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口的宽度将近两米,最高点的高度则有两米多;同时,通道口的上半部分,也是半圆形。
没有门,通道地面也没有台阶。吴夺举灯照射,发现地面呈现微微斜上的角度,方向则是笔直向前的。就这个灯光条件,一时看不到尽头。
吴夺松了口气,最起码现在看来,是可以畅通探查的。
到了这一步,吴夺不打算继续孤军深入了,觉得应该回去汇报一下,先听取大家的意见。
临走之前,吴夺又仔细打量了一番这间石室,以免有什么遗漏。
吴夺先是查看了四壁,没什么发现。通道口在石室的一面石壁上,通道口内外附近吴夺也查看了,也没什么发现。
吴夺又举灯照射石室顶部,开凿得不那么平整,但是很自然,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最后,吴夺又查看了一番地面,这一次,有了发现!
本来呢,这个石室的地面上,并不是完全露出开凿平整的石质地面,而是有一层细沙确切地说,是一半地面上有一层细沙。
石室入口方位的那一半有,通道口方位的那一半没有;边界线并不是直线,而是波浪线;细沙层整体并不厚,而且是从外向里逐渐更薄。
吴夺一想就明白,原来的最高水位,应该能到石室入口的底部;之前进来的时候,台阶上还湿漉漉的,而且残留了不少泥沙。
所以,这间石室内存留水中细沙也很正常。
而吴夺的新发现,是从他自己的脚印上来的。
踩过细沙的脚印处,好像隐隐有刻痕!
吴夺这次以“探路”为主,所以并没有带太多工具,随身合用的好像只有折叠军刀,但他又怕直接刮的话,会不小心破坏刻痕。
吴夺干脆就先用脚当扫帚,开始扫除这层细沙。
另一半没有细沙的地面上,完全露出,是没有刻痕的,吴夺扫除的方向,便就冲着另一半地面。
好在这间石室面积不大,细沙层也不厚,很快就清理了出来。
果然有刻痕。
而且是刻字。
虽然刻字痕迹中依然积存泥沙,但是刻字范围起码明确了。
刻字范围的宽度,和石室入口的宽度一致,大概在一米半;而长度,则是这间石室地面边长的一半,也是一米半左右。
也就是说,刻字范围是个一米半见方的正方形,这个区域紧邻进入石室的“门口”。
恰好被细沙完全覆盖住了。
确定了范围之后,吴夺这才取出折叠军刀,小心清理刻字痕迹中的泥沙,以求看得更直观更清楚。
刻痕非常深,至少有两厘米;字也不小,差不多能顶两个鸡蛋。
这活儿得蹲在地上干,而且环境不舒适,吴夺累得够呛。
幸亏字并不多,只有六十多个。
清理完第一个字的时候,吴夺还依稀觉得像小篆,但发现却又不能辨识,很可能是大篆。
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书同文”之前,春秋战国乃至西周的文字,是大篆。但是,大篆是一个广义统称,它还包括金文(钟鼎文)和籀文。而且即便只看金文,也有很多不同的字体。
而吴夺清理出来的刻字越来越多之后,虽然还是不认得,他却感到了惊喜!
而且是一个大惊喜!
因为这种他不认识的大篆,正是之前所经历的藏鼎之处经常使用的那种金文!
这种金文,其实和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散氏盘上的金文有相通之处,要不然吴大志也不可能研究辨识。
既然此地出现了这种金文刻字,那么,就极有可能是那帮奇人异士所为!而这里,也就极有可能是梁州鼎的秘藏之处!
吴夺尽快平复了情绪,而后认真地对着地面的这六十多个刻字拍了照片。
吴夺回到船上之后,面对行动组的众人,兴奋劲儿又起来了,“往上走有一间石室!石室地面有刻字!刻的还是那种金文!”
“什么?!”众人一听,情绪也都高涨起来。
吴大志立即压压手,“都别激动!”
顿了顿,吴大志看了看大家,“看来,最好是先回去认字。”
“对,那种金文,您也得静心研究,而且在相机上看也不方便。”吴夺点点头。
······
行动组的船先行返回。李山指挥的船没有立即离开,他还需要做一些善后工作。
回去之后,已经临近午饭的点儿,但是大家却都主动要求先开会。
庞统本来已经饿了,但一听“金文大惊喜”,立时饿意全无,主持开会。
吴夺先把拍的六十多个金文刻字的图片投影出来;会上,大家一边看,吴夺一边介绍了整个过程。
“这么说,下一次,你们行动组就可以集体进入这条通道探查了······”庞统听完之后,敲了敲桌子,接着又看向吴大志,“老爷子,这些金文,翻译出来大概需要多久?”
“今天就差不多。”吴大志现在也算是积攒了足够的经验,他说着又看了看宁霜。
“我给爷爷打下手,我估计大半天的时间,问题不大。”宁霜接着便道。
吴大志此时拿起了纸笔,“这头几个字,我现在就能认得。”
“噢?”庞统一听,“那先写出来看看?”
其他人也都凑上前来。
吴大志皱了皱眉,“不过,这好像有点儿······”
他一边说,一边提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
秦,蜀守,冰。
“秦国的蜀郡太守,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吴夺一看,“您之所以认得,是不是之前在蜀都买的都江堰的书里,有关于李冰的古文字资料和图片?”
吴大志点点头,“嗯,不过那本书上是秦国的大篆。但是,我接触这种金文那么多了,和同时期秦国的大篆对照,确实更容易辨认。”
“李冰怎么可能和秘藏梁州鼎有关?他可是秦国的官吏。”庞统也皱起了眉头。
“捋一捋。”吴夺感觉之前积累的资料在脑子里开始发酵,他一边踱步,一边沉吟着:
“有关于李冰的史料其实并不详实,但是如果我记得没错,他应该是在公元前256年被秦昭襄王任为蜀郡太守,然后一直做到公元前251年。
公元前256年,这一年,又和九鼎密切相关。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韩国和赵国,这使得周赧王十分恐慌,便和楚国、燕国密谋,准备联系各国合纵立盟抗秦;结果,秦国获知消息,立即攻周,而且这一仗周赧王被俘了!
这时候,东周实际上已经亡了。最关键的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秦昭襄王不仅俘虏了周赧王,而且还攫取了九鼎,从洛邑迁往咸阳!
只不过,在从洛邑到咸阳的运送途中,九鼎却被这帮奇人异士截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