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炎帝姜榆罔时期神农氏势微,各部离心。恰逢轩辕黄帝成了有熊的首领,因其仁义,部族壮大,周围的部落纷纷投靠。炎帝因此与黄帝有了隔阂,从而发动了阪泉之战,结果三战之后被黄帝打败归顺了黄帝。
其时九黎也没闲着,吞并了少昊氏的凤地,成了拥有龙、凤、牛三种统治图腾的共主,复远古祖号自称蚩尤氏。卷上解读:蚩者虫也、或通赤,火也,尤者农也,其实也是自号炎帝的意思。最早的农耕就是刀耕火种,无火不开荒兴农,这也是神农氏炎帝一名的由来。
那时的九黎部落不但地盘广大农业兴旺,而且还会煮盐冶金,尤其是有一整套法令标准,使得九黎部的实力远高于其他种族。
黄帝和蚩尤部分别兼并其他部落的活动不是在一个时期发生的,是经历代黄帝和蚩尤才完成的,到轩辕当黄帝和黎贪作蚩尤的时候炎黄和九黎两大集团才基本成型。
卷上描述,鉴于九黎部的实力强大,黄帝轩辕在收拾了炎帝各部之后对九黎部先采取了温和的对策,也就是“示之以仁”。此时的蚩尤黎贪被迷惑了,放松了对黄帝的防范。黄帝在加紧收拢炎帝残部的同时又使了一个软招子:分化。
少昊氏源于凤民,是最先开创冶金技术的,后来被迫加入九黎部。黄帝暗中拉拢了部分少昊族的部落加入到已方,并把他们安排到若水一带,这些部落也把先进的冶金技术传授给了黄帝,极大地加强了炎黄集团的实力。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不久蚩尤黎贪就知道了此事,不由得大怒,兴兵讨伐少昊氏,把少昊氏整个族群灭了。余下的不得不到处乱跑,少部分投靠了轩辕黄帝,大部分进入到了东北,形成了后来东胡的祖源,还有部分从东北迁徙到了大漠深处,消失或者后来以新的种族身份重现于世。
那时还没有文字,只有结绳记事或者口口相传的传说。少昊氏不但族群散了,而且以后的史籍上也把一些原本属于少昊氏的事迹按到其他人的身上,只剩下了一些模糊的神话故事,时间长了,史上再不见帝俊。
当时的通讯联络相当落后,等黄帝得到消息时少昊集团已经被打散了,黄帝只好收容下少部分凤民。尽管有了少昊氏这个好帮手,但九黎族仍然不是炎黄能抗衡的,面对兴师问罪的蚩尤,黄帝只好硬着头皮应战。
传说黄帝九战九不胜,这本史卷上也是这么说的。九是虚数,意味着老是吃败战。但是黄帝人缘好,关键时刻总有人帮他。
按原世的传说,黄帝有应龙供他驱使,有人给他作了指南车,九天玄女传授了他兵法《阳符经》,他女儿是昆仑山上的旱神女魃专克蚩尤的风伯雨师,还有人教他制作“夔”皮鼓八十面,使用雷兽鼓槌一敲就能让蚩尤军队丧魂失魄,利用种种神奇的手段才打败了九黎。
可有关这些原世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这册史卷上却别有解释,说是黄帝打不过蚩尤便请来了戎、氐、蜀、巴、濮等当时的周边部族来帮他共同打击蚩尤。
这些种族有的能驱兽,有的好使蛇,对黄帝帮助很大。战鼓是炎黄集团共同的发明,以鼓为令指挥军队,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阳符经》的来历倒是很神秘,听说是来自昆仑山某个自称是玄女的女修者。
看到这里,高汉撇了撇嘴,玄女传承里可没有《阳符经》,此经的出处不明,黄帝是否得到过也全是后人传说的,那一代玄女也没帮过黄帝。黄帝的女儿女魃倒是玄女的门下,但玄女是远古巫者传人而不是西王母所派。
不过此史倒给高汉讲明白了另一件事,修炼之风不是现在就有的,从远古开始,先民们便自行开创了元气运用的法门。那时的元气很足,有超凡能力的人不知凡几,从而让后来的人们在口口相传中以他们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传奇。
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没法求证,高汉不知道此史所述的真伪。只从字里行间中可看得出写这史籍的人相当痛惜帝俊少昊氏的衰败,还有些惋惜蚩尤黎贪的失利。
放下那些个现在看来有些荒诞的神奇,再抛开个人感情公正地说,此卷对黄帝的些许非议高汉却有些不认同。
不管怎么说,战争就是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这点上黄帝的策略没什么可非议的。合纵联横之策而已,这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否定没有任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关键是你得看战争的参与者都出于什么目的,战后取得了什么成果。
黄帝为了保卫炎黄部落联合各方,不但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一个大融合时代,给东方奠定了几千年的发展基础。而且对那些来助拳的也是进行了区别对待的。
