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2005年伊始,英国学者马丁·范德尔·卫尔德在《旁观者》杂志中便这样冷眼旁观,“我有许多理由敢打这个恶赌……我们不要混淆暴发户与世界领袖的概念。”这样的提醒显然是有益的,起码让国人看清楚“和平崛起”的中国将要面对如此喧嚣的世界。罗素喜欢有着“温文平和”性格的中国人,但他自己都觉得这性格“必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而消失”----确实,我们中国人如今比照他看到的有了不少变化,也多了许多“不知道”的疑问。
为什么我们对八十二岁的杨振宁与二十八岁的翁帆的婚恋会冠以“文化反叛”的定义?为什么我们对“一树梨花压海棠”能产生如此丰富的意淫想象?
为什么我们喜欢挖苦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当时肯定很饿”。为什么没人敢去尝试在足球场上裸奔?
为什么老出现抄袭官司?千年之后,为什么我们仍然还只有“四大发明”?为什么我们不欠缺点子,却缺乏创意。不缺乏想象力,却缺乏创造力?
为什么中国人“明哲保身”会成为最有实践真理的生存哲学?为什么中国人玩不了“生存者”?为什么我们的选美,非得强调她们是亲密的姐妹?明明落败,导演还要安排她们去祝福冠军?为什么我们脸上都挂着一本“厚黑学”?
为什么“三十六计”,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是最后一着:“走为上”?为什么在胡适之演讲多年后,我们还是“差不多”先生?为什么我们热爱挂上句“随便”?
为什么我们对日本的警惕最后演绎成民族“自卑神经”的过敏?为什么我们在抗议美国轰炸我大使馆时,有人穿着nba的服装,还有人说,我第二天还要去准备考托福?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一天属于自己民族服装的日子?
为什么我们连看电影都要警惕地一本正经谈教育?有人看了《天下无贼》去做贼,为什么要怪导演?为什么我人瓣教育存在着“诸多顽疾”?
为什么我们的电视新闻播音员老爱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挂在嘴边百读不腻?为什么我们的体育解说老要强调那个球员已经是三十岁的老球员,担心他的体能?为什么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的播报方式就不能变得更有意思点呢?
为什么我们开始习惯性贪新厌旧?为什么我们要追看一部关于韩国美食的“韩流”电视剧?为什么我们没法形成自己的酷时尚?为什么中国明明没有好莱坞却有大量好莱坞杂志?
为什么有个老汉“千里背尸”,我们会大为感叹?为什么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如果离开出生地到别的地方还要暂住证?
写下这么多“为什么”后,我已经知道了国人的答案----“不知道”。----但为什么“不知道”成为中国人使用得最多的口头禅?是的,在如此飞跃急速变化中的所谓“中国世纪”,一个小学生被问及“何谓四书五经”时这样回答,陈丹青被问及“中国人为什么画油画”这样回答,王朔被问及“什么是中国文化”,他也这样回答----“我不知道”。
;