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一片荒野。这地方,鸟不拉屎,树不开花。他们要建的厂子,就在这一片开阔地上,现在还不成模样,据说明天来铲车,厂长也过来,现在是只能如此。
负责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头儿,姓焦,是老板的表哥。待人热情,话也颇多。
”来多少人?“
”三十多个,”
”三十多个----,倒也好办,我这儿有几个帐篷,你们先安上,过几天,可能是明天,来砖,你们也有瓦匠,在后边这先盖一溜宿舍,到时候就好了“。
薛福成支了帐篷刚要出去,又想起一件事来:”吃饭怎么办?“
”吃饭,诶呀,吃饭她也没说,菜倒是有,你们有人会做没?“
薛福成刚才就有些气不顺,心想:我们这老远来,你厂长再忙,也该接一下。结果是,要啥啥没有,就一个老头儿,在这儿给我对付。行了,这我也看出来了,没把我们当回子事儿。他冲着外边喊了一声;"连城,告诉他们一声,支扒上就得,今天在这睡一宿,明天咱们回家."——一转身,出来了。
老焦头紧拦慢拦没拦住,只好给他的表妹打电话——再不来人家就走了,——你也是。
焦老头的表妹还是真有事。刚刚忙完,本打算明天过去,听说薛福成生了气,就开车来了。她的婆家是薛家洼的,也就是和薛福成同村,但是不姓薛,姓秦,属于外来户,娘家就是这里人。这些年她一直给陶瓷厂跑业务,攒了些钱,也打算开家厂子,恰好这里建开发区,由于地方偏远,优惠的条件多一些,她想着守家在地,总是好办事,加上这边人头儿熟,就决定在这里办厂。她是第一家,其余的都在观望,心理也是有些不安,找薛福成来,一方面是建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事的时候好和他商量,加上本地的劳工贵,也就干脆在那边招工。
两个人一见面就都笑了起来:”薛老板人不大,脾气可挺大“。
”你倒是哪儿都大,就是该大的地方不大,不该大的地方挺大。“两个人说笑了一回,又寒暄了几句。就开车去市里了。这里的人还在支帐篷。
”连城,看着你老丈人点儿,别飞了."
"飞了也不怕,他丈母娘那儿有网“。
大家又是一阵说笑。
连城不姓连,姓驰,叫驰九州,和驰四海是叔伯兄弟,今年只有十六岁,没念完初中就打工了,去年在本地一家食品厂,今年听说这里赚钱多,就跟来了。他和薛福成的女儿小雪是娃娃亲。薛家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有一回薛福成愁起自己老来无依,不经意间说了一句”将来老了谁养我呀",恰好他在跟前,接口就说"我养你“,薛福成一时高兴,就认了他个姑爷,并且这些年来,两家也像亲家一样走动。人情份往,逢年过节,都不曾拉过。
连城的父母也是庄稼人,老实本分,但是命运不错,那些年养些羊,赶上涨价,手里有些钱,买了邻家的房子,两家合了一家,买了匹马和一驾马车。薛家原是本地的地主,游过行,陪过绑,戴过高帽儿。***倒台之后,又恢复了元气,虽说大不如前,比一般人家要好很多。加上薛福成心性聪明,借着祖辈上的一些关系,跑点儿小买卖,包个小工程,日子就越富裕起来。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因为孩子都小,小雪又在念书,就先搁置着,过两年恐怕就要张罗结婚了。
连城对小雪,一往情深,来之前在薛家吃了最后一顿饭,问准了这里可以通电话才来。白天没有时间,每天晚上都要和小雪聊一会儿。薛家洼并不富裕,全村只有薛福成一家安了电话,连城家当然也没有,所以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买手机,去年本来就可以买,因为心疼钱,加上没打算出门儿,也就忘了,到了这里就感到了别扭,得出去四五里地不说,还得花钱,一分钟两毛。但不管怎样,总算是安顿下来。
庆林、庆芳、韩山、韩鹏、张炳林和连城住在了一个帐篷,驰四海与薛福成住在门卫,其他的人挤在另外两个帐篷里。那两个帐篷大一些,也就将就着住下了。
晚饭之后,庆林庆芳出去闲逛,韩氏兄弟去打牌,屋里只剩下张炳林和连城。张炳林还有一个外号,叫村长,这个外号,有些原因。他的爷爷是现任的村长,从**,一直当到现在,老头性格耿直,敢于犯上,动荡时期,外边闹得那么凶,薛家洼没死过人,大运动也没摊上过。但也是因为这耿直,没少得罪上司,几十年来,也就是个村长,没什么升迁的机会,之所以没被撸下来,还是借了村民选举的光儿。张炳林就继承了他的这种性格,在村里为人办事,向来公道,又讲义气,虽然只有二十六岁,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村长的不二人选了,但是薛家洼不重读书,张炳林考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和家里闹了一阵,加上平时总是钻在书堆里,就又有了瞎眼学生的外号。
连城倒还和他合得来,他小时候看的那些古文、名著,也都是从他这里得来的,加上这张炳林又会几下拳脚,两个人走得就愈发紧密了。这一次来,他也是听了他的劝说:咱们这个小地方能有什么出息,到外面不为了赚钱,开开眼界也好,要是能闯出去,那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