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来竖往 第十一章胸中正气

    刘绩一听,发现这不是那种常规的春联,刘绩虽有一个句子,却是不知道能不能对上。心里有些着急,怎么胜儿还没来。

    刘绩正想着刘胜,刘胜的声音就从门口传了进来,紧接着,刘胜就走了进来。

    “好一盏白龙油灯,先生真是煞费苦心啦。”

    刘胜暗道,幸好来的及时,他一听到母亲的话,就知道父亲现在有些麻烦,便立刻跑了过来,一进来就听到那个书生出了这么个上联。

    说完后,刘胜也不看苏景反应,对着刘绩拱手道,“爹,孩儿有副下联,正好能对上。”

    刘绩见刘胜来了,顿时就放宽心态了,对着刘胜说道,“胜儿但说无妨。”

    刘胜听了,冲着苏景回道,“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不知先生认为对上否?”

    苏景一听,笑了,“好一杆青龙长秤。”

    诸位书生一听,才知道,原来这里面还有如此玄机,顿觉有些庆幸,幸好刚刚自己没有出声,不然可出大丑了。同时,对那个想出下联的人又有些敬佩。

    刘绩也在心里直呼,好险好险!得亏是胜儿来了,想道这儿,刘绩哪敢继续待下去,对着诸位书生说道。

    “诸位,我店铺还有些东西没有处理完,在此只能抱歉,先告辞了,接下来只能由犬子代我继续陪同诸位,实在抱歉。”

    “没事,刘隐士忙去就好,不用管我们,令郎文采斐然,吾等也是大开眼界啊。相信有令郎作伴,也不枉此行。”

    听苏景这么说,刘绩就赶紧离开了,把场面交给了刘胜。这场面,自己实在是应付不过来啊,刘绩叹了口气。

    刘胜接过场面后,对着诸位书生拱手说道,“小生刘胜,见过诸位先生。刚才家父嘱咐小生,一定要好好陪同诸位先生。小生这里也有一条上联,希望先生们解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通州是大唐国西部的一个州地,位于苍州北部,以交通便利为天下所闻。

    诸位书生一听,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个上联极为巧妙,虽然语句平淡,但是平淡中透露着极大的信息量。而且通州最大的特色就是交通,一时之间竟想不出如何对答。

    “还望先生解惑。”马雍性子比较急,见同窗们都想不出,便率先站了出来,请刘胜赐教,这时,大家都不再因为刘胜是个小孩就看轻刘胜了。

    见这群书生答不出,刘胜也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灵感和充足的阅历,确实很难回答。

    这个对联,与之前刘胜提问子勇先生的不太一样。提问子勇先生的对联乃是千古绝对,对不出是正常的,连子勇先生也被难住了可见其难度。

    而这个对联只是设置有些巧妙而已,见书生们都对不出,刘胜便公布了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书生们一听,顿时拍案而起。

    “妙极妙极!”

    细细品味,却又忍不住拍手叫绝。

    确实很妙,当铺就在身边,但是没想到点的话确实很难对上。

    见状,苏景却也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没把那边问住。自己这边却被对方一个对子就全放倒了,一群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

    于是,跟刘胜又客套了一阵,便向刘胜开口告辞。

    书生们回去各自向亲友们传述今天所行,这也使得刘胜在苍南县颇具声名。

    当然,那是后话。

    晚上吃完年夜饭后,刘胜就向父母述说,自己想要参加明年二月份的县考,目标就是进入圣院,这是见了子勇先生后,刘胜心里的真实想法,圣院卧虎藏龙,实在令人向往,自己一定要进去看看。

    刘胜父母因为早知道了刘胜的打算,所以并没有惊讶,对着刘胜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刘胜很是感动,这就是自己的父母啊。刘胜想起刘绩和黄氏这几年来为自己做的,从来没有奢求回报过,让刘胜更加坚定了进圣院的念头。

    加油!一定要考进圣院,然后将父母接到长安去享福!

    夜渐渐深了,刘胜此刻却是一点也睡不着,只感觉心潮澎湃。

    怎么回事?最近没什么事啊,现在已经是大年初一了,自己十一岁了,但是不至于这般激动吧。

    刘胜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好一会儿,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睡不着,索性起床点亮烛火,拿起书本看了起来。

    刘胜此时拿出一本书籍,书名,《易》。


    传说《易》为上古年间圣人所著,书出之时惊天地、泣鬼神,甚至风云为之色变,日月为之光隐。

    据说,上古年间,有无数大贤从《易》中领略诸般奥妙,然后就具备了不可思议之威能。更有传言称,《易》为百经之首。

    也因为《易》的名声之大,几乎每户读书人家里都藏有《易》。但是对于《易》的理解,大家几乎都一样,没什么理解。里面的话语,大多根本看不懂。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看懂了,其实他们还是什么都不懂。哈哈哈!”

