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趣小说网 www.dabiqu.com
崇祯的改革在稳步推进着,虽然很缓慢,但是崇祯还是看到了希望,土豆玉米和他番薯带来的收获,让崇祯不仅仅是有了底气,更有了威望。笔砚阁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京城十六铺在扩张,十六家店铺已经满足不了百姓的消费,在十六家店铺的基础上崇祯又新开了十六家店铺,商品更丰富了。
招募新军的布告贴出去的同时,“教官”们也纷纷开始就位。这是崇祯决心打造的一支新军,全副武装,所使用的武器配置是远远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能理解的。
招募新军的条件也很苛刻,不仅要有武才,而且还要有文才,大明并不缺人才,缺少的是发现人才市场“伯乐”。
新军者:每月能够得到五两银子,朝廷管饭,而且还有额外的补助,优秀者还能得到升迁。且新军隶属于国防部,最高长官名义上是国防部长,实际上的掌权者却是崇祯皇帝本人。
这一年是崇祯元年,在经过三个月的较量之后,崇祯在全国三万多的报名者中挑选了其中的三百人。崇祯明白,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没错,被选中的人都不是普通士兵,都被赐给军衔,他们是崇祯改革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新军被崇祯命名为“步枪军”,没错!这些新军都配备更为高档的步枪,而并非是土掉渣的“鸟銃”或者是落伍的“火绳枪”。
三百个少年,全部听命于崇祯,他们不受兵部管辖,也不听命于任何人,他们的领导是国防部部长和国防部副部长。
而国防部正副部长的人选者是从新军三百人中选出,只要努力,三百人都有机会爬到人生的巅峰。
手中握着枪,才有实力说话,这一点崇祯已经领教过。三百支ak虽然让崇祯大出血,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崇祯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京东大营”竖起了一面大旗,这里就是“步枪军”的大本营了,这是一个新设立的机构,崇祯暂时代理担任他们的“军长”,“步枪军”的军长负责“步枪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领导他们的工作。
未来虽然很遥远,但是人不能故步自封,不进步就等于是退步。新军的组建让崇祯看到了希望,至少让崇祯有了底气。
十人一班,三十人一排,崇祯把招募的三百新军好男儿分为三十个班,十排。
“京东大营”的校场上,红旗飘飘,好男儿们精神抖擞,带着全村人的期望,以及他们家里的期望,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
成为皇帝身边的“亲军”,是莫大的荣幸,能够成为皇帝的亲军,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他们带着梦想来到这里。同时这些青年,满怀着梦想的青年,也成为了崇祯皇帝的希望。
“京东大营”新建了几十个超大的营房,这些营房用到的都是最高档的配置,并且“步枪军”们所食用的粮食也是最有营养的,为此崇祯还召唤来了二个营养师。
训练是艰苦的,不能一蹴而就,为了能够守卫住京师,他们也必须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开支虽然很大,但是这并不能让崇祯退缩,崇祯想要做的不仅仅只是训练一支虎狼之师,更想要的是打造一个全新的军种。
顶住来自朝堂之上铺天盖地的压力,崇祯每天扑在军营里,与将士们同吃同睡,也共同训练。
“打靶,搏击以及野战”崇祯给他们进行了残酷的训练,魔鬼的课程,三百人,他们正在成长,也在蜕变,他们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土豆和玉米成了“新军”的主粮,他们也是第一批享用这些美味的大明将士,在他们享受这些美味的同时,崇祯也没有忘记在东江府的毛文龙,那个苦守皮岛的毛将军。
新军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他们射击的动作更标准,精准度也大大提高了。对于枪支的使用和维护也更加的了解了。
渴了有汽水喝,饿了,可以啃鸡腿吃汉堡,甚至还能喝到咖啡吃到披萨,这些小伙子别提有多幸福了,生活的档次不止提高了一倍,青年军们只感叹自己没有白来参军,表达了要视死效忠领袖的决心。
崇祯也是颇有感慨,这可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亲军”,这就相当于自己的嫡系部队了,怎么舍得随便拉出来打仗,万一有点意外怎么办?精锐之师不同于杂牌军,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们,是千万大明子民中最普通的一员,同时也是最不普通的一员。
从入了“步枪军”的那一刻开始,这些青年们的命运便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不再是自由的,他们身上是肩负着使命的。
“效忠,绝对效忠,以及绝对忠诚”
步枪军的成员是光荣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此走上了一条改变卑微命运的路,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威风的士兵。只要有战功,不论身份如何,都将会得到升迁的机会。
做梦也想不到的待遇,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这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幼小的心灵是有着及大触动的。崇祯安排教授给他们上军事课,讲有关女真人的历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遗忘过去,等于背叛历史,背叛历史上可悲的,遗忘过去的人是麻木的。当然,绝对效忠和绝对忠诚的观念必须牢牢扎根在他们心里,也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头顶上的那个太阳究竟是谁!
时间总是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快新的一年的夏天又到了,虽然收获的季节还远远未到来,却发生了一件令崇祯很头痛的事情。
这一年的七月,宁远闹了兵变了。
从北京到宁远不过三百多公里,而宁远也只是一个小城,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宁远对一个人来说,却很重要,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因为宁远是他崛起的地方。
因为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都曾使得袁崇焕春风得意。
顾头不顾西的崇祯,这时才想起,要出大事,因为历史上的宁远兵变的非常完全就是一场悲剧。
之前户部尚书毕自严就奏称:天启七年岁入银326万两,其实实际收入不满200万两,边饷银却需要327万两,入不敷出,赤字太大。再加上军官克扣,不发饷银,普通军兵,生计困难,拖欠守军四个月粮饷不发。
因为没有粮饷,最后把官军们都逼急了,本来下级军官和士兵生计已经非常困难,如果中高级军官能同他们同甘共苦,大家也能互相扶持着度过难关,不至发生兵变。而事实却是,一些官员的贪污**毫不收敛,结果是雪上加霜。辽东推官苏涵淳、通判张世荣,一酷一贪,使得官兵激愤,蓄势待发。以上矛盾,错综复杂,多因一果,最终于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宁远发生兵变。
此时筹措银子已经来不及,还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崇祯只能紧急调拨粮饷转运宁远,平息兵变。
在处理宁远兵变这件事情上面,袁崇焕做的确实没话说。
燃武阁小说网 www.ranw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