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政体虽然多处效仿大明,但是也依然留存着许多部落习俗。笔神阁 bishenge.com黄台吉解决了四大贝勒共治的多头政治之后,就开始着手建立中央集权的政体,并仿效中原王朝设立六部管理国内大小事务,从而转变天命时代诸贝勒议政的部族传统。
这一点从其改元崇德以来,把临朝听政的地方从东路的大政殿转移到中路的崇政殿,即可见一斑。努尔哈赤所建的大政殿,按照满语的意思应当叫做大衙门,与其说大政殿是努尔哈赤临朝听政的地方,倒不如说这里是努尔哈赤办理公事的官署。
因此大政殿议事,其实更着重于一个议字,诸贝勒、诸大臣在大政殿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对国家大政形成公论,而一旦形成了公论,即便是汗王本人也无权否定。
但是崇政殿则不同,这里就是黄台吉临朝听政处理国事的所在,一切大小事务的最后决断权力都在于黄台吉一人手中,诸贝勒、诸大臣在未得到黄台吉的允许之前,连发表意见的权力都没有。
所以,崇德改元之后,大政殿基本就被荒废了,一年开不了几次门。国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决断于崇政殿。这种政治体制上的变革,有效的加强了黄台吉手中的权力。但是这同样也使得黄台吉把精力浪费在了许多琐碎的小事上面,令其精疲力竭,难以面面俱到。
黄台吉今日所做的一切,其实明太祖朱元璋都干过,但黄台吉不及朱元璋多矣,毕竟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前,曾经在底层沉浮了几十年,对于官僚基层的弊端可谓是了如指掌。而黄台吉不仅没有朱元璋的阅历,作为边疆少数民族的出身,更是让他难以对中原的官僚体制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因此黄台吉对于后金的政治改革,只能是一边学*明,一边摸索修改,从而找出一条适合于满人治理国家的道路来。应该来说,在范永斗逃跑之前,满清的国势还是鲜花着锦,不管谁来看,这都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兴强国。
但是当范永斗逃跑之后,黄台吉所建立的这套体制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由于一切权力都集中到了黄台吉手中,因此下面的人遇到这样的大事都不敢负责,只会把问题上交,等待黄台吉做出一个决定。
英俄尔岱虽然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怀有私心,但他在程序上却并没有犯错。自崇德改元以来,黄台吉一直在给大小贝勒和八旗重臣们立规矩,就连牛录章京管理本牛录事务,如果没有向刑部汇报,都要对其进行处罚,更何况是范永斗逃亡这等大事了。
而黄台吉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天分,还不足以让他无师自通的了解什么叫做货币战争,什么叫做金融危机。因此在大清元和股市双双下挫时,黄台吉的第一反应和户部的官员没什么区别,先捂住金银和物资,不能拿它们去兑换不值钱的纸张。
但是当沈阳的市面上开始萧条起来,商户们纷纷关门结业,中下阶层的八旗家庭变的一贫如洗,人人怨气满腹时,他此时又有些醒悟了过来,拒绝兑换大清元将直接损害到他的声誉,和动摇满清的根基,八旗子弟对于这个国家的忠诚。
这令他不得不召集诸贝勒和六部满汉重臣在崇政殿进行商议,讨论如何应对此事。这几天的大清元贬值,除了一些有内幕消息的贝勒和大臣之外,一些小贝勒和大臣们也纷纷中了招。事实上他们本来是不亏损的,但是因为没有渠道把股市中获利的大清元换成金银、大明元或是物资,使得他们只能看着自己的财富打了水漂。
因此在黄台吉召集众人开会时,这些损失惨重的贝勒和大臣们首先就将矛头对准了户部,认为这都是户部停止兑换大清元造成的恶果。户部承政英俄尔岱既不能在事前监管好银行,事后又应对失措,应当予以重罚。
对于这些怨气满腹的贝勒和大臣们,就连黄台吉也难以阻止,他只能好言安抚了一番,然后说道:“今日我们只讨论如何解决市面萧条、大清元贬值和股票暴跌的问题,至于责任问题,今日暂时不讨论。英俄尔岱,你是户部承政,这些天也应该对事件有所了解了,你先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英俄尔岱倒也不是白得了理财能臣的称号,他这些日子里东奔西走,又不断的找人谈话,总算是明白了大清究竟面临了一个什么问题。
因此,见黄台吉询问后,便先告了一声罪,才斟词酌句的说道:“臣惭愧,虽然这些日子查找了许多典籍,也询问了许多商人,但是对于我大清面临的问题,依然还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并未全然掌握。
就目前来看,我大清面临的问题和受到自然灾害时遇到的问题并不类似。虽然看起来症状倒是很相似,市面上的商铺纷纷关门,物价飞涨到普通百姓难以忍受。
但是我们现在手中的物资其实并不匮乏,特别是粮食完全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唯一的问题是百姓买不起,因为他们手中没有钱,确切的说是没有除了大清元之外的钱。
因为各家商户都不肯收取大清元,这就使得百姓手中的大清元变成了废纸。在范永斗逃亡之前,大清元和大明元的官方兑换比是1:1,民间兑换比是0.85:1。
但是到了今日,两种纸币之间的兑换比已经破了1:12,而且还没有人愿意兑换。在昨天,沈阳城七百多家商铺关门歇业的超过五成,剩下开张的商铺大约只有近三成愿意收用大清元。
不过到了今日早上,关门歇业的商铺超过了七成,已经再无一家愿意收取大清元。
这样的景象,倒是和南方曾经出现过的钱荒颇为类似。简单的来说就是,大清元和大明宝钞一样,不为民众所接受,大家只认金银铜等三货,但是我国国内的三货数目难以支撑起国内的贸易,这就使得百物腾贵。
所以,国家开仓放粮,实际上并不能治本,只有重新理清货币体系,才能够把物价稳定下来。
但是,如果彻底退回三货时代,那么就意味着所有的大清元纸币沦为废纸。之前众人用真金白银换取的大清元,通过户部下发的以大清元计算的俸禄和赏赐,贸易公司向边民和蒙古诸部购买人参、皮革等物资花费的大清元,我们究竟要不要回收?
