,并使盟军能够在菲律宾南部发起进攻,”
但是,无论美国还是它的新盟国,暂时都没有船舶、兵员和飞机来实现这个计划。
就在最后关头,丘胖子提了一个馊主意,让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军事计划委员,把目光看向了中国的西南。
因为范哈儿曾经派出大量运输机前去挽救香港的英军,所以丘胖子认为,中国的西南军阀,可能还有大量更远程的飞机,可以对巴丹实行远程的航空补给。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妄加猜测,史汀生稍微让情报部门调查了一个数据,就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
“范哈儿从1938年开始搬迁原设在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制造厂,生产20座大型客机,加上原来隶属四川的第二飞机制造厂,这四年时间来,中国西南的几架飞机厂,总共生产了超过三千架的各型飞机,其中去年大型运输机的产量为120架,仅以这个数据保守估算,中**方起码拥有不低于三百架的大型运输机……”
“三百架大型运输机?”乍然听到这个消息,丘吉尔也被吓了一跳。
虽然知道现在的中国空军,是完全不下于日本空军的存在,日本开战以后最高的飞机年产量就达两千架,中国仅仅生产三千多架并不奇怪,但日本那基本是零式这样制造简单,机体较小的小型战斗机,中国这边却是整整三百架大型的运输机,那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就算是现在的大英帝国,如果按照真实保有量计算的话,恐怕也不过这个数据而已,那还是在美国补充支援了不少的结果。
但丘胖子在知道这个消息,不仅没有开始正视中国的实力,反而很是不甘的抱怨:
“早知道中国有这么强的空中力量,上次日军登陆荷属东印度的时候,就应该让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出空军拦截轰炸日军的登陆舰队。”
可惜,丘胖子也就这么说说,根本不可能改变历史。
“那么毫无疑问,不管什么代价,我们都必须说服中国人,让他们出动这批运输机,去给我们的巴丹运送补给!”罗斯福很肯定的作出了决定,他根本不去叹息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
联系老蒋进行谈判的工作,直接被交给了还滞留重庆的韦唯尔。
但是韦唯尔这个典型的约翰牛,又怎么会是一个合适的外交人选。
他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直接和范哈儿本人谈条件,就被老蒋拒绝了。
因为这个四国盟军总司令,竟然直接要求老蒋,马上派出所有运输机,从中国和仰光就近运输补给去支援麦克阿瑟。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要求,现在菲律宾的制空权,完全在日本掌握之下,而且从昆明出发,就损能过经停马来亚,飞抵巴丹半岛的话,也绝对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航空征程。
而老蒋还有一个不得不拒绝的原因,就是现在**各部也同样在使用着西南的大型运输机,数量不下几十架,如果抽调走了,马上就会对整个**的调动和联系产生不利影响。
三天之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军事计划委员会终于打消了向远东派遣救援运输舰队的各种设想,他在报告中说,那样做是完全不合理的。史汀生甚至沮丧地写道:
“人总是有死的时候。”
言下之意,让麦克阿瑟做好战败的准备吧。
收到了自己军方肯定无法援助的答复,罗斯福再一次提高了对中国空军运输机部队的关注。眼下唯一可能挽救巴丹半岛的,就只剩下中国的空军了。
他严格要求已经赶往重庆的史迪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方面同意派出运输机对巴丹半岛进行补给,哪怕是仅仅出动一半数量的运输机也行。
罗斯福同时还亲自致电老蒋和范哈儿,表达他对于运输机问题的关切。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到并没有像罗斯福想象的那么难以谈拢。
实际在罗斯福亲自致电范哈儿后,老范就立刻同意就中美合作对巴丹半岛进行空中补给,和史迪威进行了谈判。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阁下,中国空军非常乐意救助被困守在巴丹半岛的美军,这不仅是基于同盟国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我们中美两国的友谊,史迪威将军!”范哈儿笑着向对面的老朋友表示。
说到将军这个词的时候,还故意加重语气,以示调侃。
“呵呵,范司令,我也非常相信我们的友谊!”史迪威脸上满是笑容。
之前韦唯尔出面,中国政府一直不同意派遣运输机,现在自己这个美国“朋友”一出手,范哈儿立刻同意派遣飞机,他当然有理由自豪和开心了。
