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悠然蚊子、老陈XX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瑜伽山人、天下纵横有我的打赏,谢谢了。)
六月十五,辰时。文震孟的灵柩回到了苏州。
六年时间过去,郑勋睿再次见到了文谦康,不过看文谦康的神情,好像不是特别的悲伤,这让郑勋睿有了很多的感慨,感情是需要建立的,文震孟这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沉湎于科举考试,连续参加了十次的会试,对家人缺乏起码的关心,与儿子文谦康之间的感情更是淡漠,后来到朝廷去做官,更是不可能关心家人的。
感情是需要经营的,哪怕是父子之间,无缘无故的爱恨是不存在的。
灵堂早就布置好了,文震孟是苏州的名人,早就有人关注这一切了,当然文家的神奇,不仅仅是文震孟高中状元,更加令人羡慕的是文震孟的孙女婿郑勋睿也是殿试状元,这就让文家更加的不同了。
相关的布置事宜很快铺开,这一切重点是管家负责,帮忙的人不少。
文震孟的灵柩回到家中,前来吊唁的人开始陆续到来,邻里乡亲的吊唁,大都是文震亨出面,他与周围人熟悉,郑勋睿主要是陪着。
第一个赶来吊唁的官员,是漕运总督、江北四府三州巡抚、领户部尚书衔的杨一鹏。
杨一鹏的到来,让郑勋睿有些吃惊。
漕运总督府设立在淮安府城,淮安距离苏州六百八十里地,杨一鹏从淮安赶赴苏州,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能够在葬礼第一天就赶到苏州府,说明杨一鹏早就做好了准备,也是实心实意的前来吊唁文震孟的。
杨一鹏必须要来参加文震孟的葬礼,他和文震孟不是特别熟悉,打交道不多,但是与郑勋睿之间的渊源是不一般的,郑勋睿回到南直隶,杨一鹏就得知了消息,他前来吊唁,主要还是要见到郑勋睿,两人之间有一些事情需要交谈。
郑勋睿是杨一鹏的救命恩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崇祯八年初,流寇进攻凤阳府城,若不是郑勋睿率领郑家军抗击流寇,打败了流寇并生擒曹操罗汝才,后果不堪设想,凤阳府城真的失陷,杨一鹏不要想着能够活命,他的家人也注定要受到牵连,这可不是一般的恩情,自那以后,杨一鹏一直想着感谢郑勋睿,也期盼和郑勋睿之间建立起来良好的关系。
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杨一鹏也好不到哪里去,作为漕运总督,江北四府三州的巡抚,杨一鹏对东林党人的做法是很有意见的,江北是富庶之地,这里的商贾富得流油,但没有承担任何的赋税,其原因就是这些富商与东林党人紧密联合起来,并且加入到东林党之中,读书人出身的东林党人在朝廷里面,为这些商贾叫屈,不让他们承担任何的赋税,恨不得朝廷倒过来补贴商贾,南方的士大夫就更不用说了,与商贾联系紧密,同样相当的富裕,可以说商贾和士大夫,已经真正掌控了东林党。
偏偏不是很富裕的百姓,承担了所有的赋税。
感同身受,杨一鹏看透了东林党人的嘴脸,不过身处淮安,这里也算是东林党人的老巢,人家力量强大,他不可能单独与东林党人对抗,所以采取了敷衍的姿态,不得罪也不结交。
这次趁着文震孟丧礼的机会,杨一鹏专程来拜访郑勋睿,意味深长。
郑勋睿同样重视杨一鹏的来访,穿越之后,他改变了部分的历史,至少漕运总督杨一鹏活下来了,若不是郑家军打败流寇、保住了凤阳府城,让凤阳中都没有遭受流寇的蹂躏,那结局就完全不一样,杨一鹏早就被斩首弃市。
杨一鹏为什么专程来吊唁文震孟,与他郑勋睿想着交谈一些什么,这都是郑勋睿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在和杨一鹏交谈的时候,特别注意的问题。
杨一鹏拜祭文震孟之后,郑勋睿带着他来到了书房。
两人在书房交谈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外面接待客人的事情,都是文震亨在负责,文震亨没有打扰郑勋睿,甚至在交谈结束之后,也没有询问。
杨一鹏吃饭之后就离开了,郑勋睿没有挽留。
杨一鹏离开之后,郑勋睿依旧忙碌,需要接待诸多前来吊唁的客人,不过他时常陷入到沉思的状态之中。
应该说在文震孟葬礼的时候,郑勋睿能够和杨一鹏交谈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引发众人注意的事情。
第二个来吊唁的官员,是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
