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兴的太早,你们一百人的编制,购买三百人的装备,那千户还敢私下偷偷卖,但是你要想买一千人的装备就没人敢卖给你了,那样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而惹祸上身,所以这后面的买卖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你要好好思量一下如何在悄无声息中把我们的队伍装备全部搞齐,你要真是做到了,那可就真是大功一件了。”张天远见王俊锦有些得意忘形,便赶快拨冷水道。
“嗯,大哥说的有理,我记下了。”王俊锦听了也收起了轻视之心。
“张虎,你带着兄弟们把武器运到库房去,找人维护保养一下。俊锦你和我去地里看看,文杰从南边找回的老农已经把第一批番薯幼苗培育出来了,我们看看去。说不得我们今年的口粮就要落到这东西上了。”张天远看完武器装备后说道。
“大哥,这番薯可就是大哥前面说过的红薯?”王俊锦疑惑地问道。
“噢,呵呵,这番薯的名字很多,有叫红薯的有叫地瓜的,不一而足,各地的叫法加起来不下十几种。主要就是因为这东西不是产自我们大明,而是从南洋藩国那边传过来的,所以又叫做番薯,有因为外皮是红色,所有也叫红薯,不过指的都是一样得东西。你可别小看这种庄稼啊,这东西抗旱而且高产,在灾荒年头可能救活不少人,就是吃多了容易腹泻,所以不能一直当主食,不过如果再搭配上玉米的话就问题不大了。”张天远边走边解释道。
一行人不一会便来到了张家庄东侧的田地里,只见十几位老农正在地里忙碌,在一侧空地上,土地被整理成一垄一垄的,有的垄上已经插上了红薯幼苗。张天远了解到此时大明播种红薯还是和其他作物一样都是平地,与后世红薯种植在土垄上的情形有所不同,不过既然后世种红薯需要起垄,那此时照做肯定没错,于是张天远便亲自示范了一下,让老农们照做。
没想到老农们一见都是交口称赞,说如此做便可让红薯幼苗更好地扎根、展蔓,可以提高产量,如此一来张天远也算是放心了。
“老爷,三爷请看,这些红薯幼苗已经培育完毕,马上就可大面积扩种了。”吴文杰也在地头,便主动地解说起来。
“嗯,长势不错,只是不知道这红薯一亩地的产量如何啊?”张天远查看了下红薯幼苗的长势后问道。
“小的以前家里也种过两年,但是地方都不大,我这估摸着一亩地大约能产个一千多斤吧。”边上的一个老农见吴文杰望过来便主动解说道。
“怎么会这么低?”张天远模糊记得后世的亩产至少都在两千公斤以上,这产量可是整整少了一倍多,虽然现在没有化肥,但是产量也不该这么低啊。
“老爷,已经不低了,这可比麦子的产量高多了,一亩地的麦子最多才能产个七八百斤。”老农听到张天远的疑惑后也是不解地说道,心里暗思,这位老爷也是个不懂农事的,这么高的产量还嫌低,不过看到另一侧整齐的土垄,老农又有些不解,这要是不懂农事也怎么会起垄呢?真是搞不懂。
“呵呵,没事,大家伙好好干,争取在半个月之内把全县能种的土地上都种上红薯和玉米。”张天远听说现在的平均亩产内心也就有了对比。
“大哥,我把你的信交给了王同知,他看后很感兴趣,但是好像又并不重视,只是让我们这边产了番薯和玉米后给他送些过去。”王俊锦陪着张天远朝另一边的玉米地走去时说道。
张天远听了叹了口气,停顿了一下才说道:“他现在春风得意,哪里还能听得进去良言苦劝,而且再闹灾荒,他们又哪里缺过吃食,还不是一样的锦衣玉食,朱门肉臭!”
