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为何不乘胜追击?”一场简单的会议后,杨副将私下里找贾琏询问,可见情商。
贾琏对这个问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绕了个弯子道:“神机营火器为主,这一战消耗的药子不多,确实可以乘胜追击,再打一仗就得断顿了。今后神机营注定要扩大规模,京营三大营一定会进行调整重新组合。神机营能不能成为京营主力之首,工夫在局外,不是看你战功多少就能决定的,埋头干活很重要,抬头看路更总要。”
贾琏的话引起了杨副将的深思,如果他听了不以为然,这人今后成就有限了。
承辉帝表示要最快的速度平息民变,那是皇帝的心思。但你真的这么做了,皇帝心里会不会有别的想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更别提同僚、上司们会怎么想。事情不顺利的时候,那自然无话可说,事情顺利的时候,同僚和上司有没有分润一下的想法呢?
“欲速则不达,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遏制教匪的势头,稳住局面后,一点一点的压过去。别看叛军在野战时不行,真要据城而守,麻烦还是很大的。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缓缓前压,同时催促后勤以及中军尽快跟上。当然我们也不是一点事情都不做,收复肥城,拉平河南地的战线。聊城在河北,我在军报中请说明情况,岳大帅那边应该有布置。”
杨副将听的心悦诚服,他知道不是心腹,不会跟自己说这些。
别看贾家在军中的势力不如当年,但是贾家留下的威望很大。贾琏出现后,在军事上的表现,一开始都被看做是家学渊源,这一次来山东,抓住战机一举正面击溃教匪,整个评价都会上升一层,进入所谓的不输先祖的阶段。
杨副将这种没啥根基背景的人,正常情况一辈子就是个副将了,想上进太难了。如今抱着贾家的腿,混总兵不难的。
“大人,山东这边怎么讲,聂巡抚和齐总兵怕是难逃罪责。”
杨副将这个问题给贾琏干沉默了,放眼全国,地方驻军的战斗力恐怕都烂掉了。但这能怪地方驻军么?贾琏心里很清楚,强干弱枝并不是国策,只是长期的和平之下,地方腐败的结果。历史上有无数先例,地方做大后,中-央难以制衡。所以,皇帝乐见其成吧?
从皇权的角度看问题,地方做大才是最需要防备的。
就近代史而言,清朝的统制者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不得已放权地方,湘军淮军,成了事实上的军阀。搞到庚子年,东南互保都出来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近代中国的孱弱,清政府无疑是首恶,但是曾国藩李鸿章这一类领一时风骚的大人物,就没有责任么?
清朝推翻后,北洋和后来的国-民政-府,为改变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说到行军打仗,杨副将是熟手,但是说到谋略层面,他对贾琏非常服气。
对于贾琏的安排,杨副将自然坚决执行。休息一日,杨副将整军出发,留下迅雷营在平阴县,前军主力往东。
中军方面,距离济南还有三天的路程,接到贾琏的战报后,岳齐兴奋不已。能够在野战一举破敌,看似糜烂的大局一下就稳住了。平叛就是这样,先求稳定,剩下的就是细活了。
有了郧阳之战的例子后,岳齐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种心态了。跟草原上的部落作战的心态也完全改过来了。看了战报中贾琏已经主动派人以他的名义联络徐州方面,岳齐更是连连点头赞许,对着一干部下称赞。
“贾琏用兵,灵活谨慎,大局清晰,为先锋屈才了。平阴一战破敌主力,形成了对我军极为有利的态势,我命令。”
岳齐也是老行伍了,对于突然出现的战机,当然不肯错过,立刻进行一番调整,中军分出两路人马,一路往聊城、商丘方向,在当地驻军的配合下,堵住教匪往黄河以北发展的势头,另遣一军,奔赴潍坊一线,堵住教匪深入沂蒙山区的可能性。
当初在郧阳吃的亏,这次不能再次上演了。
同时岳齐还给承辉帝上了一道奏折,要求皇帝别让贾琏继续当先锋了,他该干的事情是监督地方,恢复民生,如同在郧阳那样搞一场。
你别说,你真别说,八百里加急的战报进京时,正赶上内阁会议,承辉帝接了捷报后,兴奋的捏紧拳头,转了七八个圈子,才算是平静下来。在仔细看了岳齐的战报后,承辉帝真动心了,按照岳齐的说法,贾琏有安抚地方恢复民生的经验啊,不能浪费不是?