真心想融入东方文明的种族全部吸纳并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想趁火打劫的,对不起给你点好处费,然后哪来回哪去。赖着不想走的,那就得打得你满地找牙,就是同宗同源的也不能另外。比如荤粥也就是匈奴的祖先之一,还有部分戎、羌等族,就是与黄帝的政策不相融从而被黄帝大力驱逐远遁的。
“有时自家人祸害自家人比外人还狠,这样的就不能把他当成自家人来对待。”高汉觉得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是谁处在黄帝的位置也都得这么办。
每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需要维持自己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得根据当时的情况辩证地来看待,用太祖的话说就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也许蚩尤胜了可能也会这么做,但关键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不能推倒重来。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这话本身没什么错儿,否则有权力写史的你让他通篇都写自己的不是?除非他疯了,而且他的后继者也疯了。
《史鉴》写到黄帝平定四方便没了下文,这些人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就远离了中原,对后面的事可能就不知道了。
合上经卷,高汉咂舌不已。
远古有多远没人能说清楚,很多真相都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部异史所述的是成千上万年前的简史,但因为写史的人带着主观倾向追溯历史,其部分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所以它只能象《山海经》一样,让人在为之感叹之余对远古产生无尽的遐想,要是真想据此深究历史真相那几乎不可能。
最让高汉感觉困惑的是,自打出山以来自己神奇的经历已经开始跟原世的史籍对不上号了,比如元气、比如修炼,再比如这些扑朔迷离的历史,让高汉再次确认了这世界与那个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时空真的不太一样。
“难道真让墨先生无意间言中了,这个世界是的另一本书,还是跟原世极度相似的一本?”
高汉揪着头发苦恼而又纠结着,已经被印到书上的文字,想从这一本挪到那一本上去何其艰难,除非得毁书拆字才成。那意味得有打破时空的能力,这可是神话中的神仙才能做到的事儿。
“这世界本就没有神仙。”想到玄女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教诲,高汉两眼直发黑,“可是想要回家我就得先具备神仙一样的能力,这特么让我从哪做起!?”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高汉头疼的很,不得不放下心里的纠结拿起了第二卷,“还是看看是什么人写的这东西吧。”
《靈谶》,卷首两个字让高汉心中大震。靈即是灵,古指巫觋,也就是指巫师。谶读chen音,巫师、方士的术语,是预示吉凶的隐语。靈谶二字说明此卷是巫师所著的经籍。
“古祭天地鬼神者师法无名,女娲、伏羲之后始有靈,集法成谶。巫者非常人,是为神选之民,不以世俗论族,只以神性为别。我族以靈为名,天帝为祖,秦汉以来是为巫。天下巫者一家,共尊女娲、伏羲为始……”
开卷便告诉高汉,写这个史卷的人出自巫族,是女娲、伏羲之后,但与一般的种族划分不同,这个部族是能与神灵沟通的人组成的,从血缘上说各个种族的都有,在信仰上通灵者自成一族,这就是巫族。
高汉觉得所谓巫者,就是各个远古部落里生下来就很聪明的人,往往都会被培养成为巫者。因为有别于他人,所以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巫族人,但被不同的神灵分派到了各处引领各地的信仰。
“神以太一为尊,辅者名为五帝,故太一又名天帝号为夋。皇者大耶,天帝于世间奉为泰皇即人皇。天皇、地皇皆以泰皇为贵,居于东又称东皇。
后天地巨变,人心生瑕,大巫黎贪篡天帝位,巫宗渐衰。黄帝杀尤于涿鹿,使东皇宗人分而安之,百多帝裔不愿侍尤、黄,远涉极西,隐于世,不为人知也。”
“好家伙……”高汉眼睛有点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