如果要回收,国库恐怕没有这么多三货,只能用储备的各类物资相抵。如果不回收,臣担心这些人会将怨愤指向朝廷。”
用物资相抵,黄台吉想都不愿意去想。把自己积攒下来的物资变成一堆废纸,再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大清又要拿什么去抗衡。更何况,这些物资都是他准备用来打一场大仗的,错过了这一次,他难道又要等上三、四年吗,人生能有几个三、四年。
当然,直接作废所有的大清元,这恐怕也是不成的。别说外藩蒙古诸部会怎么想,就是今日在殿内的这些贝勒、大臣们估计都要对自己有怨言了。
毕竟,这相当于成了他用一叠废纸,换取了八旗上下和外藩蒙古手中的财物。虽说这是范永斗进行的操作,但是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装在了他的口袋里,他想不认账也是不成的。
黄台吉沉思了许久,方才对着英俄尔岱问道:“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能不能恢复百姓对*元的信任,或者勒令沈阳商铺必须接受大清元?”
英俄尔岱心里叹了口气,在他看来,作废大清元其实是最为可行的法子。毕竟除了范永斗之外,户部没人能搞得清这纸币究竟是如何变成市场上流通的钱的。
但是这么做,相当于是让大清的财政体系推到重来,朝廷要么丧失信用,要么丧失数年积蓄,两者必居其一。不管是黄台吉还是满蒙亲贵们,都是不愿意忍受这样痛苦的割肉止损的。
可若是用其他的办法,英俄尔岱却是全然没有把握,因为他也不知道大家还会不会恢复对大清元的信心。
不过既然汗王问起,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强制商户接受大清元并不可取,除了让这些商户们倾家荡产之外,并不能够保住大清元的信用。
要想维持住百姓对*元的信心,必须让大清元能够在市场上流动起来。只有让商户能够用大清元购买到足够的物资,商户们才会愿意接受大清元。
而沈阳市面的茶、盐、酱、醋、各色棉布、绸缎、瓷器等七成以上的货物,均来自于四海贸易公司。只有让他们接受大清元,市场上才能稳定下来。
在这之前,我们得首先制止大清元继续贬值,防止整个纸币体系崩溃。这又要抛出一部分国库储备的物资…还请汗王圣裁。”
虽然英俄尔岱没有明说,但是想要让四海贸易公司接受大清元,必然是要先恢复同对方的兑换业务。否则一家大明的贸易公司,又怎么可能为大清出力呢。
也就是说,黄台吉还是得拿出真金白银去换回一堆废纸,这可真是无解的难题。就在殿内人人屏息,等待黄台吉的决定时,豪格突然杀气腾腾的说道:“为什么不派兵接管了四海贸易公司的库房,他们在我们的地面上,收不收大清元,自然该我们说了算。”
岳托和阿济格立刻发声支持道:“豪格贝勒说的是,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难道还能拿真金白银去换一堆废纸?先把明人的物资借来填了这个坑再说。”
有这两人出声,殿内的贝勒、大臣们也纷纷响应了起来,英俄尔岱顿时大惊失色的说道:“不可,我们最多也就是扣住了四海贸易公司在沈阳和营口的货物。可要是中断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我国百姓的日常用度就更匮乏了…”
不过黄台吉对于豪格的提议却是极为动心,他对着英俄尔岱说道:“那倒也不尽然,我们总要先过了眼下的难关,再谈什么日后。
再说了,我们当初跟随父汗在赫图阿拉,什么苦日子没有过过。难不成同大明切断了贸易往来,我们就不过日子了?没有这种说法。
当然,我们毕竟不是梁山泊的好汉,这借用物资归借用物资,这借条还是要打的,不可仗着兵势去强抢人家的。豪格,你可愿意去四海公司走这一趟?”
一向喜好在父汗面前表现的豪格,今日却谦虚的退让道:“孩儿带兵冲阵不敢落于人后,但是这上门借东西,孩儿向来不通交际,恐怕坏了汗阿玛的名声,请汗阿玛选派贤能为好。”
黄台吉想了想,便对着多尔衮说道:“睿亲王,你向来机敏,这差事便交给你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