内阁五个大臣们自然也都看了战报,但是每个人的心思是不一样的,别说高兴了,有的人内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面子上还要维持着平静。
“好好好,贾琏不负朕望!”承辉帝此刻的心情极为愉悦,忍不住在各位阁臣面前炫耀一番他的识人之明。最重要的是,贾琏在奏报中有一句话,【前军胜在乘敌立足未稳,匪势犹盛,急切之间,难以速胜。宜稳住局面,不使蔓延,南北对进,压缩贼势,最后全胜。】
这是一个从战略上对于局势进行分析的奏报,承辉帝对于贾琏在大胜之后,还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深感欣慰。
因为一份捷报,整个战局稳定的格局形成了,接下来白莲教肯定没有精力向外扩张了。从过往的经验看,接下来白莲教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固守地方,打退官兵,甚至形成政权。另一个就是流窜了。
其中流窜是最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此刻的地方军备糜烂的大局之下。
说的难听一点,运河沿岸都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其他的地方就别说了,全国范围内就是一个巨大的干柴堆,有点火星子就能形成燎原之势。这也是为何白莲教在济宁得手后,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的原因。如果不是内斗,恐怕大半个山东都被占了。
从孔照的视角看贾琏的这份详细的奏报,看完之后可谓心惊胆战。其中贾琏综合了大量被俘教匪的审讯内容,得出一个结论,官兵因上官盘剥而生计难以维持,心生怨恨从贼,寻常百姓如何?
不能说民生艰难是首辅的责任,但肯定不能说一点责任都没有吧?不能都推给方白衣,又不是驴象两党,互相指责对方搞坏了国家。
在首辅的位子上坐了几年,孔照对于全国的情况是有个大概认知的,只不过没有想到,实际情况如此严重。不说山东了,陕甘二省,才是最危险的地方吧?
次辅梁道远的心情可以说极为糟糕,山东巡抚固然是方白衣时代留下的余孽,但是他想甩锅也很难甩干净,你干吏部尚书那么多年,怎么就没有选用贤能,治理好地方呢?这口锅,是一定会扣在头上的,梁道远甚至都能想到,一旦弹劾风潮起来,他大概是说不清楚的。
李三江则是如履薄冰,话都不敢多说一句的。因为从战报上看,槽丁是本次白莲教军中的主力,从目前抓到的战俘判断,前槽丁占了三成。
指望李三江承认错误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某个诬陷民工偷拍的事件一样,当时在民愤之下怂了,过后拍电视剧翻案。
逻辑嘛,我是为朝廷搞钱,只是手段过于激烈。另一个,诬告怎么了,我是为全体女性。
如果贾琏在场呢,一定会拍着桌子怒斥,【反贼在内阁!】
至于李驰,因为南海的事情,此刻也自身难保,运河沿岸的事情,与我何干呢?我还是想想法子,怎么改变一下陛下形成的恶劣印象吧。要说治理地方,李驰不敢说是高手,但是拍皇帝的马屁,他已经有了七八份腹稿了。
郭衍大概是最轻松的,但是他能感受到现场气氛的不对,所以也没露出兴奋的表情。
承辉帝冷静下来后,拿起贾琏的报告再次仔细阅读时,心情又变的沉重了几分。
实际上贾琏还有一份密报,承辉帝还没来得及看呢。
眼下这份公开的奏报,还是岳齐那边转发的,内容已经很惊人了。贾琏毫不掩饰的表示,运河两岸失地百姓依靠运河为生,这条生计也因为地方盘剥而难以为继才是白莲教的可乘之机。放眼全国,没有运河这条生路的其他地方,情况又将如何?
