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新军送来了一篇与晓霞合写的作品《迟到的忏悔》,蓉蓉也交来一篇作品《忏悔》。在编辑室里,卢华仔细地看了两篇稿件,赞不绝口,花里挑花,竟然分不出优劣来。卢华指着《迟到的忏悔》对德仁说:张老师,你听,这段话写得多么有趣;在农村,一些不肖子女往往有这样的托词:父母既然生下我,就应该把我养大,并给我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否则的话,就不要生我,你们要是不生我,说不定我如今还在蓬莱仙岛享清福,哪能来到人间辛苦劳动,受这洋罪呢?
德仁叹了口气:唉,这些人简直不懂一点人情世故,父母生下你反而成了罪过,要是父母不生你,世上哪有你?世上没有你,哪有你成家立业的幸福生活?
卢华惊讶地望望德仁:张老师,你真神,你是这样分析的,作者也是这样反思的。你听,文章接着是这么写的:仔细想一想,对父母的这些埋怨和指责,完全是没有道理的,甚至有点耍无赖的意思。试问你们,没有父母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父母的辛勤劳动,哪有你的快乐成长?我们应该多想一想,是谁哺育我长大?是谁给了我一个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是不应该忘记根本的。我们要求父母的很多很多,但是我们回报父母的却是很少很少。
德仁沉思着:作者对不孝子女的批评和指责,已经够多的了,现在似乎应该转折自责了。
卢华惊叹的:哎呀,张老师真是料事如神,作者在大踏步地转弯了。你听:纵观社会现象,人们往往是责人严,责己宽,对待别人是马列主义,对待自己是自由主义。不,我们兄妹二人绝不能这样,今天我们要自投罗网,在校报上写文章谴责自己的不孝行为,作为向父母亲的忏悔。虽然这个忏悔有点迟到,毕竟是出自内心真诚的忏悔。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接受儿女真心实意的忏悔吧!
德仁说:很真诚,很感人,我们就需要这样出自内心真实的感受。看样子,下面要动真格的,要剖析自己的错误了。
卢华扑闪着水灵的眼睛:是啊,这是应该的。为了这篇文章,你和学生一起深入到他父母的凉皮摊子,了解生活,挖掘题材,现场教育,他们兄妹要是不拿出实际行动,不但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这编辑老师呀。你看,他们大胆暴露,深刻批判,句句滴血,不给自己留一点情面:我们兄妹二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学费不愁,吃穿不愁,日常花销也不愁,在同学面前一点显不出寒碜来。可是我们经常存在一种担心,生怕同学问起家庭,问起父母的情况。父母身为农民,我们似乎感到丢人,现在他们又是离乡背井,跑到西安来卖凉皮,挣钱供养我们,同学要是知道了,更叫人无地自容。......哎呀呀,这样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的肮脏思想,连我们也觉得脸红,可是这种肮脏思想就像是长在身上的毒瘤,不痛下狠心是难以挖除的。......
德仁沉思着:这种自我剖析的精神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可贵的。鲁迅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我们办校报就要发扬这种自我剖析的精神,让读者感到校报讲的都是真话,都是贴心话,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话。
卢华赞叹的:校报办到这个程度,才让人感到真实,亲切,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校报才能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和老师。
德仁深有感触的:对,我不赞成在校报上刊登许多板着面孔说教式地教育别人的大块文章,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说着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学生在学校里要上思想政治课,要参加接受思想教育的周会、班会、团组织生活,耳濡目染的思想教育已经很多了,谁还能耐着性子去看校报上的思想教育文章?校报只是一张四开的小报,如果连篇累牍地刊登一些长篇论文,我们办报的省事多了,可是读者却越来越少了。何况我们没有权利强迫读者去阅读校报,只能靠校报的可读性、趣味性来吸引读者,这就要靠我们编辑做大量的工作,发掘出一批高质量的稿件。其实,寓教于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好方法。
卢华说:张老师,办校报以来,我就是佩服你这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了把校报办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你想尽了办法,不过......
这时,一个七八岁小姑娘推门进来,喊了声妈,便扑进卢华的怀里。小姑娘望也没望德仁一眼,只顾对卢华抱怨着:妈,人家早就下班了,我爸回家好一会了,等着你做饭呢。卢华说:玲玲,你一点也不懂礼貌,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进了门也不问候伯伯一声,就一个劲埋怨起妈妈来了。玲玲这才不好意思地抬起头来,朝着德仁问候一声:伯伯好。德仁笑笑:怪我没有掌握好时间,耽误玲玲吃饭了。卢华说:再别这样说了,我们还不是为了忙工作。玲玲冷不丁说了一句:爸爸说就你们工作忙,好像别人不干工作一样。卢华嗔怪的:你看这傻孩子,你爸在自家屋里说的话,你咋拿到这儿说呢?......
