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砖加瓦 第一二三章 标书中的学问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华勇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中银大厦这个项目的“技术标”上面。

    投标时候的“技术标”,虽然所占的权重无法和“经济标”相比,但毕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啊。尤其是这个项目,在几乎可以肯定资格初审的分数必定落后的情况下,那么“技术标”所占的这30%就尤为重要。

    如果这部分不能出彩,无法追平或拉近一些分数,前世参加过多次国际竞标的李华勇心里清楚,在这种级别的游戏中,想在“商务标”中比人家多出3到5分,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正如把一次竞标看做一场考试,到了第二轮的时候,坐在考场里的,那都是些世界排名前几的“学霸”呀。虽说“学霸”在考试时候也可能“失常”,但大家可以想象,一两家“失常”还有可能,你还能指望所有“学霸”同时失常不成。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这才突兀出“技术标”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本次编写标书的时候,李华勇终于有机会运用一次“金手指”,这让李华勇隐隐有些兴奋,这也由不得他不重视。

    不仅是李华勇,整个“华夏建总”上上下下都对本次标书的编写非常重视。

    当然,“华夏建总”方面重视本次标书编写的出发点和李华勇不同。

    如果说当李华勇产生去竞标中银大厦念头的时候,他就是奔着中标去的。他是经过各种权衡和判断,认为这个项目还是很有中标的希望,这才想方设法去推动这个项目。

    可以这样说,如果李华勇自己之前都看不到任何希望,他之前也不会像那样殚精竭虑各方奔走。

    然而“华夏建总”方面的想法却和李华勇有所不同。“华夏建总”方面虽然也渴望中标,比如说老雷,他那个“华建九局第一工程公司”目前还在等米下锅呢。但他们却并不具备李华勇那样的信心。

    从雷建军到蔡老头,或者包括国内其他人,其实并不对本次中标报有多大希望。

    但可以说恰恰因为不对最后中标抱有多大希望,这反而对本次技术标的编写异常重视。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大家对最后的结果没有信心,那当然就只有重视本次竞标活动的过程了。

    要知道对于目前国内的施工企业来说,哪怕是像“华夏建总”这样的大型央企,都并没有多少编写标书的经验-----国内目前依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活都是由国家指派。既然是指派,那当然就不需要你编写什么标书。国内工程是这样,海外工程那就更别提。

    本次竞标中银大厦,这即便对“华夏建总”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啊,这也由不得他们不重视。不仅指派李二愣子这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来主持整个标书编写,调来颜杜民和涂荼两位精兵强将,连雷建军现在也不做其他事,就只和大家泡在一起。

    说实话在工作正式开展以前,李华勇还是很有点踌躇满志的,前世的他怎么说也是搞了那么多年的技术工作和投标工作,尤其是在分公司当总经济师的那几年,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赶十多份标书的事情都干过。因此他觉得这次怎么也可以好好教育一下李二愣子以及颜杜民涂荼这些菜鸟。

    可是当工作正式开展以后,李华勇却傻了眼。正所谓装逼不成,首先被教做人啊。

    原因无他,只能怪这个年代的办公条件太落后。在李华勇前世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正是电脑在国内快速普及的年代,所谓的“办公自动化”都已经不是什么新潮名词。在那个年代赶一份技术标那简直不要是太简单的事。

    准备去投一个标的时候,无论这个项目是什么类型的工程,只要这个工程不是太异类,在公司内部调出相关同类型的资料,各种“复制”,“粘贴”,把名称更换一下,把简介和概述重写一遍,然后更换一些参数和配图,一份完全合格的技术标就能炮制出来。

    因此李华勇当年当“总经”的时候,他其实很少过问技术标的编写。首先技术标没有经济标重要,作为总经济师的他永远更关心报价问题。

    其次这部分东西比较“套路化”。一份技术标其实就是一份“施工组织设计”,而所谓“施工组织设计”,用最最通俗的话说:那就是“如果我把这个工程交给你做,你准备如何具体实施?”。因此编写一份技术标,那其实就相当于撰写一篇“说明文”。

    而“说明文”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这就有点类似于古代的八股文了。除非你有独到之处,否则这种东西想要写出彩那是很难的。而建筑工程有那么多“独到之处”吗?其实并没有多少。

