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的世俗世界,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铺张扬厉、嫌贫爱富的气息。
这种气息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
在宫廷里,如未央宫这样的地方,其名字就取自《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未央”
象征着长夜的绵绵无尽。
将“未央”作为皇帝宫殿的名称,恰恰体现了汉朝磅礴宏大、享乐纵情的精神风貌。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通宵达旦”的欢宴和“夜市”的繁华。
甚至连宫殿的瓦当上,也常常刻有“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等字样。
彰显着皇家对永恒享乐和长生不老的向往。
在民间,无论是繁华的都邑,还是偏远的乡下,男子们都热衷于出塞入仕,追求高官厚禄。
而女子们也不甘示弱,追求华服美饰,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商人们则顶着禁令,炫耀自己的财富。
而吏员们如果太过贫穷,很有可能被上司劝退,因为他们需要自备昂贵的车马。
人们在镜子上刻下“富且昌”“家大富”“宜侯王”“位至三公”等字眼。
表达着他们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
更是在瓦当上烧出“富贵万岁”“千万岁富贵宜子孙”等字样。
寄托了他们对子孙后代能够永享富贵的期望。
甚至在一些铜洗上,也直白地刻有“日入百千万”这样的字眼,彰显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
当大街上数十辆装饰繁复的豪华马车排成一列,缓缓行进时,大多数人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争相围观。
他们围观的不仅仅是马车的奢华与排场的热闹,更是对富人生活的羡慕向往。
富人在围观中琢磨着这个排场大概耗费了多少金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要超越这个标准。
而穷人则在围观中自惭形秽,为自己无法弄起这样的排场而感到羞耻。
尽管也有一些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的事迹被记载在史书里作为楷模,但这些事迹并不符合汉朝一般臣民的观念。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再加上儒家对婚丧嫁娶的重视,婚礼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奢华。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成为了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即使是中产之家,一次婚礼的铺排下来的花费也让他们不堪重负。
对于皇帝娶亲和安汉公嫁女这样的盛事,其奢华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王莽嫁女的婚礼由好友刘歆精心制定的。
在婚礼的筹备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奢华和排场。
从提亲到占卜吉凶,再到下聘礼,每一个步骤都彰显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而聘礼的多少和看待聘礼的态度,也成为了众多婚姻在缔结之前最引人注目的一环。
在经过一系列精心筹备与热烈讨论,即使是奢华的两亿钱聘礼,也在王莽一番谦让操作下,只剩下了十分之一。
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下,婚礼环节到了“请期”,也就是敲定婚礼日期。
虽然名义上男方需向女方征询婚期的意见,但实际上,男方在选定良辰吉日后,只需通知女方即可。
为表谦逊之意,这一环节仍被冠以“请期”之名。
汉家最终选定的日子,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
朝廷特派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右将军甄邯以及光禄大夫刘歆,陪同皇帝乘坐法驾,前往安汉公的宅邸“亲迎”皇后。
他们不仅带来了皇后的印玺、绶带,还有那套璀璨的礼服。
在皇家威仪与婚礼喜庆交织的氛围中,皇帝领着他那未曾谋面的妻子,缓缓返回了未央宫。
此刻的未央宫前殿,群臣云集,衣冠楚楚,尽显皇家气派。
十三岁的小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众臣依次向他行礼,场面庄重而肃穆。
面对着群臣的朝拜,和新婚的喜庆,他内心却远非表面那般平静。
思绪如同乱麻一般纠缠不清,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不可避免地涌起了对母亲的思念。
情不自禁的想象着,母亲在遥远的中山国,是否也在思念着自己,是否也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忧。
同时,心里再次想到两个舅舅,以及一众受到王莽血腥清洗的亲人们。
最矛盾的,还是那个尚未谋面的妻子。
平帝对这个妻子既有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夹杂着一些怨恨和敌意。
一时间,各种情感在心中翻涌碰撞
礼毕,太皇太后宣布大赦天下,以此彰显新婚之喜。
同时,将王莽的封邑增至方圆百里,并对参与此次婚事的各色人员进行了慷慨的赏赐。
深夜,小皇帝刘衎坐在宽敞的洞房中,眉头紧锁。
十二位如花似玉的美人站在一旁,他却毫无兴趣,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只得装模作样看起书来。
王晔看着小皇上,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装作大人的样子,挥了挥手,让那些美人先退下。
见人迹远去后,继续端坐在合欢榻上,回想起宫里女官们的教诲。
关于初夜的种种,和侍奉皇上时应遵守的规矩礼仪,那些繁复的细节让她觉得既新鲜又有些羞涩。
偷偷瞥了一眼身旁的平帝,只见他眉头紧锁,嘴唇微动,在自言自语地嘟囔着什么。
王晔坐了许久,始终不见小皇上过来与她搭话。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将女官们嘱托的矜持暂且抛诸脑后,轻声唤道:
“陛下,夜已深沉,您该歇息了。”
然而,平帝却头也不抬地回应道:“别打扰朕,朕正在背书呢。”
“背书?”
王晔惊讶地挑起眉头,“想不到陛下如此勤奋,在这洞房之夜还在钻研圣贤之道。
究竟是哪本书让陛下如此着迷呢?”
说着,她好奇地凑了过去,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平帝却突然恼怒地将手中的书册狠狠一扔,怒道:
“什么圣贤书?这就是王八书!”
王晔忍不住“扑哧”一笑,好奇地凑近问道:“何来‘王八书’之说?
臣妾虽身在闺阁,见识有限,但也略读过四书五经等经典,却从未听闻过此书名。”
“你爹是不是姓王?那他写的八篇诫书不就是‘王八书’?”
平帝说着越发恼火起来,猛地一拍那本书,
“都怪你爹干的好事!
非要撰写什么破烂诫书来宣扬孝道,还逼迫朕背诵。
真是令人厌烦至极!”
说完,他嘴巴翘得老高,脸上写满了不悦。
“哦,是我爹写的那堆东西呀,真是让人头疼。”
王晔皱着眉头,假装抱怨地别过头去。
平帝冷笑一声,“哼,你爹的东西?
那可是你们王家的宝贝!怎么,现在觉得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