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同为协约国的民国政府因为国力弱小不光没有享受到战胜国的福利,连青岛这个德人殖民的地盘也被日本人借欧战之机武力继承了德国人在山东半岛的全部权利,所以,民国政府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这样就事实上导致了中德两国在欧战停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交战状态,而德国受自身地位限制,且担心战胜国尤其是日本的阻扰,德国在寻求与中国重建外交关系上态度谨慎,但是,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最终,德国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1921年5月20日,【中德协约】正式签订,两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恢复了外交和商务关系,德国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并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原则,在进一步解释协约有关精神和规定时,德国表示,将按照【凡尔赛条约】的有关规定,赔偿中国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完全归还在德华人的不动产,并将尽力帮助在德中国留学生的就学和实习,中国政府也对保护德人在华权利和财产作出承诺,该协约在得到两个政府及国会的批准后,于1921年7月在北平换文生效。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德协约】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一战后的德国政府为了改善其战后的比较尴尬的国际地位,尝试过多种努力,但是,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德国国内的社会动荡,巨额的战后赔款让德国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为了支付赔款,德国政府不得不加印货币,战前美元与德国马克的兑换率是1:4.2,到1922年中期,竟然变成了亿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通货膨胀在德国爆发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协约国控制了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德国工业出口量比战前产量大幅下跌、原材料及食品之产量因阿尔萨斯-洛林、东部部分省份及殖民地之割让而减少,协约国只允许德国引进少量入口货,但其价钱并非大多数德国人所能负担。经过四年战争与饥寒交迫,德国之境况可谓民不聊生。
战争失败带来的社会矛盾,具体表现在民众并认为德国的失败是因为军队的失败,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了国内动荡的形势和威廉皇帝的身上,军队更是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战后的临时政府身上,尽管最先提出停战的是当时德国的高级将领,但受到惩罚的却是临时政府的文职官员,在当时德国人的心中自己的军队并没有战败,而是被这些文官出卖了,所以尽管德国成立了临时政府,但是国家权力却集中在以保罗.冯.兴登堡为代表的参谋总部手里。
由于战后德国无法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协约国集团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以美英为代表的国家认为不应当过度削弱德国,德国和红色苏俄的历史矛盾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利用德国遏制苏俄红色思想的蔓延;以法国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则认为罪恶必须得到惩罚,十九世纪的普法战争战败的法国同样失去了大片的国土和支付了高达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百年世仇让法国人无法忘怀,在德国无力支付赔款的情况下于1923年1月纠集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心脏——鲁尔工业区,欲用工业品抵债,遭到德国工人有组织的罢工抵制,而德国临时政府对工人的罢工持支持态度,为罢工的工人发放生活补贴,没有工业产出,临时政府唯有加大纸币的印制力度,这也是导致德国通货膨胀的一大原因。
西平策划的这次赴德行动正是借助这个时候德国国内深陷困局的时机,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得到德国的友谊;随着一大批基地金条的流出,一个个坐标点在基地的中央系统上显示,西平现在已经可以在地球绝大部分地区传送,有了资源探测卫星的升空,地球上的资源跟进了西平家保险库一样,想什么时候去挖就什么时候挖,几十万吨的黄金储量,财富还有意义吗?何况,以西平的财力到德国去炒作这次的通货膨胀的话,想不引起国际资本的注意都难,这可不是西平想要的结果,再说,在西平眼里,德国最大的财富并不是那成片的工业区,而是德国的产业工人,以及德国人那种团结进取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相比于前者,后者更是中国所欠缺的。
