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笔下乐 www.bixiale.com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在金陵勤政院的官职结构中,长史一职相当于实权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等同于尚书,但在长史之下又设置了记室参军事、录事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其中记室参军事掌管上递文书、纳谏、校审;录事参军事掌管下发文书、理令、司印;谘议参军事则掌管草拟律令、条规、刑法、徒隶、授勋等。这三个机构都是权力极重的机构,一般政务在上报长史之前都要先经这三个机构预审,在制度逐渐完善以后,很多公文长史也只是形式上的签批,实际的审核都交给了这三个机构。谘议参军事虽然排在最后,但它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前二者,因为它掌握着具体的立法权和刑律解释权,大历四年,李月欲赦免三思商行大东家王三思之子酒后伤人之罪,却被当时的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以论律不可赦而顶了回去,最后判流放夷州十年,当李月好容易在授勋令中找到一条授从六品以上勋官者可免家人一次非死之罪时,但又被石纹以王三思当年缴税只有三万而不足五万贯只能授从七品勋官再一次将李月的授勋顶了回去,最后王三思只得提前收购‘淮帮’以凑足了五万贯的税款,才得到从六品的勋官,将其子从夷州接了回来。
这件事轰动了江淮两道的官场,一方面为制度的铁面无私而喝彩,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却是暗暗羡慕谘议参军事的权力。
第二年扬州刺史段秀实调回长安,谘议参军事司马石纹被调为扬州刺史,由常州长史刘原接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年后崔焕却认为刘原风骨不够不宜任此职,强烈要求罢免刘原,但李月因私心作祟便将刘原调迁为楚州刺史,此后两个月谘议参军事司马一直空缺,此时崔焕已年老,任命新的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便成为江淮官场关注的焦点。
杭州刺史李栖筠也是李氏宗室,他前年刚从湖州刺史任上调来,原来的杭州刺史李良则调到常州为刺史,但因为共同投资‘浙东联合商行’的缘故,李良和李栖筠走得特别近,并结成了亲家,说起来李栖筠在官场已经历练了几十年,深知为官之道在于圆滑和揣摩上意。限田令刚推出之际,他本人是第一个交田的,但收田却一直保持在中位,既不出风头,也不拖后腿,同时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官吏学习限田令,显得雷声大但雨点却小,从未真正收过权贵的一块田,倒是在中小地主地主身上做文章,搞得轰轰烈烈,到了李月击败田承嗣后,他立刻看清了形式,又是第一个向金陵府呈交了在湖州所有权贵的田产详细清册,甚至包括鱼朝恩的田产,所以得到好评被升为上州杭州刺史。
李栖筠共有二子一女,长子前年中了进士,在洛阳都下任县令,次子也是举人,但因屡试不中便被其父派去做了‘浙东联合商行’的监事,负责代他打理生意,女儿则嫁给了李良的长子。这天李栖筠正在书房内思考官场之事,突然管家跑来报告:“女婿和女儿来了。”
李栖筠一怔,他的这个女婿现在在金陵府法曹事下的复议署当主薄,现在公务应十分繁忙才对,怎么会有时间陪女儿回娘家,他立刻便意识到,其中一定有缘故,他便让管家直接把女婿带到书房来。
“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李克己向岳父李栖筠跪下行大礼道。
“贤婿快快请起!家翁身体可好?”
“前月的上元夜就和父亲一起过,他酒量依旧很好,还让我多谢岳父送的厚礼。”
李栖筠淡淡一笑便直奔主题问道:“贤婿此来,必是你父亲有话要告诉我吧!”
“父亲就告诉我在岳父大人面前不必饶弯子,岳父大人果然厉害。”
“说吧!是什么事?”
李克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栖筠。
李栖筠看后点点头道:“原来是此事,贤婿,恕我直言,你资历尚浅当不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要知道这可是中州刺史方才有的资格啊!何况又是这个要害部门。”说完眼睛直视李克己,目光似乎在说,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李克己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小婿当然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想那高位,家父的意思是想请岳父大人向吴王上书,联合推荐畅大人做谘议参军事司马一职,他是法曹事司马,正合此位。”
李栖筠微微一笑道:“畅当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为回报你父亲和我,自然会推荐你来做这个法曹事司马,这可是你父亲的主意?”
“这是我本人的想法,后征得父亲同意的。”
“哦!这是你的想法?看来贤婿确实不简单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和你父亲真的老了。”
李栖筠不由有些感慨,他看了看李克己,不知为什么,心中却微微有了一丝不快,他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婿的心机竟是这样深,他不由得有点替女儿担心起来。
“你坐下,给我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李栖筠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拉女婿坐了下来。
李克己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金陵府内的官员更比外面要关注这个谘议参军事司马的归属,按惯例上应由六曹事中的司马升半级提任,虽然上一任刘大人是直接从常州长史提拔,但大家都知道刘大人的妻子与吴王有一定的渊源,所以破格提升他大家并不奇怪,只是这个刘大人的人品连我都不齿,还有传闻他手上不干净,所以只做了一年便被调走,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个职位已经空了两个月,从种种迹象分析,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非三个人莫属。”
“哪三个人?”这下连李栖筠也有了兴趣。
“这三个人可以称作江淮官场上的三颗政治新星,将来前途绝不可限量,一个便是法曹事司马畅当,其父畅璀现在已是左相,位高权重,他本人也在历年的官评中得到上上之选,更重要是法曹事与谘议参军事本属同一脉,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个是兵曹事司马张去疾,他父张巡是吴王旧交,大哥张亚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干练精明,深得吴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会上,吴王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最后一个就是监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鸿渐的独子,我们公认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关键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赏识,崔大人就曾经说过他低调隐忍、做事稳健,最适合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除了这三人,像浏河巡检使蔡问之和户曹事司马陆羽也都不错,不过蔡问之出身贫寒而陆羽则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经》,所以我们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栖筠听完半天都没有说话,他不得不承认女婿的论述十分精辟,看得透彻,他其实也想过按吴王重视年青一代的作风,或许应该是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栖筠却想得更深了一层,崔焕明显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几年,他去后这个长史之位由谁来接任恐怕就是这个谘议参军事职位二个月不决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经答应下一任长史由吴王自定,本来最有希望的颜杲卿已死,韦黄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阁祭酒周莳明显资历不够,其他几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栖筠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新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定就是金陵府长史的过渡,就是李月为崔焕之后所定的继任者,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栖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栖筠和女婿李克己讨论谘议参军事司马新人的十天后,金陵勤政院内,吴王李月和崔焕终于商定了谘议参军事司马最后的人选。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荐的这三人中我主张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一方面他的年纪已过而立之年,做事比张去疾和畅当要更加稳健,从他当监察令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贵溪县县令马堰,并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彻底改观这一点来看,此子绝对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荐杜崇任谘议参军事司马。”
李月并不回答,他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窗外说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焕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能改变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规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荐杜崇就是想让他接替我继续维护江南的繁荣。”
李月却淡淡地笑了笑对崔焕说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个称职的监察令,他是我将来要用的西阁祭酒,不用再做谘议参军事司马。其实这个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定好了,我让他去最贫瘠的县锻炼,提升别人却偏偏让他再去偏远之地做司马,别人都以为我是对韦大人有成见而牵累了他,可他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崔焕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测试广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