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与波斯政府本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为了不过分刺激波斯政府,徐卫还限制了巴布教的传播,不过这些却都因为徐氏石油公司的再一次勘探而改变,据负责勘探的雷诺兹所说新油田的储量不低于二白亿桶,甚至更多。
自徐卫在波斯钻出第一口油井,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波斯内,相信如果不是畏惧英国国力强大,他们甚至有明抢的可能,所以新的油田储量纵然被徐卫和英国进行多方保密,依然被外界所知。
国际石油的价格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强大波动,最低的价格曾卖过五美分一桶,这比油区的水还要便宜,而高的时候也曾达到过六十五美分一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当年就是通过这种低买高卖的方式垄断了整个美国的石油市场。
这段时间算是石油价格的稳定区,其价格在三十美分到三十五美分之间波动,如此就算徐卫用最低的价格三十美分一桶出售原油,其二白亿桶的储量也能够卖出六十亿美元,当然这只是理想价格,但就算这座油田按实际价格挂牌出售,其售价也不低于十亿美元,要知道当时美国的救世主摩根家族也不过十三亿美元的资产。
古人曾言,财帛动人心,此时波斯政府内以波斯王国首相吉朗大地主谢别赫达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与内政大臣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西尔达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方势力正挣得面红耳赤,听闻这个消息后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争执,全部将目光放在了胡齐斯坦省这块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土地上。
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西尔达尔之所以能够在波斯政府内担任内政大臣,其最大的后台是英国政府,为了扶植这个可以与波斯资产阶级立宪派相抗衡的势力,英国政府不仅为派出优秀的军事教官为他训练军队,还以极低的价格向巴赫蒂亚尔部落军队提供了一批武器。
在波斯新的城府成立的时候,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了遏制俄国所支持的上一任国王,虽然也同意了向英国政府妥协,但其内心却是极度反感英国政府的。于是为了不使自己的国家变成英国的殖民地,他们自己筹钱组织自己的军队。
自从胡齐斯坦省那座巨大储量的油田被曝光后,西尔达尔便开始与谢别赫达尔接触,双方在暗地里很快就达成了新的协议。
内政大臣西尔达尔是由英国人所扶持的。其内部自然有很多英国人的眼线,在他与谢别赫达尔刚刚接触的时候,英国方面就获知了这个消息,随后英国政府便派了驻德黑兰的公使与西尔达尔交涉。
西尔达尔在获知英国政府已经得知他和谢别赫达尔的交易之后,为了防止因为英国政府的干预而出现变数。随后双方便加快了谋取胡齐斯坦省内油田的步伐。
西尔达尔和谢别赫达尔第一步计划就是通过官方否认了穆扎法尔丁.沙和穆罕默德.阿里.沙这两任连续被驱逐的国王与外国签订的任何协议,然后呼吁英国政府和徐氏石油公司三方面重新商谈波斯石油勘探的权利,为了压制强硬的英国政府,他们二人特意联系了收留了穆罕默德.阿里.沙的俄国政府,徐卫所收到的电报正是波斯政府向英国所发出的照会。
看到波斯政府的行为,徐卫已经预料到波斯政府的军队此时恐怕已经枕戈待旦,只待英国政府和他拒绝之后便强行收回胡齐斯坦的油井。
波斯的异状已经完全打乱了徐卫的计划,在徐卫的计划中,这段时间应该是英国、波斯、沙俄就波斯国王问题明争暗斗,按照后世的记忆穆罕默德.阿里.沙将会依靠沙皇俄国的帮助在里海东南沿岸登陆。在土库曼部落酋长支持下招募军队向德黑兰进军,而英国政府也要趁势支持巴赫蒂亚尔部落军队在德黑兰倒戈共同粉碎波斯的这次立宪革命。
在后世记载中,由于英国人并不想要穆罕默德.阿里.沙这个倾向俄国的国王复位,先是支持革命的费达依部队和巴赫蒂亚尔部落军队共同绞杀这次复辟,等到穆罕默德.阿里.沙兵败身亡后再对付立宪派,随后英国和俄国达成和解,共同瓜分了波斯。
但是现在却因为一个世界性的大油田,整个历史完全发生了改变,本来该是仇人相互捅刀子的西尔达尔和谢别赫达尔却坐在了一起握手言和,而英国这次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辛辛苦苦为西尔达尔训练的军队成了他们控制波斯最大的障碍。
此时的俄国还没有从国内的革命和日俄战争的失败中完全走出,他们本身很难提供太多的无力支撑,想要用武力干涉波斯的内政更多的还是要靠波斯国内他们扶植的势力,这一套在后世也用在了中国那些混战的军阀身上。至于英国政府也因为国内的财政情况很难挤出资金劳师远征。
毛爷爷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无的放矢的,当西尔达尔和谢别赫达尔相互争斗的时候英国和俄国可以肆意干涉波斯的国政,但一旦西尔达尔和谢别赫达尔和解,英国和俄国就失去了借力的地方。真正的成了纸老虎。
波斯政府收回石油勘探权其实在法理上能够站住脚的,当年徐卫与英国以及波斯国王达成协议的时候,英国占有的股份是百分之三十,波斯国王占有百分之十,而之后波斯国内便爆发了第二次立宪革命,穆罕默德.阿里.沙兵败之后被赶到了俄国,于是徐卫和英国瓜分了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沙的百分之十的股份。
按照列强以往的做派,英国政府在感到局势无法控制的时候会适当的做出让步,届时石油勘探权的拥有者很有可能就会被踢出局,一如前世拥有波斯石油勘探权的达西和伯马公司,然后英国和波斯平分了油田。
但现在局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徐卫并不是当年无权无势的达西,自然也不会让英国政府和波斯政府瓜分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权益,这一点英国政府也当然想到了,在徐卫收到波斯发来的电报同时,前任英国驻沪领事、现任英国驻朝鲜公使霍必澜爵士便亲自登门拜访徐卫。
徐卫在宣政殿的一处偏殿接见了霍必澜爵士。双方经过一番礼节性的问候之后,霍必澜爵士开门见山的说道:“殿下,关于波斯的事情我想你已经知道了吧?”
