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

    晨曦的光辉洒落在紫禁城的红墙朱瓦上。金水桥前静悄悄的。

    奉天门下文武百官伫立。监察御史整顿着早朝的纪律。城楼下锦衣卫大汉将军林列,锦旗招展。

    张昭并非第一次参加大朝会。之前鞑靼使臣来的时候他就参加过一次。

    穿着绯袍官服,头戴乌纱帽,安静的站在武班之中。

    稍后,净鞭三响起来。弘治皇帝的仪仗出现。

    张昭跟着阁臣们向弘治皇帝叩拜行礼。

    “平身!”

    张昭的位置距离弘治皇帝还是比较近的。话说他年纪虽只有十八岁,但以他在弘治皇帝面前的地位,外加手握雄兵,武班中除开几个都督,谁敢站在他前面?

    明朝的朝会班次,皇帝身边有司礼监、近臣,下来就是大学士。明朝惯例是三人,位居于百官之首。文左武右,分列两班。

    注意,大学士下来的文臣,不是六部方阵。而是翰林院。神奇不神奇?这就是大明的词臣们!储相那不是白叫的。

    武臣这边,站在张昭前面的是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镇远侯顾溥、武安侯郑英。保国公朱晖照例请假。他没脸来。接下来就是新秦伯张昭。

    换言之,张昭位列大明武勋集团中的第五位。按照昨天礼部侍郎焦芳、柳渊他们商业互吹的说法,张昭接替保国公朱晖,领右军都督府都督是迟早的事。

    早朝依次进行着。

    明代的早朝到弘治年间,早就是摆设。属于认认真真走形式。奏事的内容,弘治皇帝是照例处置。

    充当朝会背景工具人的张昭心里双眼无神,心里想着城楼上的声音有点小。没有扩音设备啊!

    听闻洪武年间,这种朝会在刮风下雨时还要办,准许朝臣们带斗笠。现在是盛夏,清晨参加早朝还好。要是冬天,这可真就够要命的。他在得到爵位面圣时,向弘治皇帝把早朝辞掉正确无比。

    话说,电视剧里面总是拍大朝会在宫殿里面,这有点假啊!其实,挪到宫殿里面开会不好吗?

    弘治皇帝天天在城楼上吹风,早逝跟这个有没有关系?这属于越勤政死的越快。

    张昭思维发散之时,朝会的流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同时,别人也在观察着他。

    首辅刘健奏事结束,回到班列中。视线斜着看过去,正好看到张昭神游天外的表情。心里禁不住叹口气。

    他十八岁时再做什么呢?

    本来谢于乔“甩锅”给张昭,这件事难度是非常高的。至少如果按照赔礼道歉的路数,鞑靼人这份协议不会签的这么痛快。张昭直接把鞑靼使团猛揍一顿,事情就谈下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别管报纸上怎么骂张昭的操作,他这个首辅心里还是有数的。这是对国家有利的做法。

    谢迁一直在闭目养神。他在等早朝的流程走到他这里。当日“甩锅”给张昭是他的提议。那张昭把事情做的好,自然还得他来做做总结。心里不痛快啊!

    他对张昭的意见,起先是张昭进东宫,把东宫太子给带歪,他有针对的意思。现在则是因为张昭蹿起来太快,大明不再需要另外一个英国公张辅。

    这是文官和武勋之间的争斗。

    礼部尚书张升看着斜前方的张昭,心中愤懑、不满。

    按照他“不平则鸣”的个性,张昭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早就想弹劾,奈何因为张昭的权势,不得不稍做退让。然而,张昭在御前骂他“软骨头”,让他极其的不满。


    最近论道报上骂张昭的文章,有几篇是他捉刀的。但舆论竟然就这样翻过去。真理报阻塞言路!要查。

    兵部尚书刘大夏沉稳的站在班列中,须发皆白。

    他历任两广总督调兵部,心性自非常人可比。他对张昭鞭挞鞑靼使团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对张昭即将收获赞誉不赞同。焉知,这日后不会成为两国再次交战的导火索。他并不想再起刀兵。

    自上任兵部以来,他面临的情况,触目惊心啊!大明到底还有多少能战之兵?搞不好就只有京中这三四万精锐,再加上九边的边军,总计在十万左右。

    偌大的国家,这点战兵如何能行?

    …

    李东阳奏事完毕,谢迁闪出来,启奏道:“陛下,鞑靼使臣来京多日。就互市商谈,今已经协商完毕。请陛下赐予文书,遣鞑靼使臣北归,早日开市。”

    弘治皇帝道:“准奏。”

    锦衣卫大汉将军齐声高呼,传递弘治皇帝的口谕。奉天门城楼下群臣寂静。气氛庄严。

    鞑靼使臣图鲁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上前来,叩拜道:“外臣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这要是张昭揍鞑靼使团之前,这跪拜是不要想了。鞑靼可是压着弘治朝打了十几年,就中间被王越弄了一次。

    礼部官员把互市的条约拿来,用托盘装着,铺着黄色的绸缎,卷成卷轴。由首辅刘健签名,加盖宝玺。

    图鲁跪在地上,接过条约,叩首行礼,“谢大明皇帝陛下恩典。外臣告退。”

    开市,确实是明朝对北虏的恩典。历史上写的明明白白,往往鞑靼人寇边取胜后,会要求明朝开市。而明王朝通常会对接受封号的鞑靼部落开市。

    这时,司礼太监陈宽拿着拂尘上前两步,尖着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秦伯张昭忠勤为国…,赐飞鱼服,提督新军营,兼掌后军都督府。钦此。”

    张昭本来在魂游天外,当着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工具人。不想,突然被陈太监点名。

    他走出来,叩谢道:“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心里还是有点懵。

    今天早朝本来是没他的事,但弘治皇帝却“突然”封赏他,直接把昨天在酒楼里和焦芳他们商业互吹的话给实现。他现在成了后军都督府都督。成为明朝武勋中最顶尖的五人,名与实符。

    说是突然,其实按照早朝的流程,这绝对是早就准备好的。只是内阁那边李东阳并没有给他通气。

    正常情况下,这个封赏应该是要到八月份,也就是确定和鞑靼的互市贸易开始后,这功劳才算落实。对此,他除了说一句“皇恩浩荡”,还能说什么呢?

    …

    奉天门下,文武百官两千余人看着城楼下,百官正中接旨的张昭。

    今天的大朝会是宣示给鞑靼使臣看的,也是对互市谈判做一个收尾。而弘治皇帝的赏赐张昭:飞鱼服、后军都督,将近日在张昭身上的争论做了一个结论。

    同时,也展示出弘治皇帝某种重要的政z倾向:张昭鞭挞鞑靼使臣,做的没错。

    张昭行礼后,站起来从小太监手中接过圣旨。盛夏的朝阳正刺破云层,照落在他身上。

    …

    …

    “十五年,鞑靼使来京,纵马杀人。大学士刘健等以昭总领与鞑靼贸易事,议遣昭审案。昭直入驿馆,斥虏使,搜杀人者至顺天府归案,虏使惭,但叩首请罪。时人议之,诽之。然京中百姓俱言昭之功。其时,民心如是乎?帝以昭有功。赐飞鱼服,兼掌后军都督府事。其势乃成。”

    ——《明史》,张昭传。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  
相关:  奋斗在红楼  我来做明帝  从歌手开始的人生  重生之世家子弟  恰我少年时  神豪从系统抽奖开始    洛克王国之生命征程  万古第一神  我在秦朝当神棍  山河长生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明帝国的崛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62s 2.3957MB

搜"明帝国的崛起"
360搜"明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