这就是把根本矛盾摆在皇帝和内阁的面前了。
这一类的问题,以前有没有大臣上奏呢?真有,只是每次都没有下文。
你说皇帝有没有改变的想法呢?当然是有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没有改变,反而加剧了呢?皇帝要改变,就问大臣们答应不答应。
这个时候,承辉帝又想起了张廷恩曾经提出的建议,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
你不是搞兼并么?那么好啊,取消对士绅的优待政策,按照田亩来交税。
承辉帝的好心情之后,就是看着眼前的内阁班子各种不顺眼。不过他更清楚的是,换一批人上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心思转来转去,又想到了贾琏的建议,内部矛盾难以解决,那就把矛盾转移到外面去。只要把失地百姓弄到外面,问题可以说解决了一部分。通过对外贸易和掠夺来弥补国内的财政困难,政策上缓解百姓的生存压力,比如改徭役为雇佣。搞一些国家工程,比如治理黄河疏浚运河,就不用发徭役,而是雇佣百姓干活。
当然了,这份战报中,贾琏没提到如何缓解运河沿岸的百姓,因为过去几年压榨过度,造成的民怨积累的解决办法。承辉帝没心思继续开内阁会议,果断宣布,休会半个时辰。
离开内阁会议,回到乾清宫的承辉帝迫不及待的问:“贾琏密报何在?”
裘世安取来一份打了火漆的文件袋,递给承辉帝。对照了一下印鉴后,承辉帝发现没有问题才打开。取出贾琏一份厚厚的密报。
准确的说,是贾琏此番南下的沿途详细的民情记录。其中篇幅最大的不是百姓如何,而是地方官如何,士绅如何。从字里行间,承辉帝看到了贾琏满满的怨愤。
最后指出,必须要正视官绅勾结残害百姓的现状了,再放任这种情况继续,搞不好就是下一个明末了。贾琏真不是危言耸听,大周立国百年,人口翻了一倍都不止,土地却是有限的,失地百姓的数量虽难以统计,但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贾琏建议,重新编写鱼鳞册,核定人口和土地。
不搞清楚全国目前的现状,就很难针对性的进行改变。当然也不是现在什么事情都不做,首先是此番白莲教造反事件之后,希望朝廷出钱,招募百姓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运河疏浚工程。为预防事态的变化,尚未出现民变的运河段,应尽快启动一系列疏浚河道、修路的工程。
只要舍得花钱,在全国范围内搞一批工程,就能大大的缓解社会矛盾,为下一步的变法争取时间。以前还遮遮掩掩的贾琏,这一次在密报里毫不掩饰他的态度。
提到山东地方时,贾琏一个字的好话都没有。更直接的指出,山东如此,全国恐怕也是如此。还有一个地方贾琏没敢提,这个真不怪贾琏怂,而是太祖年间被压制的很惨的圣人后裔,在太上皇年间各种优待政策又还回去了。
这么说吧,儒教需要圣人的灵牌,如果有人要砸了它,天下的读书人都要跳反的。
太上皇没有太祖的威望,压不住阵脚,只好妥协。到了承辉帝这里,更不敢碰了。
看完密报后,承辉帝坐了一刻左右,裘世安催了催才回到内阁会议现场。
承辉帝一改过去不主动发言的风格,先一步开口:“山东地方官员,难辞其咎,都察院派几个人下去,届时以贾琏巡按,把山东官员的问题好好查一查。朕让龙禁尉调拨一队人马,保护贾琏的安全。贾琏乃全才,单纯的带兵打仗浪费了。另,内阁商议一下,朝廷拨款,以雇佣的方式疏浚运河的具体章程,李爱卿熟悉情况,多花点心思。”
承辉帝最后一句,直接给李三江干的浑身如同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