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的小说网,无弹窗!
人生就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味。
而一个好人的一生,正如一本好书,常cháng 可以影响到很多人的一生。
言羽从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之中,也渐jiàn 学到了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屈原、毛主席,甚至从毛主席一生中最重要的对shǒu ——蒋介石身上,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在言羽看来,其实蒋委员长身上,也有很多的闪光点。
比如著名的《开罗宣言》,便是由蒋代表中国与言羽极喜欢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位巨人共同签署。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刻,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各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和三国首脑同意,并且送往德黑兰,听取了参加美、英、苏三国德黑兰会议的斯大林的意见,征得了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终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了《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是第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性文件,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不过在《开罗宣言》的形成过程中,亦可以看到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之间的差距。
开罗宣言主要是在罗斯福总统的带动下形成的,更多蕴含着罗斯福总统纵向解决问题的战略智慧,相比之下,蒋介石的确略逊一筹。
而二战战场上正义一方最重要的三位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三人之中,言羽最欣赏的是丘吉尔。
丘吉尔是英国首相,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他未上过大学,其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而得来的。后来他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丘吉尔认识二十万个英文词语,单这一项,就少有人及。
此外他十分喜欢绘画,年轻时曾有多幅作品在拍卖会上被买走。
言羽看过他的 《不需要的战争》——二战回忆录,写得很好,也由此激发了言羽对二站历史的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了很多极有意思的历史真相。
1953年丘吉尔也因《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而能够与罗斯福和丘吉尔这两位“巨人”在一起,能够和这两个和蔼可亲却内心坚强的外国胖子一起合影留念,真可谓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而蒋介石就是中国当时唯一享shòu 到这种莫大幸福的人。
由此可见,蒋的身上,也必有过人之处。
战场上肯为蒋委员长拼命卖命的良将很多,言羽比较欣赏的有李宗仁,还有王牌悍将张灵甫,胆大心细。在言羽看来,张灵甫胜过了古代的猛张飞。
而蒋能够把诸多干将管理好,让他们心服口服,肝脑涂地也效忠于他,这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智慧。
而从另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亦可以看出他坚rèn 的毅力和细致的性格。
蒋从1915年28岁记日记开始,便一天不辍地写了57年日记,甚至每周、每月还要写“反省录”。
“不管是在打仗,还是在旅行,他每天都写,从不间断,他的恒心和毅力难以想xiàng 。”
在日记中,蒋介石经常骂人,包括宋子文等人都曾被点名批评,“有时骂得很刻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蒋介石的日记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很真诚地把日记当作自己一生的生命记录。
仅此一点,言羽就非常佩服他的毅力。
在言羽看来,人的一生,没有一点儿毅力,那真是成不了什么事的。
有一个人,21岁,生意失败。22岁,州议员落选。24岁,生意再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一度精神崩溃。36岁,众议员落选。45岁,参议员落选。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参议员落选。52岁,终于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叫林肯,坚xìn 命运的延迟,并不是命运的拒绝,而是努力还不够,最终终于成就不凡。
