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齐平公已经签字,那么只要卫庄公签字后,盟书就可以生效了。
卫国宰相带着齐国的使臣一同回到卫国,将齐国使臣安顿好之后,连夜进宫,将齐国之行的成果向国君蒯聩做了汇报,蒯聩听完后甚感欣慰,当即决定明日召开朝会商讨此事。
历史事实证明这次朝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朝会。
卫国大殿。
卫庄公蒯聩:“昨夜宰相大人回到濮阳,给寡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
所有大臣都呆呆的望着蒯聩,等待他的消息。
“齐国决定和卫国结盟了。”卫庄公高兴的告诉群臣,群臣一脸的失望。
孔悝、石圃等重要大臣更是彻头彻尾的失望了,他们原本以为宰相大人的这次齐国之行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的,因为谁都知道齐国是不会在这个时候与卫国结盟的,但谁承想齐国竟然答应了结盟,这样的结果着实让孔悝等大臣意外,一时间他们还想不出好的对付办法。
“怎么?与齐国结盟你们不高兴吗?”卫庄公蒯聩问道。
群臣默不作声,此时的君臣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可谓是天上地下了。
“启禀国君,微臣以为此时与齐国结盟实属不妥。”大夫荀良父说道。
“有何不妥,讲。”卫庄公不高兴的说道。
“原因有三:其一当今天下晋国最强,我们作为晋国的盟国百利无一害,一旦离开晋盟,到时候晋国出兵攻打我们不可免的,到那时我们拿什么来与晋国抗衡;其二目前齐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作为盟主国来领导我们,大家都知道齐国自从景公死后一直处在内乱之中十年时间四易国君,国力大损,特别是近年来先后遭受到晋国、吴国的重创,实力远不如以前;其三晋国有恩与卫国,我们不能忘恩负义。就凭以上三点,臣建议继续保持与晋国的联盟关系,打消与齐国结盟的打算。”
“你就知道晋国的好处,那你知道晋国的坏处吗?”蒯聩厉声问道。
“恕臣愚钝,不知道晋国有什么坏处。”荀良父道。
“晋国仗着强大,仗着曾经帮助寡人上台的理由,从来就不把寡人当国君看,任意差遣、随意指责,过去只是赵鞅一人差遣,现在连智瑶这样的后生都敢来指责寡人,你说说在他们面前,寡人还是一个国君吗?”蒯聩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国君与晋国乃是私怨,万不能拿国家的命运来做赌注,把卫国子民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荀良父义正言辞的说道。
“放屁,寡人代表的是卫国,晋国对寡人不公就是对卫国不公。”蒯聩已经失去了国君应有的风度,开始对臣下破口大骂起来。
“国君,臣有过错,您可以指出来,但不要骂臣。”荀良父也不客气的说道。
“我告诉你,阻止寡人与齐国联盟就是你的过错,就该挨骂。”
看到君臣闹到这种地步,孔悝上前劝道:“国君息怒,荀良父大人也是为了国家才出面阻止与齐国结盟的。”
石圃也对荀良父说道:“荀大夫,你也少说两句,让国君消消气。”
荀良父道:“这不是消不消气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我不能不说。”
见到荀良父一意孤行,非要阻止与齐结盟。蒯聩终于动杀心了,他知道今天不杀几个人看来与齐国的结盟就要黄了。
于是蒯聩冷冷的说道:“荀良父,看来你今天是执意要与寡人作对到底了是吧?那好,我现在就给你两条路,一是坚持反对与齐国联盟就得死,二是赞成与齐国联盟就能活。你自己选择吧。”
“如果我死了能够挽救卫国,我选择死。”荀良父一脸凛然的说道。
“那好,这条死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怪不得我。来人啦,把荀良父拉出去砍了。”蒯聩终于动了杀机。
荀良父仰天大笑道:“我死不足惜,但愿国君你能够清醒过来,不要再执迷不悟,把卫国带入深渊。”说完荀良父跟着武士稳步走出大殿。
殿外只听见“嚓”的一声,一位敢于直谏的良臣就这样被蒯聩杀掉了。从古至今,中国从来就不缺敢于直谏的良臣,他们在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常常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面对强权、面对奸佞,敢于直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令无数人为之敬重。但是往往这些人也是令人同情的,因为他们的死并没有唤起当权者的清醒。
荀良父死后,蒯聩望着满朝的文武大臣说道:“还有谁反对与齐国结盟。”
满朝皆默然。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传齐国使臣上殿,签订国书。”
“慢---”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默然。
循声望去,只见大臣曹拓站了出来。
“怎么。你也要反对与齐国结盟?”卫庄公问道。
“国君既然已经答应荀良父大人,只要他死就不再与齐国结盟,怎么荀大人的尸骨未寒,国君就变卦了吗?”曹拓问道。
“我何时答应他不与齐国结盟了,我说了吗?我没有说。我只是说过谁要反对与齐国结盟就得死。你听到了吗?”蒯聩阴阳怪气的说道。
“听到了,但我还是要告诉国君,你今日与齐结盟,明日也许就是你的末日。”曹拓铿锵有声的说道。
“你敢威胁寡人,看来你也是活的不耐烦了。”蒯聩厉声说道。
“若是为了正义和卫国人民,死有何怕。来吧,我就等着这一天。”说完曹拓转身向殿外走去。
“杀--了--他。”蒯聩声嘶力竭的喊道。
很快两位大臣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卫国的大殿上充满了死亡的味道,但是这依然阻止不了卫庄公蒯聩要离开晋盟的决心,他已经疯狂了,只要能够离开晋国他在所不惜。
“还有人反对与齐结盟吗?还有吗?”蒯聩怒气冲冲的喊道。
台下一片死寂。
“传齐国使臣进殿。”
踩着卫国大臣们的鲜血,齐国使臣走进了卫国大殿。
“齐国使臣宗楼见过卫国国君。”使臣宗楼拜见后,将盟书递给了蒯聩。
蒯聩接过盟书,看也没看就在上面签下名字,盖上卫国的大印。他已经没有心情看盟书的具体内容了,只记得上面有齐国的大印和齐平公的签字。
齐卫结盟了,好戏也将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