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冒着严寒,快马加鞭赶往长安。
当走到郑县附近的时候,撞上哨探的长安军,经过交流得知大唐皇帝就在郑县大营,当即放弃了去长安的打算,入营拜见。
此刻,李瑛正在为宁王李宪送行。
李宪的尸体已经冰凉,此刻正躺在棺椁中被人抬上马车。
“皇伯父,你在九泉之下瞑目吧,朕一定替你讨回公道!”
李瑛亲自为李宪抬棺,与其他七名壮汉将黑色的棺椁抬到了马车上,并由申王李祎扶棺归京。
“圣人请节哀,老臣一定会把宁王的遗躯安全送到长安,并让礼部遵照圣谕将他葬在桥陵,陪着睿宗皇帝长眠。”
李祎辞别大唐皇帝,率领一千禁军,护卫着宁王李宪的遗体向长安返程。
来的时候人好好的,回去的时候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让萧嵩、李白等人叹息不已,真可谓世事无常!
但李隆基亲手射杀兄长的行为引起了极大的反噬,当夜就有一千余人逃出郑县向长安军投降,谴责李隆基的残暴行为。
随着军粮坐吃山空,迟迟等不来援兵,郑县城内军心惶惶,第二天又有两千多人出城投降。
王倕没办法,便挑选了数千禁军镇守四门,阻挡士兵出城投降。
但让李隆基吐血的是,守门的禁军竟然也纷纷出城投降,第三天出城投降的人数多达四五千,眼见就要土崩瓦解。
王倕没办法,亲自带着侍卫巡视四门,镇压愈演愈烈的叛逃之势。
三天的时间下来,将近一万人出城投降,郑县城内的洛阳军已经不足五万,李隆基只能下令关闭城门,阻止士兵继续叛逃。
李瑛对投降的洛阳军以礼相待,让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到城墙下劝降,劝昔日的战友弃暗投明,不要再被李隆基利用,白白流血牺牲,果然又引得无数洛阳军出城投降。
就在这时候,夫蒙灵察派遣的使者来到帅帐,向大唐天子呈上书信。
李瑛拆开看完之后击掌大笑,对仆固怀恩、李泌等人道:“天大的喜讯,夫蒙灵察与杜希望已经连续拿下风陵渡、函谷关、潼关三座关隘,前往洛阳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
“哈哈……天佑大唐啊!”
“看来过年之前就可以灭亡洛阳伪庭了!”
萧嵩、李泌等人闻言俱都喜出望外,拍掌欢庆。
李瑛命杜甫给夫蒙灵察修书一封,让他留下五千人驻守潼关,亲自率领其他人马前往洛阳协助杜希望攻城,郑县这边已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根本不需要他来增援。
李泌拱手建议道:“来曜与辛云京既然已经投降,可命二人前来郑县效力。来曜的儿子来瑱就在郑县城内,可以让他去劝来瑱弃暗投明。”
“子美,按照长源的建议修书。”
李瑛当即命令杜甫按照李泌所言起草书信。
使者接过书信,立刻快马加鞭返回潼关向夫蒙灵察报告。
夫蒙灵察接到圣谕,遂即留下副将率领五千人守关,自己带着其余人马赶往洛阳支援杜希望,并命来曜与辛云京前往郑县大营面圣。
来曜与辛云京忐忑不安的来到郑县,向营门守军禀明身份:“有劳军卒去向圣人通禀一声,就说罪臣来曜、辛云京奉旨前来请罪!”
“两位稍等。”
守门校尉立即前往帅帐向李瑛禀报:“启奏陛下,营门外来了十余骑,为首之人自称来曜,说是奉诏前来面圣。”
李瑛目光扫向李泌:“你替朕出营把人带进来。”
“喏!”
李泌答应一声,立即走出帅帐翻身上马,前往营门迎接。
来曜与辛云京忐忑不安的在营门外翘首以待,也不知道李瑛会如何处置自己?
就在这时,看到一个身穿紫色官袍的年轻人策马而来,虽然不认识,但却知道此人身份尊贵,急忙一起叉手施礼。
“有劳上官出迎,来曜这厢有礼了!”
辛云京的职位只是个中郎将,还轮不到他说话的份,当下识趣的跟在来曜后面。
“吁!”
李泌翻身下马,叉手还礼:“本官乃大唐兵部尚书李泌,这厢还礼了!”
来曜对李泌的传闻略有耳闻,当下套近乎道:“我说阁下年纪轻轻就身穿紫袍,原来是少年时期就被太上皇召见,名动京城的神童。”
“呵呵……来将军过奖了,都是市井传闻而已!”