少年时的言羽,经常为这些历史人物而感动。
不过在为历史人物所感动的同时,言羽更多的是学会了,逐步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言羽不仅发现,自己生来就有很多方面比别人笨,而且更让他惊奇的是,他发现自己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懒。
比如明明从小爷爷和爸爸就经常灌输,“体德智”,说身体最重要,要经常锻炼。
言羽也已经意识到了,身体的确很重要。有时明明脑子还很灵活还想多看点儿书,手里捧着小说,身体却很困乏想睡,最后不知不觉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就睡过去了。
所以身体是所有伟大思想的根器和载体。
不管你是想听脑子的,还是听身体的,如果身体撑不住,最终还是不得不听身体的。
于是言羽有意识地学武术、跳霹雳舞、跑步等等。
跑步其实是一个最简单效果也极佳的锻炼方式。
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个奔跑者,他曾经说: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跑步,让跑步成为一种习惯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所需要的就是一双跑步鞋,你可以在任何的地方奔跑。几乎只需要一双鞋,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人都可以跑起来。
不过言羽发现,知易行难,比如要坚持每天晨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言羽只坚持了几天就放qì 了。
说到坚持跑步,言羽很佩服一个人。就是台湾王永庆,他坚持跑步,几十年从不间断,一直跑到了80多岁才停止,最后活到了92岁。
言羽还对王的一件宝贝感兴趣,据说王有一个巨大的化石,名叫奇木精髓,是新西兰的南贝壳杉化石,他很喜欢,有条件每天都要抱一抱它。
言羽生来就对各种奇珍异宝甚至精巧奇石感兴趣,后来去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旅游,都喜欢收集小石头。
后来言羽失踪以后,高辉是这样形容言羽的,他说言羽就像一阵风,越过了高山,掠过了湖泊,拂过了千山和万水,却不愿yì 留下痕迹;
而方波却不同,他去的地方不多,做的事也不多,但他更喜欢一路都留下痕迹,不管是他征服过的土地,还是女人。
高辉是言羽一生中难得的心灵之交,是言羽艺术领域真正的知己。
随着慢慢长大,越来越多地解除中国传统文化,言羽开始有一点儿信命了。
爸爸在言羽还很小的时候就给言羽算过命,找的是成都九眼桥很有名的一位瞎子。瞎子算命先生是这样说言羽的:
若非座上宾,必为阶下囚。是易于大富大贵也易于大起大落之命……
言羽觉得如果自己真有这样的命很好,至少什么都可以去经lì 体验一下。
正如叔本华所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相对于后者从众的庸俗,言羽无yí 更喜欢前者寂寞的孤独。
而音乐人高辉,无yí 是极少数可以真正理解言羽那种发自内心的与生俱来的孤独的知己。
言羽很小就发现,有些事情是天生的,如果没有天fù,后来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完全弥补。
比如自己生来就有很多方面比别人笨,其中有一点,就是五音不全,听不清音符。
而高辉,生来就有辨别绝对音高的天fù,那是万中无一甚至百万中无一的天fù。这让言羽一直感到羡慕不已。
言羽也是受到喜欢音乐的朋友们影响,才渐jiàn 迷上了音乐。中学时,极喜欢一个人关在屋里听音乐。觉得有很多好听的粤语歌,可惜自己都不会唱。
不过相比于现代流行音乐,言羽和高辉一样,都更醉心于清静凄婉的古典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古乐,其中美妙滋味,难以言表。
言羽多年后还记得,高中时曾听高辉抚琴弹奏一曲《平沙落雁曲》,用的是《枯木禅琴谱》。
从悠扬流畅的曲调中,言羽分明能感受到寂寥碧空之中,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隐约传来雁鸣之声的动人场景。
古人有云,雁有五德。
大雁又称鸿雁,仁、义、礼、信、智五常具备:
一、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
二、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
三、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
四、预避鹰雕,衔芦过失,此为智也。
五、秋南冬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
《古音正宗》中如此评说《平沙落雁曲》: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因为身边就有像高辉方璐这样酷爱音乐舞蹈甚至愿yì 用生命去追求艺术的朋友,所以言羽也很能理解历史上很多艺术大师的生命历程。