西平并不担心与德国人的接洽问题,以德国目前世界孤儿的身份,面对一支友谊之手,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何况,西平手里有着大量的底牌,由不得深陷旋涡的德国人拒绝,这种雪中送炭般的情谊,难道还不能收获德国人的友谊,好吧,实在不行那就再加一点利益,要说德国人真的是够苦逼的,背负着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名义,却不知道每一次大战背后都有一双大手在后面推动,一战前,容克财团为了扩大其影响范围,发动了一战;为了抵制红色思想的蔓延,德国被美国资本一步步推向了战争深渊,如果说二战的爆发有德国人主观上复仇的愿望,如果没有美国资本的介入德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在摆脱经济困局的基础上还能取得经济军事上的长足进步,一战后德国总计支付战争赔款23亿美元,而得到的援助超过50亿美元,难道说美国人的钱多到没地方花了?愿意为德国人的错误买单,不!这就是美国的全球战略,让欧洲势力重新洗牌,以达到美国强势介入的目的;如今,在这一双大手的背后,又多了西平这个变数,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
平安镇管委会,西平和杨杰正在跟管委会还有其他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商量赴德计划的最后方案,十天前,由李安庆叶书南领衔的五人工作组已经先期启程,负责为大队打前站,几百人的出行,将近两万多公里的旅程,行程的安排,路线的制定,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食宿和医疗方面的保障问题,都需要作出详细的计划。
”.....加上军校的200名学员这次赴德国学习的总人数是656人,其中男学员585人,女学员71人,年纪最大的38岁,年纪最小的16岁...”,正在汇报的是平安镇教育局局长李志友,他是这次赴德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由刘玉思黄华生李安庆叶书南四人组成,,西平只能做幕后领导,就在昨天,西平收到了杨永泰从北平发出的电报,民国政府对他的任命已经下发,也就是说,他马上就是有官身的人了,一接到任命书,就得赴任,这可是花了大把的真金白银买来的,可不能出现意外。
“这次远行,领导小组一定要尽到责任,万里行程风高浪大的有很多意料不到的情况,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是战胜困难的最有力武器,老刘你在这方面应该是有经验的,对你我还是放心的,现在行程都已经定下来,在出发前的这两天一定要跟学员们再次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走出国门,你们每一个人不光是代表你们自己,这一点要让大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强调纪律,同时也是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着想,异国他乡人声地不熟的,既然把大家带出去就要安全的把大家带回来,所以,你们几个领导身上的担子可不轻,还有,到了香港之后,会有人来跟你们汇合,直接受你们的领导,到时候就不是六百多人了,估计第一批次赴德人员将达到一千二百人左右,我们包了一条邮轮,到时候船上都是我们的人,大家组织学习和生活各方面也方便一点,我要讲的就是这些,参谋长有什么补充的?”,
杨杰仍然是一副不拘言笑的样子:“这次赴德国学习,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不辞艰辛远涉重洋,还望善加珍重,我们在家里静候大家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散会后,西平跟杨杰两人边走边说向军校行去,目前军校开设了步.炮.工兵.后勤等十几个学科,其中参谋一系西平准备向德国人取经,看了大量历史资料的西平,通过比较发现,德国人的参谋体系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在广义上,德国人的总参谋部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军事理念、虽然当时的欧洲列强都先后设立总参谋部,但德军总参谋部因其完备严格的培训机制和靠实际表现而非出身门第作为奖惩标准而声名卓著。总参谋部的培训机制并不只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参谋人员,更为了培养出具有具有丰富知识、广阔视野和献身精神的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德军参谋体系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能够从这样一个团体吸取到营养,这是西平不能错过的。
平安镇复兴军校的建立,离不开杨杰这位已经在民国军界显露才华的牛人所发挥的名人效应,来到平安镇后,杨杰很快就联系了以前在军界的一些好友以及在日本的留学生,像这次整编中担任后勤大队大队长的胡志军,山炮大队队长的罗贵云就是接到杨杰的书信之后来到平安镇的,杨杰对他们的评价很高,西平对此也给予了充分信任,还有十几个军官目前或是在保安团担任连排级军官或是在军校任助理教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保安团在基层军官上的人才不足,随着第二批次进入学习室学习人员的增多,到年底的时候,保安团的军官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