杨一鹏和范景文前来吊唁,让文家的客人大为吃惊,应该说他们对郑勋睿不是特别了解,毕竟郑勋睿在京城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到陕西去了,加之南直隶是东林党人集中的地方,这里的东林党人是不会专门宣传郑勋睿的,尽管郑勋睿是殿试状元,有着不一般的学识。
可是文震孟去世,葬礼上面,漕运总督杨一鹏和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都来了,专程来吊唁,这让众人对郑勋睿刮目相看。
大家都明白,杨一鹏和范景文等人前来吊唁,肯定是看在郑勋睿的面子来的。
前不久回家办葬礼的姚希孟,就冷清很多,南直隶的官员几乎没有谁来。
范景文的名气同样很大,南直隶的官吏都知道其骨头很硬,不依附阉党,也不依附东林党,虽说当年因为不依附阉党,被阉党强行归结为东林党人。
范景文同样看不惯东林党人,这是因为东林党人在朝廷之中的党争。
作为南直隶最高的长官,范景文前来吊唁文震孟,个中含义不一般。
郑勋睿同样和范景文进入书房交谈,这次交谈的时间稍微短一些,大约半个时辰左右,不过在众人看来,时间也不短了。
第三个前来吊唁的,是前内阁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前来吊唁,众人能够理解,周延儒的庶出女儿周冰燕,已经是郑勋睿弟弟郑凯华的娘子,婚礼都已经办理了,说起来周延儒和郑勋睿之间,已经是亲戚关系了。
周延儒辞去内阁首辅之职,就回到家乡了,表面上不关心政事,每日里都是读书和结交读书人,其实不然,周延儒时时刻刻都关注朝政。
郑勋睿与周延儒交谈的时间长一些,这是因为郑勋睿知道,周延儒回到家乡之后,与东林党人之间有了一些联系,部分的东林党人隐隐表现出来支持其再次进入朝廷为官的意思,周延儒本人也没有拒绝,只是周延儒的庶出女儿嫁给郑凯华之后,其与东林党人之间的关系稍微淡漠了一些。
郑勋睿是不愿意看着周延儒倒向东林党人的。
这一次的交谈,持续了半个时辰。
周延儒没有马上离开,当天就在文家歇息。
第四个前来吊唁的,是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
董其昌是郑勋睿的恩师。
进入京城参加会试,郑勋睿就没有见过董其昌了,这一次见到的时候,大为吃惊,董其昌已经很是苍老,走路都不是很利索,和几年前不能够比较了。
董其昌在南直隶和京城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
见到董其昌,郑勋睿主动行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董其昌的面前,他不能够放肆。
接连来吊唁的官员,身份都不一般,这也让文家引发了众人的注意,至于说主持葬礼的郑勋睿,更是成为众人议论的对象,苏州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这里的读书人很多,当年郑勋睿尚未中举的时候,曾经和杨廷枢到苏州游历,一次的赛诗会,当时就震慑了苏州府的读书人,让复社领袖张溥心服口服,几年时间过去,郑勋睿再次来到苏州的时候,惊动了如此多的朝廷大员,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文震孟是在内阁次辅职位上面突然去世的,其葬礼的规格不一般,南直隶的官吏前来拜祭,表面看是很正常的,可谁都清楚,文家后继无人,如此情况之下,诸多的官员能够派遣代表前来吊唁就不错了,大可不必亲自来吊唁。
葬礼开始之后,前来吊唁的读书人不少,但没有见到东林书院的读书人,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景象,文震孟生前是殿试状元,也是苏州的骄傲,按说代表了苏州绝大多数读书人的东林书院,应该是派遣代表前来吊唁的,但第一天的葬礼过去,一直都没有见到。
接近子时的时候,文震亨要求郑勋睿去歇息,来日怕是还有不少人前来吊唁的,郑勋睿需要好好歇息,一天时间下来,杨一鹏、范景文、周延儒和董其昌等人前来吊唁,已经让文家引发了众人的瞩目,作为文家人,文震亨脸上有光,他也知道,这些人专程来吊唁,多半是看在郑勋睿的面子上。
郑勋睿需要歇息,倒不是想着睡觉,而是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今日的交谈不一般,从这些交谈之中,他获取到了大量的信息,也隐隐预测到了朝局下一步的走向,情况没有他和文震亨想象的那么糟糕,东林党人不可能完全把持朝政,至少从目前来看是这样。
皇上毕竟不是傻子,能够看见不少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