    这是子勇先生对刘胜说过的话。那天,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如此笑谈道。

    《易》也是子勇先生向刘胜推荐的书,据他所说,书好莫过于《易》。读一遍《易》,胜过读十本其他的书。

    对于名气如此之大的《易》,刘胜也是耳熟能详。只不过先前一直留着没读,想等着自己再大些的时候细细品味。今夜索性无事,便读来试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刘胜读到的第一句话。

    刘胜读书有一个习惯,喜欢揣摩。揣摩字里行间的意义,揣摩语句的位置,揣摩写书之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对于这句开篇词,刘胜有自己的理解。

    刘胜认为,天道莫测,变幻无定,况世事难料,揣测天心由此也变得毫无意义。与其整日不停地揣摩他物,琢磨天心,倒不如强健己身。

    一旦自己强大了,那么诸多问题或者事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管他变幻无定,自有应对之计,化解之策。

    《易》之开篇,便告诉世人,只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于当时生存。

    那么,如何变得强大呢。

    刘胜想起了子勇先生展示给自己看的浩然正气。

    “读书人想变得强大,很容易,也很困难。”子勇先生说,“很多人读书时,不过眼,不过脑,不过心,不过身,读了也等于白读。我观你胸中藏气,显然读书时都做到了我说的那些要求。做到要求时,便能在胸中产生正气,如此,方有养成浩然正气的可能。”

    子勇先生不愧是圣院天才,他能把复杂的道理运用及其简单的话语讲给刘胜听,每每不经意间从子勇先生嘴里蹦出的话,当时不觉的什么。却总能让刘胜在后来回味的时候,觉得奥妙无穷。

    只有养成浩然正气,才能说是一个武者!

    由文入武,着实艰难无比。很多人穷其一辈子,都是连武者都不是的文人。

    如果没有碰到子勇先生,那么刘胜之前一直练习的拔剑式,纵使练到巅峰,也只会在凡境,更不能说自己是一个武者。

    刘胜脑海中思绪纷飞,刹那间,百转千回,各种想法不断涌现。

    一瞬间,刘胜似乎感受到了那股胸中的正气,朦朦胧胧,玄之又玄。这种感觉很奇妙,让刘胜无法用言语来述说。

    那股正气在胸中盘踞着,涌动着。

    刘胜心想:难道这便是子勇先生所说的正气吗?怎么这般量少,还不到胸腔的一半。

    果然还是得蓄气再蓄气,没有捷径啊。

    刘胜却是不知道,此番际遇是多么珍贵,很多胸中藏气之士,穷其一生都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气之所在。更别说蓄气了,只有感应到气,才能如盖房子一般,慢慢的通过砖瓦垒叠,将房子盖好。也就是可以蓄气,至于如何蓄气,子勇先生的九字真言实乃不二法门。

    当刘胜从朦胧间那种感觉清醒过来时,刘胜发现外面的天已经大亮了。

    金色的朝阳跃出地平线,给天地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辉。

    刘胜虽是一夜未睡,却感觉自己状态好的不得了。一点都不困,反而精神奕奕,连带着,连耳朵和眼神似乎都比平时好使多了。

    莫非这就是不断积蓄正气的好处。

    自从那一夜感应到了气之后,刘胜每天晚上都在不断地练习及积蓄正气。

    通过不断的读书,刘胜能够清晰地感应到,气越来越多了。

    其中,刘胜还有一点发现。刘胜在读其他书籍时,比如《诗经》,自己积蓄的气虽然较少,但是蓄气速度还比较快。当自己在读《易》时,虽然积蓄的气量比较多,但是因为自己理解的不透彻,蓄气速度却很慢。

    果然,虽然《易》号称百经之首,但是无法理解,亦是无用。

    刘胜有时候在想,若是全面理解了《易》,那样子积蓄正气的速度,是何等光景。

    不过,若真到了那般境界,已经是大贤大能了吧。刘胜不知道子勇先生现在是什么境界,他也没跟自己透露过,就连各个等级之间如何界定,子勇先生都没说,只是似是而非地留下了一句话。

    “等时机到了,你自然会知晓!”

    也是,夏虫不可语冰。在自己根本无法理解的时候,说的越多,只会造成越大的困惑。

    ;



第十一章胸中正气  
相关:    坐忘长生  斗破之无上之境  诡三国  三国之巅峰召唤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横来竖往第十一章胸中正气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3784MB

搜"横来竖往"
360搜"横来竖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