李泌谦虚的一笑,做了个请上马的手势,“从营门到帅帐有三四里路,请两位上马随我入营。”
“多谢李尚书!”
来曜与辛云京齐声道谢,各自上马跟着李泌进了这座绵延不绝的大营。
不消片刻功夫,三人来到帅帐前驻马,由李泌在前带路,来曜与辛云京随后,一起进了帅帐。
看到身穿龙袍的李泌居中端坐,不等李泌开口介绍,来曜就与辛云京双双跪倒在地,叩首请罪。
“大唐皇帝在上,请受罪臣来曜(辛云京)一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然后,由来曜说了一大堆认罪的话,譬如臣愚昧无知,被武氏母子蒙骗,以至于助纣为虐,与朝廷为敌,请圣人宽宏大量,饶恕罪臣之类的云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辛云京跟在后面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磕头。
反正他现在跟来曜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来曜要被砍头他的性命也保不住,来曜获得赦免,也就不会单独杀了他,没必要抢他的台词。
“被武氏蒙骗的人不在少数,你们能够迷途知返,说明还有救。朕就赦免你们的无知之罪,还望你们往后戴罪立功,报效朝廷!”
李瑛轻描淡写的原谅了他们。
来曜虽然本事一般,但他的儿子来瑱是个将才,在历史上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中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被唐肃宗李亨册封为颍国公。
因为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的冲锋在前,来瑱在军中获得了一个“来嚼铁”的绰号,堪称勇冠三军。
现在安史叛军如火如荼,西面的吐蕃人大举入侵,李瑛正是用人之际,也犯不着弄死这爷俩。
辛云京在历史上的成就更加辉煌,他不仅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被唐代宗李豫任命为太原尹,更是被册封为“金城郡王”,成为安史之乱中因军功升王的武将之一。
说起安史之乱时期大唐朝廷册封的郡王,足足有十几位,李亨、李豫父子为了收买人心,简直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稍微有点功劳的动辄就册封国公,甚至晋升为郡王。
且不说功勋卓着的郭子仪被册封为汾阳郡王、李光弼被册封为临淮郡王实至名归,其他诸王之中也就仆固怀恩的功劳配得上王爵。
除了辛云京之外,其他被封王的武将还有定边郡王郝廷玉、临川郡王李国臣、昌化郡王白孝德、南阳郡王白元光、静戎郡王陈利贞、上谷郡王候仲庄、平原郡王柏良器等……
这一个个无名之辈,让大唐帝国的郡王含金量荡然无存,几乎和太平天国时期的王爵有的一拼,也成为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唐代宗李豫往后,武将们但凡立下点功劳,就会向朝廷讨要王爵。
那些个无名之辈都能封王,老子为何不能封王?
不给是吧,那老子就拥兵自重,不搭理你朝廷这根葱!
由此开始,藩镇割据加剧,朝廷的权威每况愈下,直到最后被宦官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平定安史之乱后,辛云京又联合宦官骆奉先,逼反了另外一位因功晋升为大宁郡王的仆固怀恩,并联合郭子仪将之平定,最终入阁拜相,被擢升为尚书左仆射、加中书门下平章事。
虽然李瑛不太喜欢性格阴险的辛云京,但不可否认他是个人才,为了对付安禄山,只好暂时起用他为朝廷效力。
毕竟安禄山手底下猛将一大堆,光靠王忠嗣、仆固怀恩、杜希望等人平叛有点不太够用,李瑛还需要整合洛阳朝廷的军事力量。
“都起来吧!”李瑛和颜悦色的说道。
“多谢圣人宽宏大量,臣定当誓死相报!”
来曜和辛云京一起磕头,“臣等定当为圣人赴汤蹈火,马革裹尸!”
李瑛笑道:“赴汤蹈火倒是不用,有劳来将军给你的儿子来瑱修书一封,让他打开城门弃暗投明。”
来曜叩首领命:“臣定当劝降犬子,让他开门迎接大军入城!”
傍晚时分,来曜策马围着郑县城墙转了一圈,看到自己昔日的部下,当即把密信绑在箭杆上射上城墙。
“告诉我儿来瑱,就说老子已经投降了长安朝廷,让他看信之后见机行事!”
来曜的部下不敢怠慢,立即拿着书信找到来瑱呈上:“大将军有密信送到,请将军过目。”
来瑱看完之后一言不发,摇头叹息一声:“大势已去啊,我来瑱别无选择了……”
喜欢盛唐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