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忠肝义胆文信侯
在盛世像刘琦这种人往往会受到明君的赏识,因为他愚忠,因为他爱国,有理想,有抱负。是每一任明君可遇不可求的贤臣良将,是帝王成就千古霸业的重要基石。但是这种人在汉末尤其是在汉灵帝这种时期就非常可悲了,这种人往往得不到君王的赏识,就算是得到了君王的肯定,他的抱负也得不到施展,空有凌云之志却无法实现。
但是,这种人确实是值得在场的王公大臣的佩服,越是这样他们就越不想将刘琦这样的人卷进这场政治风暴里来。大堂里静的可怕。
刘琦抬头向上面望去,竟然发现端坐在金銮宝殿上的汉灵帝刘宏眼中闪烁着泪花,老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刘宏才慢慢反应了过来,缓缓说道:“爱卿非要如此才是?”刘宏眼圈发红直直的看着刘琦。
刘琦与之对视,忽然觉得刘宏并不是后世所记载的那样昏庸无道,至少在这是刘琦能够从刘宏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对后辈浓浓的溺爱之情。看到刘宏如此,刘琦心中微酸,但是还是对着刘宏说出了心中想要说的话。
“陛下,微臣愿追随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的步伐北上抗击匈奴,建功立业,马革裹尸终不悔。”
刘宏在听刘琦说话的时候弓着身子,有些着急的瞪着刘琦,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但是当他听到刘琦说道马革裹尸终不悔的时候有些泄气,就像早就知道刘琦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是还是心中不甘没能够来得及阻止一般。
与先前不同刚才微红的眼圈现在倒有些呆滞了,微不可闻说道:“是了,早就应该料到,可。。哎。。”转而在望向刘琦时眼神中则是闪现出了夺目的光彩。如果不是刘琦已经知道了以后历史的发展还真的会以为刘宏或许不是一个彻底的昏君。
“既如此,那便下旨吧,赦封刘琦为文信侯领二等侯爵,加太原郡太守礼署境内一切事物,代朕巡防。”
“谢陛下。”刘琦正色道。
原本没什么可是刘宏最后来了一句代朕巡防令人不思其解,但是这一些都无所谓了。只要刘琦出了洛阳进了并州也就是正式宣布刘琦的仕途就要完结了,顶多一辈子待在并州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大多数人静静地想着,刘琦已经对他们构成不了威胁了。
刘琦在上接受了封赏,便自觉地待在了一侧,不发一言,接下来就是日常的事物了,完全没有刘琦能够说话的地方,也完全插不上嘴。刘琦发现今天大将军何进倒是支持起了保皇派与十常侍所代表的势力进行攻坚,看样子何进应该是和王允等人在某一方面达成了共识,一致将矛头指向了十常侍,争吵的程度比刚才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时之间热闹非凡。而一旁的刘琦确实视而不见,一心在静静地思考揣摩着刘宏的意图,刘琦越想越觉得刘宏好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物,越想越觉得刘宏好像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昏庸。刘琦在两方争吵的时候偷偷地秒了几眼刘宏发现他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并不是早已见惯不惯的神态,而是一直似笑非笑的观察着双方。
而刘琦则是刘宏报以微笑,低头不语。
很快,二个多时辰以后下朝了。刘琦挤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来时一大群人和刘琦寒暄,走的时候却是如此冷清,人心啊,刘琦心中自嘲道,因此刘琦匆匆走出人群,正要钻进轿子里的时候忽然被叫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是王允、董玮一行人等邀请刘琦参加明日的宴会,刘琦知道他们这样做肯定是有别的意思在里面,匆匆应了钻进了轿子里,回到了家。
明明是夏季的八九月份刘琦却感到略有一些冷了。
冷的是人心。
刘琦匆匆下朝,简单的洗漱了一下,现在是汉代提倡早朝,所以说文武百官习惯于将每天的事物积攒到每天的早上一起汇报给刘宏,所以说早朝一般都是在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我们的这位皇上“昏庸”一般都是在上午十一二点钟开朝,再加上一两个时辰的辩论,下朝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由于晚上还有场宴会,所以刘琦就草草吃了点茶点,便睡了过去。
王府,司徒王允家正堂。
王允端坐正首,一干官员在一旁聊一些无关大雅的话题。刘琦也在一旁静静地吃着王府准备的美食,不时还与一旁的大臣说上几句,可是一到牵扯到一些立场问题时,刘琦总是不露声色的蒙混过去,另一旁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按理说刘琦应该是属于他们这一派的,毕竟刘琦乃是皇室宗亲正统的刘氏族人,应该是刘宏坚定地支持者才对,但是从进门到现在刘琦硬是不松一口,没有一丝表明立场的态度。
刘琦与他们寒暄了几句,并没有与其深交,原本想要结交刘琦的一些王公贵族想起刘琦现在的处境也是摇头笑笑了之。只有一些世家子弟仰慕刘琦的高洁有些敬仰,才上前与刘琦交流,但大多只是局限在文学方面并没有一丝越界。
刘琦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抒发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融合诸子百家的想法组合到一起,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宴会上的一干人等对刘琦刮目相看,这仿佛好像是提醒了他们原来排除刘琦在丹阳所作所为忽然想起刘琦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这使得人们对刘琦更加青眼相加,更加确信刘琦当日在大殿上所说的那一番慷慨激扬的说辞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他内心的真是想法。刘琦并不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而是一个真正的“真人”。
人们都像是故意一般忘了与会的初衷,纷纷与刘琦交谈起来,所涉及的方面也是广了起来,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琴棋书画,无所不聊。刘琦则是充分发挥后现代文学博士的广博学识与之争辩,一时之间好不热闹,由于之前刘琦学到的多是从书本上直接获取的并未正真的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而在座的诸位都是从事学术研究几十年的老学究,并且强调的是“走学”,也就是现在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真实二字,和他们在一起讨论,使刘琦获益良多,不知不觉竟是聊了一宿,但彼此双方竟没有一个人感到一丝的疲倦。
成就了一番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