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因为道路的崎岖和交通工具的落后,感觉就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不过再长的路终有尽头,总算是到了九曲乡的乡镇上,和夏明茉两人告别后,杨峥苏小曼又颠簸了十几分钟,到达了目的地“靠山村”。
三叔把他们放到村头,便又去菜园忙自己的事情了,临走时,苏小曼招呼三叔晚上一定要去家里吃饭,三叔满口答应,点头如捣蒜。
苏小曼原来的家在村东头,算是比较靠前,但因为房子年久失修,没法住人,后来由苏小曼寄回来的钱,在村里的最西头,也就是靠山村的山脚下,盖起了三间瓦房,三间瓦房虽然与村子里的坯房相比,要门面排场的多,但是露着红砖的房子,仍旧显示着家中的贫困。
踏进篱笆扎成的院子,栓在一边的黄狗汪汪了两声。
知道有人登门,苏父跛着脚,从屋里出来。
“爹...”苏小曼唤了一声。
苏父赶紧迎过来,上下打量一番自己的女儿,然后看到身后的杨峥,热情的说:“小云,这是...”
“哦,爹,这是我朋友,陪我一块回来的。”
苏父闻言,一张褶皱的老脸上平添了许多喜色,一把扶住杨峥的胳膊,就往屋里请。
杨峥突然感觉重又见到了他那个时代的人,这不像是到了苏小曼家,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屋内陈设并不多,简单的几件家具,不大的方桌,苏母躺在里屋的床上,见到自己女儿领回来的人,也是赶紧的打招呼,嘘寒问暖。
坐定后,苏父泡上了平时不舍得喝的茶叶,话题一直在杨峥身上打转转。
苏小曼就在一旁给杨峥解围,她知道杨峥说话不太利索,不过从现场情况来看,杨峥倒是少有的对答如流。
“小杨你是做什么的啊?”苏父问。
“当兵。”杨峥答。
“不错不错,看你的身板,和走路像个当兵的。”苏父赞许道。
“家是哪里啊?”苏父又问。
“鲁东,沐阳县。”杨峥答。
“哦,鲁东大汉啊,这个头,好好!”
“小杨看你年纪,应该退伍了吧?现在是做什么的啊?”
“爹...你就别问了,这又不是查户口,杨哥头回来咱家,你可别吓跑人家。”苏小曼及时出口,避免尴尬。
“好好...我不问了。”虽然女儿打断了自己的问话,但是老头脸上还是掩饰不住的喜色,显然他对眼前这个可能是女婿的年轻人,极为满意。
“小云,过年不是刚回来了,怎么这没隔多久又来家了?”苏母倚在床头问道。
苏小曼忙凑到母亲身边说:“娘,我换工作了,到银行上班,回来看看顺便告诉你们一声。
“真的!”双喜临门,让苏父布满沟壑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作为父亲的他,又怎能不知道女儿是在外边干什么的。
平时除了受村里人的白眼外,这个年迈的老人,更多的是自责和愧疚,自己没本事,没能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反而让这个家拖累了她,做出了无奈之举。
苏母闻言,则直接流下了激动而又心痛的泪水。
“娘...你这是干什么?我换了工作你应该高兴啊...”说着,苏小曼眼圈也红了,她知道父母的期盼,也知道父母这些年过的不容易,如今她走上正途,自己的父母在村子里再也不用低着头走路了。
气氛有些压抑,苏小曼咬了咬嘴唇,终究是没让眼泪掉下来,她一把拉过杨峥的手,说:“多亏了杨哥,是杨哥给我介绍的工作。”
苏父闻言,对这个未来的女婿更加赞赏了,银行那可不是说进去,就进去的,虽然不知道银行具体的待遇怎样,但是他知道银行整天和钱打交道,里面的人一定也不差。
“小杨,小云在外面多亏你照顾了,她脾气倔,平时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可要多担待啊...”苏父朝着杨峥说出了一个父亲委婉的嘱托。
杨峥点点头说:“大叔,小云是个好姑娘,很懂事,说来惭愧,这些日子都是她照顾我了,我杨峥在这里谢过二老了!”
说着,杨峥一抱拳,朝着苏父和苏母躬了躬身。
苏父以为外边的人都兴这个,于是连忙也一抱拳,说:“小杨,你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苏小曼见势不妙,杨哥这是又要入戏啊,于是赶忙拉开自己的父亲,说:“爹,我们坐了一路的火车,都饿了,弄点饭吃吧。”
苏父忙不迭的点头,出门做饭。
杨峥紧随其后,说:“我去帮忙...”
...
吃过午饭,苏父起身说:“小云,你和小杨呆在家,爹去给人送点东西...”
说着,老头一瘸一拐的出了屋门,扒拉了一下几个装满山药的麻布包,很吃力的往肩上扛。
杨峥瞧见,赶忙出去,从苏父身后接过麻袋包,扛到了自己肩头。
“大叔,你年岁大,我帮你扛...”
这时苏小曼也来到门外,问:“爹,你这是要去哪?不是说了不让你采山药了吗!家里缺钱就和我说。”
苏父不好意思的跟自己的闺女笑了笑,说:“小云啊,爹听你的,不过这山药不是卖的,是给孩子们吃的。”
苏小曼眨眨眼,问:“孩子们?谁的孩子们?”
苏父指了指远处的某个方向,说:“乡里的“光爱小学”,都是些没人疼的孩子,这些药是给他们的,我都跟老石说好了,每月给他们送些草药,要是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就给煎点喝...现在啊,药贵不说,还不顶用,老石不容易,一个人养活那么孩子,能给他省一个,就是一个吧...”
苏小曼听着爹爹的絮絮叨叨,有些不明所以,听了一会后,他把爹爹拉进屋,说:“我和杨哥去,你在家歇着!”
苏父听闺女的话语不容拒绝,便摆摆手说:“那你和小杨去吧,光爱小学在乡里的西林场,就是我们以前集体打粮食的地方,你还记得路吧?”
苏小曼点点头说:“那地方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玩。”
苏父点点头说:“你到了就找一个叫石清华的人,那地方就他一个老师,其余都是些孩子,好找。”
两人出门,走了没一会,正巧遇到村里一辆拉砖拖拉机要去乡里。
于是两人在司机大叔热情的招呼下,一路颠簸的到了,苏父嘴里说的“光爱小学”
不过到了所谓的小学,苏小曼就傻眼了,这哪里是小学?除了几间墙体斑驳的校舍外,其余设施基本都是用树干和塑料布还有干草搭建的。
校门口是两颗树干支起来的门坊,上面挂个木牌子,隐约可见早已掉没漆的“光爱小学”四个字。
此时简陋的大门口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三四岁,都用好奇和警觉的目光看着,杨峥和苏小曼这两个城里打扮的人。
孩子们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除了补丁摞补丁,就是大小不合身,小脸都冻得红彤彤的,有些年纪小的还脏兮兮的。
就这样,两人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踏进了光爱小学。
听到有学生通报,一个身材并不高大,却很结实的中年人,迎了出来。
苏小曼朝中年人笑了笑,说:“你是石老师吧,我是苏长水的女儿,来给学校送草药的。”
石清华闻言,赶忙说道:“哦,苏大哥家的姑娘啊,快快...屋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