张天远前面还是对着王开玉发牢骚,后面已经是对整个士人地主官僚阶层的反感了。
王俊锦等众人听了,也不知该如何接口,也都是无奈地叹息一声。
旱情来的比张天远众人预料的还要严重,到了五月份,整个河间府、河北除了极个别地方下过地皮都未湿的零星小雨外,其他地方都是滴雨未下。地里种下的麦子刚刚发苗便成片成片的干死,到处都可以看到在田地里哭天喊地的农民,一些稍微有点远见的农户已经带上家里仅有的一些粮食开始向南转移了。
青县土地里的庄稼开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张家庄控制的土地上,麦苗长势虽然也不是很好,但是却都还在坚强地成长着,红薯苗都已经发育成了一根根的藤蔓,玉米秆也是倔强地挺拔着,长势喜人,成片成片的绿色让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很多土地里都可以看到农民在利用水车从井里抽水灌溉,只是一些浅水井里已经没什么水了,大运河里还有水,可是水位也很低,如果想要继续引水的话就需要继续挖深河沟,如此大的工程量已经不是当前可以完成的了。张天远只好让吴文杰继续带人把浅井挖成深井,最深的已经挖到了大约十五米的位置,那已经是五层楼的高度了,还好地下水在这个位置还比较衡定,让张天远长长地舒了口气。十五米的深井已经是现在所能达到的极致了,再深的话就要坍塌了,如果发明了水泥的话,和钢筋搭配的话也许还可以在挖深一些,只是水泥和钢筋对张天远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许在以后自己会组织人力将这些东西发明出来,只是不是现在。
除了张家庄控制的土地以外,青县大部分土地上的庄稼已经都死完了,这些土地有剩下的三大家族的,有在京的官僚太监的,几乎占了青县可耕土地的一半。
张天远并没有把自己的办法敝帚自珍,可是自从李秉成家的事情过后,三大家族对张天远便敬而远之了,而且这些人家存货十足,还经营着别的买卖,并不全是靠土地过活,所以对土地的关注并不高。一些佃户也尝试着学习张家庄的经验,可是光是挖井这一条便难住了很多人,张家庄这边又抽不出足够的人力去帮忙,只能慨而叹之,两害取其轻先自保了。
五月底的时候,王开玉终于坐不住了,派师爷赵乾亲自来了趟青县,当赵乾看到青县两级分化的土地后也是大吃一惊,赶紧找到张天远进行了详细地了解。
张天远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本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应对干旱的各种对策,赵乾翻看了一下,慎重地向张天远鞠了一躬,并提出希望张家庄派些人手过去帮忙,便匆匆地赶回了河间府。张天远看着绝尘而去的马车久久无语,希望一切还能来得及吧,如果在一个月内播种的话至少红薯还可以收获一季,只是玉米已经晚了,真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啊。
“小牛、俊锦这次你们带队先行去河间府走一遭,尽快在河间府找到一块立足之地,不要在城内,在城外找一处庄子买下来,钱不是问题,但是位置一定要好,离城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控制在十到十五里左右,最好是在河间县中部,方便控制全县。此去首要任务便是协助王同知在河间县先展开红薯种植和各项赈灾准备,其次要尽快摸清河间县各乡绅地主的虚实,一定要在秋天以前拿下整个河间县,不然夏天一过这灾荒很可能便会导致民变,我们一定要组织这些民变的发生,要为以后的斗争积蓄民力。我随后也会抽时间尽快过去一趟,争取说服王同知下令整个河间府都开始普遍种植红薯,并由张家庄出人到各地指导农户,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迅速的控制整个河间府地区,只是如此一来,我们的人手便大大不够了,昌平和长福要加大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工作,但是一定要保证一个前提那就是宁缺毋滥,我们可以稍微放慢一些步伐,但是却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根基毁了。”回到大厅后,张天远招来众人商议了一阵后吩咐道。
这段时间对不起大家,外公最终还是去世了,忙丧失期间实在是无心写作,老沙真的做不到那些大神们那般在遇到此类事件时还能保持更新,这对一个人的心里和身体的考验真的是很大,所以老沙也是真心佩服那些大神们,他们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同时最近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巨变,情绪低落。道歉的话就不说了,既然已经回来了,就会继续努力把这本书写下去,不过成绩如何,都会有个结果,即是给大家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算是祭奠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