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内讧
南明最出名也是重要败亡原因之一就是窝里斗。
弘光的马士英、隆武的郑芝龙,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的——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
永历朝倒还稍微好那么一点儿,没遇上什么一手遮天的人物,不过前提是孙可望入伙前。
权力害死人啊!
孙可望与李定国的不和,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最主要也是最本质的是性格的不和。
孙可望与李定国同时作为张献忠的义子,出身贫苦,属于社会底层人士。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产生了变化。
两人都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可以说是在战场上长大的,这相比那些在深宫中长大的王公贵族,战场的残酷使两个孩子成长,变得早熟。
老练,是这一类人的特点。
但是,很早懂事是好事儿,对事物的理解看法相左时就麻烦了。
李定国看待事物一切以大局为重,跟着张献忠干时,只要是对张献忠有好处的事,就干。跟着永历时,只要是对永历有好处的事,也干。
孙可望不一样,他以权力为重,只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无论是跟着张献忠还是永历,都干。
早年的贫苦生活让李定国觉得感触很大,他感谢上天给了他这个磨练了机会,他感谢张献忠,感谢永历,他很珍惜现在的一切。
但孙可望则憎恶这一切,憎恶命运的不公,他明白,要想不被人欺,要想荣华富贵,必须强大,要强大,必须掌握权力。
这是两个在某种意义上一样的人,但却在命运的磨练下,成为了两种不同的人。
前者感谢命运,后者憎恶命运。
早在顺治六年(1649年)孙可望与李定国就闹了一场。
当然,不仅仅是这两个人,孙可望还拉了一个同盟——刘文秀。
刘文秀没有理由和孙可望合作,和李定国闹对他也没有好处,那么为什么要帮孙可望呢?
无奈,也就是没有办法,孙可望是张献忠义子中的头头,自己的大哥。
至于罪名嘛,不缺。什么有的没的搞一些来就行了。
孙可望绞尽脑汁,苦心等待,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天,风和日丽,大西军正在演武场练兵,热闹得很。现在介绍出场人员。
主角:孙可望、李定国,配角:白文选(部将),跑龙套:士兵甲乙丙丁。
好了,首先入场的是我们的李定国先生,欢迎。
李定国便在掌声与欢呼声中入了场,很平常,没出现什么意外。
这在平时也就算了,今天不一样,今天同李定国一起来到现场的还有孙可望。
平时在这里,李定国就是老大,说一不二。现在在这里,孙可望就是老大(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李定国入场时,忘了今天来了上司,没有放礼炮,升帅旗。
这事要放在今天,随便塞个红包,事后再送点好的烟酒也就算了。
但当时行不通,你即使给孙可望跪下这事儿也不能完,为什么?因为整的就是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看你不爽还需要理由?
好了,罪名安好了,目中无人,没有军纪。
处罚嘛,都是兄弟,随便来一百大板吧,哦,对了,随便打,打死不要钱。
一百大板,李定国听后顿时就来气,不就没有给你搞个欢迎派对嘛,至于吗。
就这样,双方谁都不爽,头皮都冒起了青烟,估计谁先说一句话,回答就是一拳头。
部将白文选看着要出事,就在李定国即将出手时,抱住了李定国,说了一大堆道理,什么和气生财,都是自己人,能说的都说了。
李定国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算了,打就打吧,忍了(心中把孙可望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这一百大板要是真的打下来,估计历史上就没有两蹶名王这事儿了。
最后还是部将求情,孙可望只打了五十大板,不是因为同情李定国,而是为了名声,要是无缘无故把自己干弟弟打死了,这算什么事儿。
于是,原本热热闹闹的演武场,变成了公堂,将军李定国变成了犯人,元帅孙可望变成了官老爷。
自这件事儿以后,基本上谁都明白,老板有个死对头——自己的干部李定国。
刘文秀明白,永历明白,包括清廷也明白。
所以对于顺治来说,他只需要等,等导火线燃起来的时候,他相信,就在不久。
此时的永历也不好过,他跑了大半辈子,从最初的广东到广西,再到贵州,基本上都被他跑了个遍。
现在好不容易在贵州安了家,发现日子也不好过,为什么?因为孙可望。
除了孙可望什么都管以外,还有就是太嚣张,根本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吃的穿的跟自己没什么两样,甚至小日子过得比自己好要好,这样下去没准哪天把自己废了也说不一定。
永历也没办法,因为贵州在孙可望的控制下,全是孙可望的人。
贵州基本上没人给永历指望,永历便把目光放在了广西。广西有一个人他可以指望,可以说是他的救命稻草。
自新会战败后,李定国回到了广西南宁,除了抱怨郑成功外,李定国就是练兵,为了下一次的出征,虽然他也不知道下一次出征是什么时候。
就在这时,一封信到了,来自永历的信。
永历在信中说了自身的情况,并要求李定国立马前来贵州救驾。
一边是长辈(兄长),一边是君王,这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是难于登天的选择,但到了李定国手里,他几乎没有犹豫。
出兵,救驾。
君为大,国就是天!
这里说一下,永历虽然在贵州,但与孙可望却不在同一个地方。孙可望在贵阳,永历在安龙,隔了一段距离。
当然,虽说贵州都在自己的掌控下,但毕竟隔了一段距离,不好控制,孙可望决定,将永历接到贵阳,死死的控制。
他派去了一个人接永历——白文选。
白文选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的关系,很复杂。举个例子,就像当年赵子龙与刘关张的关系。
但我想想,这个例子不也不行,刘关张恩爱有佳,不会闹矛盾。
总之,白文选也可以看做了孙李刘的义兄弟,不过不是拜把子的,地位也就差了那么一点儿。
张献忠死后,白文选是跟孙可望混的,但这是一个发杂的人,孙可望不爽李定国,按理说他的手下也应该不爽李定国。
但这个白文选例外,可能起先,受孙可望的感染,不爽李定国,毕竟近墨者黑嘛。
但久而久之,白文选发现,实在没有不爽李定国的理由,这个人兢兢业业为国家办事,对属下很好,为人很和气,很讲义气,基本上找不到什么缺点。
最重要的是,李定国对白文选也很好,他知道白文选的上司是孙可望。
相反孙可望,为夺权力不择手段,目中无人,骄横跋扈,基本上没有什么优点。
此时白文选对李定国产生了一种敬佩感,不是出于属下对老板的敬佩,而是对英雄的敬佩。
白文选做的好事好不少,包括后来李定国和孙可望决裂,白文选在背后捅了孙可望一刀,当然,这件事以后还会讲。
现在白文选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现在的好事。
孙可望派白文选接永历到贵阳,白文选不敢抗命,启程了。
一路上吃吃喝喝,唱唱歌,很逍遥。到了安龙,吃个饭洗个澡,不像来接人的,倒像来度假的。
白文选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拖延时间。
因为他知道,此时李定国正往安龙赶,他要做的就是将永历安全的交往李定国手中,仅此而已。
1656年(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正月李定国到达安龙,永历见到李定国大哭了一场,很是感动。
李定国也百感交集,为了君王,他背叛了自己的兄长,不,不对。不应该是背叛,而是选择,他选择了君王,选择了一条他认为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