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927章 护犊子的皇帝陛下

    第927章 护犊子的皇帝陛下

    在众人的注视当中,陈镒拧着眉头,开口道。

    “陛下,清算王振余党一事,当初陛下登基之时,已有定论,若再因此清查官吏,恐令朝廷威信有损,此为其一。”

    “依天官大人所言,所要清查者,包含王振当权时升迁,罢黜,降调的一切官员,如此大规模的清查,不亚于同开大计与京察,如此庞大的清查,必将耗时良久,花费的人力物力尚在其次,因此而引发的群臣惊惶,恐会令朝廷政务搁置,此为其二。”

    “且时隔多年,无论当初状况如何,各地官员皆以赴任多时,此事重翻旧账,会给朝廷开一个坏头,易起党争之患,此为其三。”

    “天官大人初心虽好,但是,如若在实行时执行不力,被人假以此名行争斗之事,排除异己,则后患重重,此为其四。”

    “有此四者,对朝廷损害之处,远胜于如今官场风气颓靡之祸,故臣不敢苟同天官大人之意。”

    替反对意见,总是要比说解决办法容易的。

    虽然陈镒没有刻意针对王文的意思,但是,他说出来的话,却不由让王老大人拉长了脸。

    不满的看着陈镒,王文开口道。

    “当初陛下下旨清查王振余党,的确依律处置了一批人,但是,那时处置的阿附王振,祸国乱政之人,这桩案子自已审结。”

    “但是,如今我所说的,却是借王振之力的幸进之辈,及受王振诬蔑打压蒙冤之人,二者岂可混为一谈?”

    应该说,王文这话,颇有几分强词夺理的味道。

    的确,关于王振一案,早在天子登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定论,攀附王振的党羽也皆被治罪。

    但是,当时天子特意将此案交由大理寺来主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令群臣安心,迅速稳定局面,暗含的意思,无非是这件事情就此翻篇了,不再继续追究。

    王文如今旧事重提,虽然说,是查的所谓的‘幸进之徒’,但是,实际上,却还是在延续和扩大当时的王振一案。

    当然,如果勉强要解释,王天官的这个说法,也不是不能成立。

    可就像陈镒所说的一样,百官心中是有一本账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无疑会让朝廷的威信有损。

    如果说,天子的目的是为了清洗朝堂,那么自然无妨,但是现在,天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换人并不是目的,重塑官场风气才是目的。

    如此一来的话,那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显然就不适用了。

    略停了片刻,俞士悦也上前开口,道。

    “陛下,臣倒是以为,天官大人所说不无道理。”

    “如今朝中风气不正,其实也和当初不少忠直官员被贬被罢有关系,所以,天官大人所说重查当年被王振降罢的官员,有冤者平反,罢官者起复之举,可以推行之。”

    相对于陈镒,俞次辅的话,说的就比较委婉。

    言下之意,平反起复可以,但是,其他的就免了。

    王文自然能听得出来他的意思,因此,对于这种打圆场的做法,王天官丝毫都不领情,哼了一声道。

    “有冤者可以平反,罢官者可以起复,就偏幸进行贿之徒不可罢斥?这是什么道理?”

    这话问的,其他的一干大臣不由苦笑连连。

    什么道理,刚刚陈镒说的那么明白了,还不够吗?

    平反起复是施恩,但是,罢斥幸进是责罚,前者固然也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但是,总归是好事,只要善加安排,不难让朝野上下都满意。

    但是若要追查当初依托于王振被拔擢的官员,这件事情不仅复杂,而且容易得罪人,而且一得罪,就是一大批人。

    刚刚陈镒说的虽然直接,但是,还没有完全点透。

    事实就是,王文这样的做法,真要是通过了,是要被满朝唾骂的。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上位的过程干干净净,今天查了王振一案,明天就会查其他的事情。

    这个先例一开,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都是轻的。

    面对王文的质问,一旁的陈循踌躇片刻,也站了出来,反对道。

    “陛下,此事并非如天官大人所想那么简单,王振之事已过去两年之久,若追及当权之时,更是数年已过。”