    因为建筑行业有个特点,就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很快,行业内部也热衷于推广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这可能也是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不同的地方。在其他行业中,可能还存在专利和技术保护问题,但在建筑行业中,专利当然有,但所谓的“技术保护”却基本没有。任何建筑企业发明或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大家很少藏着掖着,而是生怕别人不知道。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建筑技术都是所谓的“实用技术”。比如你拥有一门新技术,你也积极去推广了,而某个工程项目可能正好要用到这门新技术,那么你去投标的时候,对于你这个“原创者”和其他“模仿者”,不说你一定会中标吧,但至少你在投标时候有加成。反观你一直藏着掖着的话,那么人家业主可能就会问了;你这门新技术靠谱吗?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除非你是“首创”,否则建筑工程还真没那么多“独到之处”。这也是编写技术标时候很难出彩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建筑行业这个特点,到了后世以后,同行们基本也对技术标不怎么重视,因为这一部分很难拉开差距。前世的李华勇除了在自己的公司投标,偶尔也会接受邀请去参与某些项目的评标。

    那么一大摞厚厚一本施工组织设计,李华勇基本也很少认真翻看,一本技术标在手,李华勇和大多数同行一样也是凭印象给分:

    嗯,这家公司的资质和业绩不错,在业内口碑也算良好,那没什么好说的,这份技术标应该不错,给他打个不错的分数先。

    嗯?这家公司好像也不错,这个,好像也必须给个不错的分数…..

    等这么一大圈溜下了,李华勇最终发现,自己给每家的技术分都差不多。不仅是他,其他大多数同行的做法其实也是一样。那么这样一来,技术标在评标时就失去其相对意义了,这也是大多数投标,主要由经济标决定胜负的原因。

    而唯一能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同行们眼前一亮的,那就只能是那些新技术和新工法的出现了。

    咦?这本标书中阐述的这种施工方法,我以前没有见过啊,这个需要好好看看,必须认真看看…...

    而李华勇准备的“倒椎法”,在这个年代就是这样一种新工法。这就是李华勇的金手指,也是他本次竞标赖以制胜的法宝。

    时间来到了85年4月底,经过李二愣子等人10多天的努力,一份中银大厦的技术标终于在他们手中完成了一半。不要以为他们效率低下,事实上看到这个进度后,李华勇心里十分佩服。

    要知道一份技术标,那就是厚厚的一本书啊,而且是“图文并茂”的那种,在这个没有任何建筑制图软件,没有CAD辅助设计,甚至没有用电脑的情况下,大家所有图纸都是手工绘制,所有文字都是手书撰写,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

    而在这其中,李华勇也看到咱们国家老一辈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比如说颜杜民,这位别看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这次编写标书就看出他的本事了,到目前为止,标书中所有制图基本都是由他手工绘制完成。而他绘制出来的图纸那个漂亮,说实话李华勇只有汗颜的份。

    当然,李华勇的作用也无可替代,毕竟他才是拥有“金手指”的那个人。而之所以说整个标书只完成一半,就是因为李华勇的这个金手指还没有兑现。

    换句话说:目前整个标书的常规部分已经完成,现在就缺一份“倒椎法”的专业施工方案。

    4月的最后一天,李二愣子找上李华勇:

    “墩子,你给我阐述的这种方法的确不错,不过仅仅这样还不行,我们还必须为它寻求理论支持啊。”

    李华勇点点头:“这个工作必须得做。”

    “倒椎法”是一个这个年代还没出现的工法,而且是涉及到“建筑抗风”这种逼格很高的学问,那么为它寻求理论依据是必须的。

    所谓寻求理论依据,就是你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证明你这种施工方案可行,否则的副帅,别人如何敢相信你?怎么敢在具体施工中采纳这种方案?

    而“寻求理论依据”这种事情,那就已经超出李华勇的能力范围了。别说他真不知道,就算他懂一点皮毛,以他农民工的身份也不好拿出来显摆。

    “要寻求理论依据的话,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回国内的大学院校去寻找,墩子,你认为我们找哪家大学好呢?”

    李华勇和李二愣子开玩笑:

    “你不就名牌大学出身吗,你的学校不行?”

    李二愣子摇摇头:“我们学校的土木虽强,但主要还是强在建筑,在结构方面还差点意思。要说到结构的话,估计我们需要去跑一趟申城吧?”

    李华勇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李二愣子说的是哪所学校,这所大学当然就是:

    济同大学。



第一二三章 标书中的学问  
相关:  重生之建筑大师  围棋传奇  重生97之另类地产霸主  重生之围棋梦    末日崛起  重生之全球首富  大唐腾飞之路  万古第一神  重生之狂暴火法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添砖加瓦第一二三章 标书中的学问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4s 2.3485MB

搜"添砖加瓦"
360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