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
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
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由此言之,草创为难.”
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
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以斯而言,守成则难.”
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
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
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
殷鉴不远,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
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
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
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
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
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
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四维弛而更张。
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
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
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
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
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
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是月,征又上疏曰: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太宗手诏答曰: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
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
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
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
迟复嘉谋,犯而无隐。
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
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
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
安而能惧,岂不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