看着面前好像没有心急的史迪威,范哈儿只能心里苦笑。
他知道,这次出动大型运输机,远程补给巴丹的美军,肯定会让自己损失惨重。但是自己却又完全无法拒绝这么个要求,因为随着世界大战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的很多外来物资,已经变成完全依靠美国来供应了。甚至因为作为交战国的英法德等国大多已经筋疲力尽,没有更多的资产和物资来购买西南的商品,美国市场,也成为西南地区工业的最大出口对象。
如果这个时候范哈儿拒绝了美国人的要求,他完全可以想想,罗斯福为了巴丹半岛的那几万美军,会怎么样报复中国。
所以就算是为了中国自己,他也必须出动一批大型运输机。
而既然无法避免救援行动,就干脆有自己主动提出帮忙好了,那样还可以适当的谈谈条件,尽量挽回一下自己的损失。
但范哈儿随即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史迪威,我的朋友,你应该明白,我们的空军要出入日本空军占领了制空权的菲律宾,这可不同于我们的运输机出征香港,可以直接得到我们的战斗机护航,现在我们的任何一架运输机进入巴丹半岛上空,都有被日军战斗机击落的风险,所以在出动运输机之前,我们必须商量好空中护航计划,不然,就算我们能进行一次两次补给,等我们的飞机都被日军击落后,巴丹半岛的盟军,还是难免要遭受补给断绝的。”
“这个当然,这个当然……”史迪威也开始正色起来。
美国也许和英国人一样以自己为优先,但基本不会拉人来当挡箭牌自己后撤,至于这次的飞机补给,更是关系到巴丹几万美军的生死存亡,他们更不会掉以轻心。就算范哈儿不说,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为运输机创造一个安全的空中走廊。
“好,不过史迪威,我的朋友,现在我们可以抽调的运输机最多只有三十架。虽然还可以强行征用其他军队的飞机,但那样肯定会引来部分人士,也会造成前线的某些实力空虚,这样对于中**队对抗日军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希望美军能够在其他方面,对中**队进行补偿……”
范哈儿张开嘴,露出那大大的白牙。
既然自己出手了,那肯定也少不得要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身上,咬下一大块肉来。
史迪威对于范哈儿的狮子大开口完全不担心,他在来到重庆之前,就从罗斯福那儿,得到了充足的授权,可以确保足够满足范哈儿的要求。
所以即便是范哈儿确实提了好些物资要求,甚至连美国编制中的重型装甲师也要了一个,史迪威都是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
这样一来,范哈儿和史迪威算是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协议。
得到史迪威肯定答复的罗斯福,立刻指示马歇尔,让他和丘胖子交涉,命令韦唯尔不惜一切代价,在短期内建立一个安全的巴丹走廊,确保中国运输机能过安全通过日军的空中封锁,进入巴丹进行补给。
对于中**队的补偿问题,则直接交给艾森豪威尔的物资委员会负责。
区区一个重装师,对于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军和武装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随手抽出的一根毫毛而已,完全能够轻松应下。
而随后进行的巴丹救援行动,绝对是一次空前的盟国海陆空三军合作行动。
由于巴丹的美军,直接关系到美国在东南亚的武装力量存在,所以掌控着亚洲盟**队物资补给的美军,可是狠了心的给其他各国盟军提要求。
作为四国盟军名义最高司令的韦唯尔,甚至都无法真正调动下面的军队。但人在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却是通过美国的物资委员会,高效的对东南亚盟军,下达了调度命令。
范哈儿从西南联盟和**东部战场抽调了总共一百八十架的大型运输机,让工程师对它们进行快速的改装以后,就直接从昆明飞往仰光这个盟军在印支半岛最大补给港口,随后直飞马来亚附近的盟军基地进行补给,并在中英两国空军的护航下,前往巴丹半岛进行物资补给。
途中,这支运输机编队还受到了荷兰空军和中美两国海军航空兵的护航,直到进行一番冒险突防,顺利抵达巴丹。
第一次突防行动,也许是因为日军没有准备,整整一百八十架运输机,除了一架因为长途飞行机械故障坠毁外,其他飞机竟然全都安全的完成了行动。第一波运输到巴丹的,除了大量物资外,最主要的还是整整一千五百名的新兵。
这些不断补充的新兵,才是让巴丹继续战斗下去的最大保障。
“上帝保佑美国!”麦克阿瑟对于援军的到来激动万分。
天知道,虽然国内几次对他保证援军肯定回来,但是麦克阿瑟出于一个军人的直觉,却绝对美国根本不可能在派出援军了。而现在真正的一千多新兵出现在自己面前时,这个骄傲的将军,立刻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