比如刘海粟,自幼酷爱书画,14岁就只身到上海学习西洋画,后来建立了中国美术馆。
刘海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他艺术的源泉,他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的内涵。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70年来十上黄山的壮举,破了历代画家的登临纪录。
刘海粟谈他十上黄山作画的体会时说:“在宾馆作画,水墨和重彩均有。但为借黄山气势,直抒老夫胸臆,墨是泼墨,彩是泼彩,笔是意笔。我十上黄山最得yì 的佳趣是:黄山之奇,奇在云崖里;黄山之险,险在松壑间;黄山之妙,妙在有无间;黄山之趣,趣在微雨里;黄山之瀑,瀑在飞溅处。”
刘海粟的泼墨泼彩绘画具有强烈的光色效果,他对后期印象派塞尚、凡高、高更、雷诺阿、莫奈乃至野兽派马蒂斯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用到泼墨泼彩上来,用色大胆概括,创造出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的泼墨泼彩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抽象,空气和光影,也在画家的笔下得到幻化,有着极为强烈的真实感,不仅有强烈的光色效果,更有高度写意化的笔墨语言。他把青山绿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的表现性因素结合起来,构线为骨,泼墨泼彩,蕴涵了东西方绘画的构成要素。
刘海粟对于中国文人画曾进行过深入地研究,直到晚年仍然热情不减。如他对五代画家关同能用淡墨波状组织表现出空气的幻觉,惊yà 不已,不时地加以领会,将其经验融化到自己的绘画之中。他对南宋时期的淡墨晕染、明代沈周的青绿山水的笔墨特点以及唐寅的文秀画风,也都能平心静气地加以领会学习。即使对于当时抨击甚力的四王绘画,也能辨证地看待,将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绘画中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如对王原祁如飞如动的中锋用笔,在写生中改造利用,成为长线大皴与渲染之法综合运用的主要国画写生方法。他非常注重物象轮廓的安排,将明清传统绘画中的皴法作大幅度减少甚至不皴,而主要保留中锋勾画的轮廓以及少量皴线,这就为赋色填彩乃至泼墨泼彩提供了充足的画面空间,甚至不惜五六次泼墨泼彩,以求其厚重效果和墨色、色彩的层次丰富。刘海粟泼墨泼彩画的出现,从一定的角度看,当是明清绘画的继续向前发展,正是在深刻认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变革,不仅仅是受到外部文化压力后的剧烈变革使然。当然,张僧繇不用勾勒之法而直接以青绿、朱粉等进行创作,直接以重色染出阴阳光暗而成的没骨法也直接启发了他大胆变革。积极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保留传统的骨法用笔,以长线造型,演变出泼墨泼彩的法度。
而艺术竟相通,刘海粟和傅雷,却也别有一番渊源。
在法国留学期间,傅雷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遇到和他一样钟爱艺术的巴黎女郎玛德琳后,内向的傅雷一下子坠入情网,狂热地爱上了她。本来傅雷出国前已与远房表妹朱梅馥订婚,爱上玛德琳后,傅雷写信给老母亲,提出婚姻应该自主,要求与朱梅馥退婚。信写好后,傅雷给刘海粟看了一下,请他帮忙寄回国。旁观者清的刘海粟觉得傅雷与玛德琳之间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又怕这封言辞激烈的信寄回国后,对老太太和朱梅馥造成伤害,就偷偷压了下来。几个月后,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傅雷与玛德琳分手,傅雷为这段感情的死亡而伤心,更为自己鲁莽地写信回国要求退婚对母亲和朱梅馥造成伤害而悔恨不已,痛苦不堪中甚至想一死了之。刘海粟这时才告诉他那封信并没有寄回国,说话间把信还给了他,傅雷感动得泪流满面。
傅雷夫妇对长子傅聪的关爱和教育因风行于世的《傅雷家书》而广为人知。书中包含了傅雷夫妇1954年至1966年写给儿子的百余封书信,谈人生,谈艺术,谈生活,琐碎中包含着深切的期望。
不过傅雷夫妇都死于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之中。1966年9月2日夜在经lì 了抄家和批斗的凌辱后,傅雷夫妇在卧室自缢身亡。
1966年9月3日凌晨,在经lì 了三天四夜惨无人道的批斗后,刚直孤傲的傅雷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想不到的是,温和善良宽容大度、一直充当“温柔的保护者”的梅馥竟也以身相殉自缢而死,也许正如她给儿子的信中所说:“我们现在是终身伴侣,缺一不可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而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本文来自看书蛧小说
更新最快的小说网,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