“我也是刚刚从波斯收到电报,不过由于德黑兰与胡齐斯坦相距太远。我的人并不太了解德黑兰关于军事方面的部署。”徐卫解释道。
“在三天前,波斯北部的军地就开始向德黑兰集结,期初我国政府以为波斯的首相和内政大臣又出现了分歧,但随后从波斯政府内部获知的消息却是令我国政府大吃一惊,于是阿斯奎斯首相便让驻德黑兰的外交使节向波斯政府抗议。然而。波斯政府在得知消息外泄之后便加快了他们的计划,就在今天早晨他们通过外交部向外发布公告,否认波斯之前签订的任何出售探矿权的协议。”霍必澜回答道。
“阿斯奎斯首相对这件事是什么意见?”徐卫询问道。
“首相的意思是坚决不能向波斯政府妥协,必要的时候不惜动用武力,只是殿下也应该知道,帝国的财政已经出现严重的短缺,海军大臣丘吉尔也多次要消减海军军费,这让首相非常的为难。首相的意见是希望殿下能够对波斯出兵,我国可以提供军费。”霍必澜回答道。
“我出兵也不是不可以,我也不需要英国政府出军费。我只需要获得科威特的石油勘探权。”徐卫解释道。
“科威特?这个恐怕很难,你知道自从的石油公司在波斯开采出石油后,全世界的石油公司都汇聚到了中东,现在已经有很多石油公司提出了购买勘探权的申请。”霍必澜回答道。
科威特本来只是阿拉伯帝国内的一个很小的城堡,1756年萨巴赫家族的族长萨巴赫.本.贾比尔被推选为政教合一的领袖,建立科威特酋长国,随后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阿拉伯世界的时候科威特被划分到巴士拉省下属内的一个县。
科威特酋长国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实际上仍保持独立,随后英国为了强化自己的中东的话语权,抵制俄国在中东的扩张。于1899年的时候强迫科威特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其中规定:科威特在奥斯曼政府的主权范围之内,但政府不以任何方式干涉其事务,亦不派兵到那里去;奥斯曼帝国承认科威特是在英国保护下的独立国。
英国当初强迫科威特签署英科秘密协定只是出于军事目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中东这块不毛之地会有石油,而且还是世界级的大油田,于是在徐卫从波斯开采出石油后,无数的石油公司开始涌向科威特和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伊拉克。
和前世一样,科威特地下虽然储存着丰富的石油,英国政府也与其他大的石油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的协议。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任何一个石油公司能够在科威特开采出石油,包括标准石油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不过有了徐卫的榜样作用,大家依然认为科威特拥有石油,这也是霍必澜说很难的原因所在。
“我知道科威特境内已经有好多使用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开采出任何石油,语气让那些开采不出石油的石油公司在科威特浪费时间,不如将科威特的开采权交给我。”徐卫说道。
“殿下能够保证一定从科威特开采出石油?”霍必澜看徐卫胸有成竹,不由得问道。
“不能!”徐卫没有任何犹豫,回答道。
霍必澜差点被徐卫的回答呛到,他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能将“不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随后他平复了一下情绪问道:“殿下既然不能保证一定能在科威特开采出石油,为什么还要让你和我国政府冒着得罪标准石油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危险趟这一趟浑水?”
“我相信如果科威特地下真的拥有石油,我肯定能够开采出来,如果连我都不能在科威特开采出石油,那只能说明科威特没有石油。”徐卫非常自负的说道。
现在的地质学还是非常落后的,石油开采其实与赌博没有多大的区别,不然也不会有中国是贫油国这种荒谬的结论,这种状况到后世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变化,顶多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探矿的仪器先进了点,但是与那些石油公司盲目勘探、钻井不同,徐卫凭借后世的记忆大略的知道科威特大的油井大体的位置,这对钻井来说已经足够了,这也是徐卫自信的本钱。
霍必澜没有想到徐卫这么自负,竟然敢说出这种狂妄的语言,不过他又不是徐卫的父母,自然没有管教人家的权利,随后他说道:“殿下,对于科威特的石油勘探问题我会转告给阿斯奎斯首相,只是波斯军情紧急,还请殿下尽快做好出兵的准备。”
“我对英国政府只有这个要求,只要英国政府同意,我会立即对波斯出兵。”徐卫回到道。
在波斯的石油开采,徐卫占了绝大多数的股份,他自然不会真的要等到英国政府的答复才出兵的,刚才的言论只是表达了一下他的观点,在霍必澜刚刚走出昌德宫的宫门,徐卫的电报就已经发到了第一师师部。
第一师自从攻占釜山港后便一直驻扎在朝鲜北方各大城市,其一方面配合当地的地方政府组建警察机构,另一方面则是清剿北方的土匪和反对势力,而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剿,整个朝鲜北方基本上已经被肃清,随后第一师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在徐卫的电报下开始向釜山港聚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