“立刻发电报给那位出飞机的中国将军,向他表达我和巴丹几万美军士兵的最高敬意……”
当飞机顺利搭载几百名伤兵返回,编队顺利完成补给的消息一传到华盛顿,作战指挥室中立刻欢声一片。
麦克阿瑟将军已经得到了肯定的保证,盟军将尽一切努力运来增援部队。这是巴丹岛收听到的西海岸广播电台广播的消息:
“援军已经在途中,我们必须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麦克阿瑟在一月十日视察阿布凯防线的时候,也很有把握地向一群军官作了保证。他回到科雷吉多尔岛的时候,非常乐观地告诉奎松总统,他可以将巴丹和科雷吉多尔岛守住几个月,这是他第一次视察前线。
确实,以老麦的才华,如果来自仰光的补给能够源源不绝,那坚守巴丹,确实没有问题。起码坚守几个月,那是肯定没问题的。
巴丹困局一解,罗斯福也有心思处理其他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了。
他在国情咨文中公布了他为“胜利规划”制订的庞大的生产指标,使公众更有了盼头。总统实际上已经决定将下一年的飞机、弹药和坦克的产量翻一番,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比弗布鲁克勋爵和他的一批专家的努力结果。
总统挥笔开列了一大堆数字,很有把握地对身边疑虑重重的助手们说:
“哦,只要搞生产的人真正卖劲,这些产量是可以达到的。”
一月六日,他向国会联席会议发表讲话,决定让美国的工业部门进行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军火生产,他要求第一年生产四万五千架飞机,四万五千辆坦克,二万门高射炮和八百万吨新船舶。
“这些数字和一大批其他武器的产量数字,将使日本人和纳粹分子好好想一想他们的成就有多大……”罗斯福对满座愕然的政治家们说。
这些数字象征着美国在一场“无时不在渗入我们生活”的总体战争中,对打败敌人和在生产上超过敌人所作的全面贡献。
温斯顿?丘吉尔深信英美会谈已经成功地使美国战时生产进入**,他在佛罗里达度假一个星期,一月十一日返回华盛顿,继续进行阿卡迪亚会议。
马歇尔提议,在华盛顿成立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协调战争中的军事指挥,这个建议迅速得到批准。这个机构中的英国方面将由陆军元帅迪尔率领,他将与新成立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联系。
随着亚洲的巴丹问题得到解决,两国自然而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欧洲身上。然而,英国人和美国人除了一致同意派遣美国部队守卫冰岛和爱尔兰以外,在调和双方互相冲突的行动计划要求方面没有取得进展。
限制因素是船舶运输力量不足。计划人员警告说,这个限制因素排除了执行这些行动计划中的一项或者同时最多不过两项的可能性。丘吉尔却说船舶不足是一个要命的因素,由于面临这个因素,丘吉尔提出的九万人的英美部队在北非大规模登陆的“体育家”计划不得不搁置起来。
保障大西洋上护航运输船队的航行反而成了当务之急,这些护航运输船队运送的是英国和俄国继续作战所必不可少的供应品,它们随时要同德国潜艇作战。首相反复强调,这是一个在太平洋上“处于守势”的时期。他估计海上堡垒新加坡守得住,希望将人力物力集中用于美英荷澳联军防卫马来屏障和荷属东印度。
为了安抚澳大利亚政府——当隆美尔正通过昔兰尼加向开罗发动新的攻势的时候,这个政府扬言要撤回在埃及的三个师——丘吉尔说服罗斯福总统同意向太平洋彼岸派遣两万名美国士兵,并且答应如果日本继续进攻,另外五万名可随时驶离西海岸。
船舶是英美战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认识了这一点,于是努力提高美国造船厂的造船能力。这将是这场伟大的生产战争中最关键的战斗,罗斯福在宣布进行这场战争的时候,建立了以唐纳德?纳尔逊为首的战时生产局。这位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前副董事长是一位活跃的密苏里人,他凭着在供应生产局的经验,很快将战时生产局建成为效率卓著的机构。他就职后仅仅几个星期,战时生产局就使美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它颁布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禁止生产三百种消费品,从烘蛋奶饼用的铁模到牙膏、听装啤酒和汽车。从那以后,金属品的供应要优先保证战争的需要。美国各地的工厂,都从制造玩具和烘面包器转为制造枪炮和子弹。
当美国的工业部门按照“胜利规划”轰轰烈烈地开展生产的时候,美国人明显地有了信心,他们知道,尽管日本在最初的猛烈进攻中赢得了多么大的胜利,最终它将被打败,因为美国的工业力量将比日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