卢华领着玲玲走了,德仁看看手表,还不到下班时间,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沉思着:我这是怎么啦?难道我真的成了人们所说的工作狂,心里只有工作,连家庭也照顾得少了。德仁心里虽然这样想着,随手却拿起蓉蓉的《忏悔》看起来,可是看了几行,心乱如麻,再也看不进去。他放下稿件,走出办公室,带上房门,往前走了几步,觉得可以把稿件带回家里,晚上抽空看看。于是,他打开房门,把稿件装进包里。正要走时,猛然想起秀兰有过埋怨,嫌他把办公室的工作拿到家里去做。其实回到家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也未必有修改稿件的时间。他这么一想,只好从包里取出稿件,放回原处,这才出门向家里走去。路过食堂的时候,德仁想起秀兰的一堆缝纫活儿,知道她难得有时间做饭,便走了进去,干脆买上一大袋包子,今天晚上大家改善一下。
果然,不出德仁所料,他走进家门,秀兰正趴在缝纫机上忙着做活,厨房里冰锅冷灶,哪里顾上做饭?这时,逢玉、怀玉两个小伙放学回来,饿狼似地闯进厨房,翻笼揭锅,找寻吃的,不免大失所望,正在唉声叹气之时,还是怀玉眼尖,一眼看见德仁手里提的袋子,兴奋地喊了起来:爸爸,你买了吃的,也不吭气,让我们瞎找一气。
德仁举起布袋:你们猜袋子里是啥?猜对了才能吃。
秀兰走过来,从德仁手里夺过袋子:拿来,你这个当爸爸的,真是个娃娃头。孩子们肚子饿了,让吃去就是了,还罗里罗嗦的猜啥呢?我远远地就闻见了,不就是包子嘛。你又要让猜是啥馅的?肉包子、菜包子、豆沙包子、糖包子...... 啥馅的都有。
秀兰说着把袋子里的包子倒在盆里,竟然有满满的一盆。怀玉一把抓了三四个:我刚想吃包子哩,爸爸就买来包子,爸爸万岁!
逢玉也抓了几个包子,高兴的:爸爸万寿无疆。
秀兰神秘的:可不敢乱说,这些都是领袖的专用词语,要是在**中这样瞎说,非挨批斗不可。
逢玉说:妈,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了,思想解放了,你还这样保守。
德仁说:你妈不是保守,我也享受不起这么尊贵的词汇。
说说话话,吃了包子,秀兰在锅里散了些拌汤,打了两个鸡蛋,怀玉拿勺子在锅底捞了捞,故意把嘴一撅:妈,我咋捞不上鸡蛋呢?
逢玉笑笑:妈把鸡蛋打成絮絮了,平均分配,一个人可以吃到半个鸡蛋,你想把稠的捞到你碗里,这咋可能呢?......咳,我想起一个故事,两个人比赛看谁一次吃的鸡蛋多,一个人吃煮熟的鸡蛋,勉强吃了30个,肚子胀得不行。另一个人烧了一大锅开水,把50个鸡蛋打成絮絮,用漏勺才捞了一碗,高高兴兴地吃了。
怀玉把嘴一撇:哥,这故事都老得没牙了,你现在才知道吗?
逢玉说: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才讲给你听罢了。
怀玉说:还有一个关于鸡蛋的故事,你知道不知道?
逢玉说:你讲出来听一听。
怀玉略一思索,讲了起来:1493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回到西班牙,成了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国王和王后把他待作上宾,封他做海军上将。有些贵族却瞧不起他,他们鼻子一哼:这有什么希罕,只要驾船向西驶去,谁都会发现那块陆地的。哥伦布不动声色地拿起一个鸡蛋:先生太太们,你们试一试,看谁能把这个鸡蛋在桌子上竖立起来。那些人你试我试,没有一个能在桌上竖起鸡蛋。哥伦布笑了笑,拿起鸡蛋,将一头轻轻地磕破蛋皮,稳稳地竖在桌上。贵族们哄堂大笑:这有什么希罕?哥伦布说:本来就没有什么希罕,可是你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样做呢?
逢玉自然知道这个故事,可他不忍拂了怀玉的兴趣,没有打断他,反而鼓起掌来,德仁、秀兰也一起热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