    “如今要清查当年被冤枉之人,尚有眉目,但是,若要查攀附王振幸进之辈,则难度颇大,毕竟,王振一党早已经被诛之,这些人一死,知道内情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些官员自己。”

    “如此大动干戈,若最后什么都没有收获,未免令朝廷颜面扫地。”

    紧接着,王翱也开了口。

    虽然说之前他刚刚和陈循在殿上闹出了那样的事,但是现在,他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跟在陈循后头道。

    “陈尚书所言有理,天官大人此言,的确有些过于激进了。”

    “陛下请想,此等大翻旧账之事,若是成了常例,那么,必有人以此打压异己,长此以往,我朝必重蹈唐朝牛李党争之事。”

    “故此,此例绝不可开,请陛下明鉴!”

    这一下子,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无论是说话直白还是婉转,反正都在反对王文的观点。

    于是,王天官的脸色顿时黑成了锅底,站在他的身边,直直的能感受到这位老大人压抑着的不满。

    不过,王老大人的性格,从来都不是这么轻易会服输的人,何况,眼前这帮人一个个说的冠冕堂皇,但是实际上,压根没有一个人,敢直面他的问题的。

    沉着一张脸,他拱手便要开口。

    然而,这个时候,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时候,天子却抬起手,止住了王文。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天子打算一锤定音,否决王文的措施的时候,天子却平静的望着他们,开口道。

    “诸卿所言都有道理,但是,朕和天官有一样的疑问。”

    “为何,为冤者平反复职便可,降调幸进行贿之辈,便不可?”

    “诸卿皆是饱学之士,朝廷栋梁,读圣人经义,明治国之道,你们刚刚说了这么多理由,可朕却只问一句。”

    “阿附幸进之辈,该不该罢?”

    大殿当中安静了下来,老大人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料到,天子会是这样的态度。

    这句话问的,可比刚刚王文的话,要更加尖锐。

    该,还是不该?

    两个极端的答案,没有中间地带可言。

    一帮大臣低下了头,默然不语,只有某天官一副找到了人撑腰的样子,跟天子一起,转过头恶狠狠的看着在场的其他人。

    话是陈镒最先开口的,哪怕此刻他们都能感受到,天子那扑面而来的威压,但是别人能躲,陈镒却是躲不了的。


    片刻之后,硬着头皮,陈镒到底还是起身开口,道。

    “陛下容禀……”

    “总宪不必多言,朕知道。”

    就在陈镒想要开口解释的时候,天子却摇了摇头,道。

    “理由,刚刚诸卿已经说了,追究旧事,令群臣议论,百官不安,无心用事,会令朝局停滞,后人效仿,恐成党同伐异之利器。”

    “这些,诸卿说的都对。”

    “但是,朕想说的是,这大明朝,不能只讲利益得失,更要讲公理是非。”

    “今日朕召诸卿前来,所议之事,不正是这个吗?”

    “只知算计利弊,将道义放在第二位,这些,不正是朕和诸卿想要扭转的朝廷风气吗?”

    这番话,令得在场的一众大臣脸色一滞,纷纷露出沉思之色。

    如果说刚刚他们还觉得,天子有为王文撑腰的原因在,那么,这个时候,他们才算是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考虑是不是有问题。

    原来,不知不觉当中,自己等人,也被这种朝廷风气影响了吗?

    不过,能够混到这个地步的人,无论自己的政治立场如何,但是到底都是心志坚毅之人。

    所以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天子的话是有问题的。

    圣人之理固然是治国之道,但是,如果只靠圣人之理就可以治国的话,那么,早就天下大同了。

    天子说的道理没错,的确,没有理由朝廷只能为有冤者平反起复,而不能追究幸进之辈。

    但是,问题是,大道理说起来好听,但是到了最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问题的。

    现实就是,真的要这么做的话,必然会引起朝堂不宁,得不偿失。

    朝堂之上,确实不能只顾利益得失,不讲公理道义,但是,如果一切都只会照搬道理,不顾利益得失的话,那么,也是不长久的。

    一念至此,老大人们总算是回过味来了。

    说到底,天子这还是在给王文这个老家伙撑腰呢!

