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云冰冷的的眼神让胡北山和王凯心惊胆颤。
“武礼,把录音传到我的手机上。”刘晓云没有回头,依然死死的盯着王凯。
“好的!”悠闲坐在座位上的武礼这个时候还是很仗义的。
听到刘晓云要武礼把录音传到自己手机上,胡北山和王凯大惊失色,知道这次的事情弄大了。
刘家在整个翼州市,甚至直隶省都是数得着的大家族,如果这件事被刘家长辈知道,王家这样的小家族根本就承受不起他们的怒火。
“晓云,不要,我。”王凯惊慌之下,向刘晓云这里紧走两步,想要解释。
“锵!”的一声,一直缠绕在刘晓云腰间的软剑终于还是被她拔了出来,剑尖如毒蛇吐信般在王凯的脖颈前颤动,吓得他连连后退,最后脚下一软,瘫倒在地上。
“刘晓云,你要干什么?”胡北山急忙跑过来,将王凯扶起。
“哼!”刘晓云眼神冰冷无比,用左手将手机中武礼传来的录音发了出去。
胡北山知道完了,想要在说些什么,但是最后也只是瞪了一眼武礼,然后无奈的扶着王凯离开了教室。这期间没有任何人去理会或阻止他们。
其实,平时追求刘晓云的人大有人在,她也早已经习惯,但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愤怒。也许是因为王凯的太过卑鄙,也许是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到了武礼,她只知道自己现在的心很乱。
看到武礼驳斥老师,刘晓云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拔剑相向,整个高三六班所有的学生都惊呆了,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就这样,一节课没有任何人说话,除了武礼毫不受影响的继续写着自己的稿子,其他人都坐立不安,煎熬的等待下课。
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六班的学生如同获得大赦般冲出了教室,窒息感让他们不愿再在这个教室中待上哪怕半秒钟,最少是现在,他们是这样想的。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武礼和刘晓云安静地坐着。
“对不起!是我连累你了。”刘晓云没有回头,声音有些哭音。
“没事!”武礼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淡淡的应了一声。
刘晓云这两天的反常表现,他都看在眼中,毕竟他真实的年龄早已经过了而立。恋爱,结婚他都经历过,少女怀春是什么样子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可是武礼对她没有半点想法,也不想伤害她。不是他多么的君子,而是……
以为不能给与什么,所以武礼对待刘晓云只能是平淡,冷漠,甚至装傻。
听到武礼略显冷漠的回答,刘晓云沉默了一会,然后跑出了教室,几滴晶莹的泪水洒落在空中。
“现在播放一条公告:高三历史老师胡北山因为品行不端,打压学生,有违师德,现经学校研究,予以开除处理。高三学生王凯贿赂老师,欺凌同学,严重违反学校纪律,予以开除处理。”
学校广播突然响起,而且还是如此劲爆的消息,顿时整个校园都震动了。而高三六班的学生则是震惊于刘晓云的背景,只不过几十分钟的时间,一名老师和一名学生就被扫地出门了,甚至连理由都只一笔带过。
随后的两节课都很平静,老师们只是来发放试卷,然后开始讲解难点,似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直到第四节课,语文老师张燕笑嘻嘻的来到教室,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诗—月下独酌。
“这首诗是咱们班武礼同学本次试卷中的诗词作品,可以说这是一首能够流传千古的诗作。我们几个老师读后都自愧不如……”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向武礼,他们都知道武礼的文笔不错,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写出连老师都推崇备至的作品来。
武礼抬头看了一眼,对张燕老师笑了笑,然后又低下了头,继续着自己的事情。说起来,武礼真的不想来学校,因为这很影响他去做自己的事情。更何况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还不怎么成熟的“小孩子”,真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代沟啊!
随后张燕又将《白杨礼赞》朗读了一遍,再次震惊了讲台下面的一群“小朋友”们。
中午,武礼来到办公室,发现高老师并不在,只有语文组的组长周炳辰老师笑着向他招手。
“周老师好!”
“呵呵,来坐。”周炳辰示意武礼坐下。然后才说道:“是我让高老师通知你过来的,只是有一些事情想问问。”
“周老师请说!”武礼也很好奇这位周老先生为什么找自己。
“是这样,听说你写的小说要出版了?”
“是的。”
“好啊,太好了,这样一来,条件具备了!”周炳辰似乎很兴奋。
“周老,您这是?”武礼更加疑惑。
周炳辰押了口茶水,才慢悠悠的说:“你先不要着急,我还有几个问题。第一,你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偏科很严重,想要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很难对不对?”
武礼点头承认。
“第二,你想不想上大学?中华帝国的几所顶尖学府?”
“当然!有谁不想吗?”有些好笑的回答。
周炳辰也笑了,又接着问道:“第三,你对于现在的课程,还有学习环境是否满意?”
武礼一愣,不过还是坦言说道:“并不怎么满意。我除了写作,其他的东西我并不喜欢,也学不进去。所以现在在学校的生活,让我感到很郁闷,经常会打扰到我计划。”
“果然如此!”周炳辰微微笑着,然后说道:“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轻松地过完这最后一年的高中生活,而且还能被全国顶级学府录取,你愿意试一试吗?”
“有这种好事?”武礼惊喜的站了起来。
“当然有,不过能不能实现,这需要你自己的实力。”周炳辰又喝一口茶水后继续说道:“听说过科举考试吗?”
“额!?”武礼无语的点了点头,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不一样,但科举制度依然曾经出现过。
“我说的不是已经废除了200年的科举考试,而是最近几个月教育总署推出的‘新科举’。”周炳辰忙解释道。
“啊?最近?新科举?我没有听说啊!”武礼震惊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世界的中华帝国竟然又要进行科举考试。
“你竟然不知道?难道你不看新闻?”周炳辰这次却被惊到了,像看怪物一样的打量武礼。
“最近忙着写小说,所以……”武礼挠着头皮,又一次开始装嫩。
“你还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伙,那我就跟你说说。”周炳辰无语的叹了一口气:“所谓的新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选拔官员,它是为了促进中华文学的传承和发扬。考试的内容不再是什么经意和策论,而是诗、词、赋。这个考试计划三年举行一届,面对的对象是全国所有的高中生。当然,参加新科举考试也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
“条件就是要出版过作品或者发表过诗词。当然如果是诗词的话最受需要发表3篇。”
听到这个条件,武礼表情一松。怪不得周炳辰老先生会问自己小说出版的问题。
“新科举考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作乡考,以地区市为单位,要在全市范围内选出前五名。其中第一名被称作乡元;第二阶段则是各个地区市的前五名共聚省会,称为省试。省试的前十名能够进入下一阶段州试。而省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三阶段就是州试,中华九州再次录取前三名,共二十七人进行最后一阶段的殿试。而这二十七人则会成为第一届新科举的进士。当然,各州的第一名也有称谓,称之为会元;最后的殿试将会在中华帝国皇宫的太和殿举行,皇帝陛下亲自参与监考。最终排列名次后,二十七人分成三等。一甲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七人赐进士及第。三甲十七人赐同进士出身。”
“考中状元又当不了官,有什么意义?”武礼疑惑。
“皇帝陛下倒是想封官,你认为内阁和议会会同意吗?”周炳辰被武礼问的相当无语。
“那有什么好处,费这么大劲就是为了得到进入顶级学府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