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虽然混杂于北条氏部众士卒当中,而且又时值半夜时分,不过其一招显著特征的秘技已经足以暴露出自己的身份了。`
杨锐与两名将俑、部分兵俑遭遇该将领之际,就见其一个闪身扑了过来,几乎是原地消失,然后凭空出现在了对手的身前一般。
这样的招式与韭山城那名老将的秘技十分相似,只不过一个是表现在身形之上,另一个则是表现在刀法之上罢了。
眼前北条氏这名武将的身形虽快,不过有着两名实力不凡的将领在杨锐身边,还未等到北条氏武将真正靠近过来,只见杨锐身边两条身影已是双双扑了上去。
两名将俑与杨锐是心念想通的,而且在眼前的战斗模式之下,并不需要杨锐多做指挥便能够战斗。
而以两名将俑的实力,显然是捕捉到了北条氏这名将领的出招轨迹,还未等其“瞬移”秘技真正结束,两名将俑便将其身形砸了出来,由此可见北条氏将领的秘技并非是无迹可寻的。
之前在韭山城的时候,杨锐也已经隐隐感觉到了那名北条氏老将“瞬移”刀法的秘密所在,虽说看起来该秘技十分诡异,然而却是逃脱不出使用心法的痕迹。`
即使武器之上不必加持心法,武将本身也是使用心法的,因而想做到完全隐藏而实现瞬移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实力上有着差距,实力相当的对手应该不难现一些痕迹。
眼前的北条氏武将整个身形的瞬间位移也是相同的情况,其实同样是结合了隐匿和加两种效果罢了,这让杨锐更加加深了对倭国文明区域秘技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杨锐本来判断此前韭山城北条氏那名老将的实力是三级历史名将左右,不过从其爆落出的物品来看,对方则很可能是一名二级历史名将。
其爆落的物品包括一本特级秘法心法技能书、一本二级战斗秘技刀法技能书、以及一本辅助类二级秘技技法技能书。
若是按照三国文明区域的标准,该将领所具备的的实力应该归为二级历史名将/历史名士层次了。
只不过杨锐并不十分清楚倭国文明区域将领实力层次的划分标准,同时两大文明区域之间同等级的心法、技法,其划分标准是否一直也同样有待求证。`
杨锐一边杀着周围的北条氏士卒。而注意力却一直集中在北条氏那名将领身上,虽然他已经对“瞬移”类型的秘技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放过近距离观察该类型技能的机会。
同时有可能的话,杨锐其实还想了解一下该类技能的施展技巧。以做到将来遇上该类型对手的时候不会被动,杨锐相信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内,对上倭国文明区域将领的机会应该不会少!
只是以李信、白起为原型的两名将俑并没有给杨锐太多观察的机会,两名将俑本身就实力不俗,而且其中一名还具备控制类绝技。似乎正是北条氏武将“瞬移”秘技类型将领的天敌,自从其上手之后就没再给对手几次出手的机会。
不出几个呼吸的时间,北条氏将领已经完全被压着打了,或者其秘技类型决定了其更加适合进攻,在被动防御的情况下该将领的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使得局面更加不利。
大约二三十合过去,北条氏将领已是被两名将俑一人一剑砍翻在地,无法再站起身来了,杨锐也趁机上前快将正在挣扎的北条氏将领捆了起来。
这还是在杨锐要两名将俑保留活口的情况下,否则的话两名将俑要击杀该北条氏将领应该更加省劲不少。
杨锐这边遇到的情况还遇到了一些阻挡。其余小田原城内各处,在上杉娃子和几名将俑统帅兵俑士卒的扫荡之下,可谓是摧古拉朽一般,将城内大片的区域很快肃清。
唯有另外一处还存在着另一名抵抗的北条氏将领,正在与杨锐召唤出的一名将俑对战。
杨锐通过与将俑之间心念相通的特性,准确获知了对方所处的位置,并命令附近的另外一名将俑也赶赴了过去,共同应付那名北条氏将领。
若不是驱策令牌的失效只有12个时辰,拥有心念相通的属性这一点可谓无比好用,各个将领简直就像是杨锐真正的左膀右臂一般。可以说杨锐心中所想便是其执行的方向,而且杨锐还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到各个将俑所面临的情况!
当杨锐赶赴现场的时候,两名将俑也已经按照杨锐传递的意思,将另外一名北条氏将领击伤在地。同样使其失去了战斗力。
而这一处争斗也是杨锐部众占下小田原城的最后阻隔,接下来的时间之内杨锐很快肃清了小田原城内北条氏所有的反抗力量,除去小部分守城部众逃脱出城之外,其余全部被杨锐歼灭。
由于驱策令牌和兵俑虎符的时效性,整个过程杨锐都没有恋战。
而且在拿下小田原城之后,杨锐也只花费了很少的时间。将小田原城的各个府库掳掠一空,便收拢一众将俑、兵俑很快进入到天空之城内,第一时间向着河越城的方向而去。
从杨锐的收获来看,此时小田原城看起来已是受到了北条氏注意力的倾斜。
相比此前两城而言收缴出来的物资要丰富了不少,杨锐从小田原城内总计搜到金钱数量过了1o万金币,粮食数量更是过了2o万斤,其余各类装备之类虽然并未详细统计,也同样是多出了数倍。
当然了,这些物资是在杨锐夺下小田原城,天空之城能够正常使用之后,其内的部分部众士卒来完成收缴的,兵俑士卒只会参与战斗,搜罗物资之类的却是无法完成。
虽然小田原城最终的收获杨锐并没有看在眼里,不过也终归没有之前那般寒碜了。
“主公大人,北条氏两名将领的情况我已经问清楚了,他们分别是北条八老当中的北条纲成和远山纲景二人……”(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