    要知道,和天子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他们从不认为,天子是一个迂腐的拘泥于规矩,只会讲大道理的人。

    他老人家在朝局上的手段,那是有目共睹的。

    但凡是天子想要推动的事情,回回都是面子里子都要收,几乎无一例外。

    这样的皇帝,你说他会天真到不顾现实,只讲大道理?

    老大人们默默的看向王文,最终,陈镒轻咳一声,道。

    “陛下圣明,臣等知错!”

    于是,其他的一干大臣,除了王文之外,也紧随其后,跟着道。

    “臣等知错!”

    见此状况,王天官满意了,得意洋洋的站在远处,就差叉腰了。

    不过,如这些老大人们所料想的一样,天子倒也不是无原则的袒护王文,沉吟片刻,天子又道。

    “卿等的顾虑,朕也明白。”

    “天官方才所说,有些地方的确不好施展,前番太子出阁,朕刚下了大赦天下的诏书,此刻若再追究过往之事,的确不妥。”

    “但是,有一条,诸卿总是要明白的。”

    “那就是,圣人之理,乃是治国之本,有些时候,迫于局势不能做到,可若弃圣人之理,则与小人无异。”

    这话说的就重了,这下,包括王文在内,一众大臣们顿时正色,道。

    “臣等谨受教!”

    于是,天子点了点头,随后道。

    “这件事情,便如俞次辅方才所言,吏部暂时先起复因王振而被罢黜的官员,有降职者,视其情况官复原职,若有政绩优异者,可酌情破格升迁,回去之后,天官你先拟个单子,给朕递上来看看。”

    “至于刚刚争议之处……”

    话至此处,天子似乎也有些犹豫,有些拿不定主意。

    至于为何,在场的大臣大约也能猜到。

    天子刚刚说的话,虽说是给王文撑腰,但是到底,也大致是天子的想法,或者说,是天子想要达到的朝堂状态。

    只不过,囿于现实状况,很难做到而已。

    若是按往常来看,发生这么大的分歧,下朝议是最合适的办法。

    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想在自己升迁之后,还忐忑不安的担心以前做过的事情被扒出来。

    所以,这个提议若是到了朝堂上,肯定是通不过的。

    那么,如果天子不愿意放弃的话,就只能……

    “过往之事,朕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朕与诸卿,既然下定决心,要改变官场风气,便不能对这等事情放任不管。”

    “今日之后,内阁拟诏,传谕诸衙门,此后官员考核,升迁,罢黜,若有弄虚作假,行贿贪渎之事,皆可举告朝廷,如若查实,不拘年限,官位,俱行惩处。”

    果不其然,老大人们相互看了一眼,这个结果,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类似这种两难的情况,朝廷遇到过很多次。

    最典型的,就是各处拖欠的赋税,那就是一笔烂帐,不管不合适,管了又追不上来,追的紧了,还容易激起民变。

    对于这种状况,朝廷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某个大仪典,将过往的拖欠蠲免,既不违背朝廷典制,又能够彻底处理掉过往的复杂关系,重新管理。

    天子现在的办法,也差不多就是如此。

    用太子出阁大赦天下作为名头,宣布过往不究,但是,此后却要严查,一句不拘年限,官位,也就意味着,只要是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之人,哪怕是登上高位,只要被人揭发出来,一样可能会被拉下庙堂。

    这个决定,不可谓不大胆,而且,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这是比较罕见的,天子在朝臣反对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己见,必要推行的决定。

    往前数上一次,是撤换总兵官王骥,再往前,则是要将和瓦剌的大决战,放在紫荆关……

    老大人们清楚,当天子如此表现的时候,往往说明,他老人家已经下定了决心。

    无论天子平时再宽仁慈和,但是身为臣子,永远不能忘了一点,那就是皇权巍巍,不可冒犯。

    铁了心要和皇帝作对的人,是绝没有好下场的……



第927章 护犊子的皇帝陛下  
相关:  明谋天下  北宋官家  重生大唐皇太子  大唐皇太子    重生商纣,开局怒怼圣人女娲  鹰视狼顾  血道帝尊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皇兄何故造反?第927章 护犊子的皇帝陛下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3s 2.4121MB

搜"皇兄何故造反?"
360搜"皇兄何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